
Trump Cycle, How to Price Assets

特朗普能否復刻里根大循環,關鍵在於 AI 科技革命的持續性。美股在 2024 年科技產業的帶動下表現不弱,未來走勢取決於科技革命的持續性。美債利率面臨分歧,若科技持續,美股偏強,美債利率可能維持高位。美元走勢受利差影響,工業品定價將更多依賴預期,黃金價格受流動性和地緣政治影響,未來走勢不確定。市場關注特朗普對全球資產定價的潛在影響。
核心觀點
里根大循環的底層邏輯是用緊貨幣壓通脹,松監管撬動增長,最終造就 “經濟增長 - 強美元 - 強美股” 的增長、流動性和資產循環。
特朗普能否復刻里根,我們認為關鍵在於 AI 科技革命的持續性。
美股:2024 年科技產業帶動之下,美股不弱。未來美股走勢取決於 AI 撬動的科技革命持續性。
美債:經歷一輪 “再通脹” 的概率不高,美債利率下行空間多大,抑或維持高位震盪,這是當下市場分歧所在。我們認為,若科技具備持續性,則美股偏強,美債利率或因 “蹺蹺板” 而處高位。
美元:未來走勢取決於 AI 帶來的美國和非美經濟體利差。
工業品大宗:2025 年,工業品的定價更多來自預期。
黃金:金價不弱,黃金走強依賴的條件(即流動性大幅寬鬆和地緣政治)具有不確定性。
摘要
不少人將特朗普對比曾經的里根,不僅因為執政理念較為相似,減税和放松管制,特朗普還特意將在競選時提出 “你是否比 4 年前過得更好”,致敬上世紀 80 年的里根。
里根執政期間,治理了一系列美國經濟問題,並以里根大循環聞名於世。所謂里根大循環,即 “經濟增長 - 強美元 - 強美股” 的核心循環鏈條,輔之以 “緊貨幣” 和 “松監管” 的政策搭配。
特朗普即將就任新一任美國總統,他能否復刻里根大循環,開啓一輪屬於他自己的 “特朗普” 循環,並對全球資產定價帶來何種影響?這是當下市場高度關注的問題。
一、里根大循環對應的資產映射
里根之所謂聞名於世,關鍵在於他一手終結了高通脹,並在控制通脹的同時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帶動美國走向新一輪增長週期,並重振美元指數。
因為成功治理通脹問題,並且開啓降息週期,得益於流動性和增長共振,美股迎來長牛;降息週期中美債同樣走牛。美國政策調整,美元指數先強後弱。
里根大循環的框架之下,大類資產總體表現是:全球大宗跟隨通脹降温而偏弱,美股跟隨美國增長以及美元回流而走強,美債因為通脹下行而走牛。
二、特朗普 2.0 和里根大循環的異同對比
對比里根和特朗普,兩者最大的相似之處在於,政策核心理念一致,即 “減税”、“放松管制”。
對比里根和特朗普,兩者存在四處不同:
其一,政策落腳點有所差異。特朗普更加註重的移民問題和關税問題,意圖是 “美國製造業回流”。里根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 “滯脹”,其並未過度限制製造業外流。其實里根時期基本可以視作美國製造業外流的開始。
其二,經濟現狀有所不同。里根接手時期,美國正在經歷糟糕的滯脹。不同於里根時代,特朗普第二次接手的美國經濟更為健康。
其三,科技的重心有所不同。從里根時期到特朗普 2.0 前夕,美國均是新一代科技浪潮的領頭羊,特朗普時期更偏向軟件。技術驅動因素,里根時期以硬件為主導,特朗普時期以算法和數據為核心。經濟影響模式:PC 革命直接創造了新產業,而 AI 革命更多是通過優化傳統產業和推動數字化轉型發揮作用。股市表現:里根時期科技股剛剛嶄露頭角,特朗普時期科技巨頭已成為主導力量。
其四,人口增長及驅動力有所不同。里根時期的人口增長主要依賴戰後嬰兒潮。特朗普時期,儘管出生率降低,移民成為人口增長的重要來源。
三、特朗普循環的真正關鍵在於科技
1、“經濟增長 - 強美元 - 強美股” 的循環已經啓動。
2020 年初,疫情爆發,美國陷入短暫衰退,失業率飆升。正因為疫情短暫衝擊,經濟本身就更加容易自愈。疊加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雙寬鬆,本次衰退得到輕鬆解決。
“大循環” 再現,“寬財政 + 緊貨幣” 成功撬動美國產業和消費的活力,形成產業與消費的良性循環。
隨後美國方向上收緊貨幣,然而並未衝擊美股。緊貨幣按理將衝擊流動性資產(例如股票),但在科技支撐下緊貨幣反而伴隨着美元回流,這也是緊貨幣可以不用挫傷股市的流動性原因。
美國成為全球的利率高地,海外低成本資金持續湧入美國,一方面,推升美國金融資產,增加居民財富效應;另一方面促進美國實體投資,助力完成 AI 產業投資熱潮。
2、特朗普循環能否順暢,關鍵看科技持續性,這也是當下美國經濟及資產走向的關鍵。
本輪 AI 革命緣起於拜登產業刺激政策,當下是美股的關鍵,也是美元回流的關鍵。美國科技領域迎來大規模投資,投資首先體現在建造支出方面,設備投資仍處於起量階段。顯然,本輪 AI 也是美國經濟走向的關鍵。
AI 產業爆發式增長首先促進投資增長。計算機、電氣設備產品投資刺激生產率提升。理解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夠理解近年美國為何增長韌性、通脹最後一公里難壓、美股偏強、美債偏弱。
四、全球資產價格的潛在影響
1、美股:科技產業帶動之下美股大概率不弱,能否再度走強關鍵看科技革命持續性。
2024 年,美國科技股的表現依舊亮眼,仍是美股增長的重要驅動。下半年,金融條件得到放鬆,美股再次得到提振。2024 年,美國高端製造業的建造支出增速仍然明顯高於設備投資增速。
未來能否有持續性的設備投資支出,關鍵取決於科技產業發展趨勢。
2、美債:經歷一輪 “再通脹” 的概率不高,美債利率下行空間多大,抑或維持高位震盪,這是當下市場分歧所在。我們認為,若美股偏強,資金風險偏好不弱,那麼美債利率仍然可能因 “蹺蹺板” 而處於偏高位置。
2024 年,美國抗通脹之旅取得了明顯進展,只不過最後的 1 公里走得反覆和偏慢。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科技和高端製造產業投資帶動 R&D 投資增長、同時美國勞動力市場偏強,因此,租金為代表的服務業通脹居高不下。這一點是 “MAGA 運動” 的潛在後果。2025 年服務業通脹快速下行的概率不高。
3、美元:未來走勢取決於 AI 帶來的美國和非美利差走向。
本輪美元潮汐中美元持續流向美國,看似的直接原因是美國增長相對強勁,美股當下具備吸引力,體現為美國和非美國家之間的利差偏高。事實上美國與非美國家利率週期不同步,關鍵在於美國是本輪 AI 產業發展的領頭羊,科技、高端製造高速發展和擁有潛在高收益率。
4、大宗商品(工業品):2025 年,工業品的定價更多源自預期。
高利率壓制,貿易摩擦可能升級,產業鏈再佈局,全球工業品需求可能維持偏弱。中國經濟仍然處於弱復甦進程中,全球製造業偏弱,決定全球工業品需求難以大幅好轉,從而工業品價格偏弱。
5、黃金:金價不弱,黃金走強依賴的條件(即流動性大幅寬鬆和地緣政治)具有不確定性。
黃金主要由其金融、貨幣屬性定價。中期來看,黃金價格不弱,進一步走強依賴於美債利率、地緣政治衝突。黃金價格不弱的原因在於,國際貨幣體系變革邏輯支持下的央行持續購金。
本文作者:周君芝 S1440524020001、孫英傑,來源:CSC 研究 宏觀團隊,原文標題:《特朗普循環,資產如何定價 | 中國看世界(7)》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