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emiconductor index rose nearly 4%, NVIDIA and Taiwan Semiconductor are expected to close at new highs! What happened to the chip stocks?

英偉達自去年 11 月以來首次突破 150 美元,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半導體股普漲。AI 需求刺激富士康去年四季度收入創新高,成為驅動芯片股領跑的主要原因。同時,微軟和 OpenAI 相繼釋放 AI 需求利好信號,市場還期待黃仁勳週一發表重磅演講,都提振情緒。
1 月 6 日週一,芯片股帶動美股盤初大漲,開盤兩小時,納指漲近 2%,標普 500 指數大盤漲 1.3%,費城半導體指數漲近 4%,至去年 7 月 23 日以來的五個半月最高。
重點個股中,“AI 寵兒” 英偉達漲超 5%,股價自 2024 年 11 月以來首次突破 150 美元,逼近 11 月 21 日所創的盤中新高 152.89 美元,並有望創下歷史收盤最高,新年三個交易日齊漲。
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半導體股普漲。韓國 SK 海力士和三星分別上漲近 10% 和近 3%,為英偉達生產芯片的全球最大芯片代工製造商台積電亞洲股價創新高,其美股漲超 5.4% 也創新高。
全球關鍵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阿斯麥(ASML)的歐股漲超 8%、美股漲超 9%,另一家荷蘭芯片公司 ASM 國際(ASMI)漲 6.5%,德國英飛凌(Infineon)和歐洲芯片代工製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均漲超 8%。
美股中,英偉達的主要競爭對手 AMD 漲近 4%,內存芯片製造商美光科技和 AI 服務器供應商超微電腦漲超 10%,芯片製造設備股應用材料、科磊(KLA)和拉姆研究均漲約 5%。不過,博通漲近 4% 後漲幅顯著收窄,英特爾盤初漲 2% 後午盤轉跌。
截至收盤,英偉達和台積電均創新高,不過英偉達收盤未站上 150 美元整數位,收漲 3.4%,台積電的美股收漲 5.5%。英特爾跌超 3.3%,美光科技保持逾 10% 的漲幅,超微電腦漲超 9%。費城半導體指數收漲 2.8%。
芯片股強勢領跑原因之一:重點公司財報顯示,AI 高漲需求有望在新年延續
首先,分析普遍指出,富士康在 2024 年創下公司第四季度收入新高,AI 需求刺激其銷售收入兩位數增長,成為驅動週一芯片股領跑的主要原因。
因為富士康的業績説明對人工智能的需求幾乎沒有放緩跡象,對 AI 服務器的需求持續強勁,暗示人工智能熱潮將在新年延續。
此前人們會擔憂企業的大額 AI 資本支出難以為繼。去年,人工智能熱情推動美國股市屢創新高,投資者迫切希望看到這一主題能否繼續引領市場。
作為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製造商,富士康在週末的聲明中稱,2024 年 10 月至 12 月的營收同比增長 15% 創同期新高,儘管 11 月和 12 月營收環比下降,但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長,其中 12 月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超 42%,為歷史上當月的第二高紀錄。
其聲明強調,市場對人工智能服務器、新計算產品的需求 “強勁”,該公司的汽車相關業務也在增長。其計算產品部門表現出 “強勁增長”,智能消費電子部門則因生產問題而收入同比略降。
該公司對今年第一季度的指引也提供了 AI 需求信心,預計 “與一年前相比將會呈現顯著增長”。有分析指出,富士康去年末的強勁銷售業績主要得益於雲計算和網絡產品的增長,其中包括由芯片製造商英偉達等公司設計的人工智能服務器。富士康將於 3 月 14 日公佈四季度完整財報。
芯片股領跑原因之二:微軟和 OpenAI 釋放 AI 需求利好信號,期待黃仁勳 CES 講話
其次,上週五和本週一還有其他消息展現出人工智能需求強勁的跡象,都參與推動芯片股領跑。
微軟上週五宣佈,計劃在 2025 財年投資 800 億美元建設能夠處理 AI 工作負載的數據中心,其中一半以上的支出將在美國進行。OpenAI 首席執行官奧特曼週一稱,客户在 ChatGPT Pro 產品中使用的人工智能算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其每月 200 美元的訂閲計劃令公司虧錢。
市場還在翹首期盼英偉達 CEO 黃仁勳週一晚間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盛會——2025 年消費電子展(CES)上的重磅主題演講。
瑞穗證券分析師 Jordan Klein 稱,市場期待黃仁勳給出下一代 GPU Rubin 和其他新產品的發佈線索,可能會進一步支持半導體行業。
還有分析稱,富士康的業績也為英偉達最強芯片 Blackwell 產能擴張提供了樂觀信號,因此,為英偉達提供高帶寬內存芯片的美光科技和韓國 SK 海力士漲幅更大。
根據研究公司 TrendForce 的數據,人工智能服務器的市場規模有望從 2024 年的 2050 億美元增至 2025 年的 2980 億美元,今年,人工智能服務器將佔整個服務器行業總價值的 7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