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D,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is here

比亞迪宣佈將制定市值管理制度,以提升投資價值並維護公司與投資者權益。根據中國證監會相關規定,董事會已授權管理層制定該制度,並將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比亞迪是 A 股市值最大的新能源車公司,最新市值為 8329 億元,第三季度營收首次超過特斯拉。此舉可能對公司長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比亞迪擬製定市值管理制度。
2024 年 12 月 27 日晚,比亞迪公告稱,為切實推動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加強和規範公司市值管理行為,維護公司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 10 號——市值管理》等相關規定,並結合公司實際情況,董事會同意授權公司管理層制定《市值管理制度》,並將根據深交所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比亞迪接下來將採取何種措施推動提升公司投資價值?該事件對比亞迪股價影響有多大?目前尚不得知,不過,公司已經邁出市值管理的第一步,或對公司長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比亞迪是目前 A 股市值最大的新能源車公司,最新市值為 8329 億元,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營收歷史首次超過特斯拉同期表現。不過,比亞迪最新市值僅為特斯拉市值的十二分之一。
比亞迪擬製定市值管理制度
比亞迪作為不少寬基指數的重要成份股以及 A 股市值較大公司,其加強市值管理,或對穩定市場以及自身價值有着積極影響。公司已經邁出市值管理的第一步,未來或對公司長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近期,發佈市值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券商中國記者粗略統計顯示,今年已有超 30 家上市公司正式對外公告了公司的市值管理制度。除了一些國企,也有不少民營企業迅速行動制定併發布市值管理制度。如堅朗五金、公牛集團、魚躍醫療、傑瑞股份等公司近期均公告了市值管理制度。
今年以來,在監管部門、國資委等倡導推動下,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開始重視市值管理,市值管理也成為上市公司 “必修課”。
2024 年 11 月 6 日,證監會正式發佈《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 10 號——市值管理》(以下簡稱 “《指引》”),《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質量為基礎,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並結合實際情況依法合規運用併購重組、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現金分紅、投資者關係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購等方式,推動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質量。《指引》明確了上市公司董事會、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相關方的責任,並對主要指數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長期破淨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計劃等作出專門要求。同時,《指引》明確禁止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為名實施違法違規行為。
12 月 17 日,為進一步推動中央企業高度重視控股上市公司市場價值表現,規範有序開展市值管理工作,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切實維護投資者權益,以更有力的行動舉措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印發《關於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共九條內容。國務院國資委表示,接下來將重點圍繞上述文件落地實施,把提升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強化投資者回報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指導推動中央企業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積極回應市場關切,維護投資者利益,為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不少投資人士表示,市值管理有助於引導上市公司提升公司質量、重視業績增長,以實現市值增長與公司發展的良性循環。
比亞迪市值遠低於特斯拉
比亞迪是目前 A 股市值最大的新能源車公司,最新市值為 8329 億元,滾動市盈率為 24.6 倍。經過積累,比亞迪公司近年來加速發展,無論是銷量還是業績均屢屢創造歷史。
比亞迪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業績更是歷史首次超過全球知名新能源車車企——特斯拉。
特斯拉和比亞迪均是中國乃至全球銷量最大的兩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兩者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均在保持增長。
比亞迪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收 2011 億元,首次超過特斯拉同期 1794 億元的營收前三季度來看,比亞迪營收 5022.51 億元,同比增長 18.94%,淨利潤 252.38 億元,同比增長 18.12%。而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度營收 5044 億元,前三季度非 GAAP 淨利潤為 413.66 億元。在業績方面,比亞迪仍在保持高速增長,而特斯拉公司今年反而出現下滑。比亞迪營收逐步追趕上特斯拉,淨利潤方面也在逐步縮小與其之間的差距。
不過,在市值方面,比亞迪與特斯拉的差距巨大。特斯拉年內股價上漲 82.76%,最新市值接近 1.46 萬億美元(約 10.48 萬億元人民幣),而比亞迪股價年內上漲 46.37%,最新市值僅為 8329 億元。兩者對比,比亞迪市值僅有特斯拉市值的十二分之一。
比亞迪快速增長的步伐並未因高基數而停下。公司發佈的 2024 年 11 月銷量快報顯示,2024 年 11 月公司汽車銷量 50.7 萬輛,同比增長 67.87%,環比增長 0.83%;2024 年 1—11 月公司汽車累計銷量 375.7 萬輛,同比增長 40.02%。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國內新能源行業激烈競爭,不少新能源公司股價經歷熱炒後,股價表現低迷。因此,即便是新能源行業龍頭公司亦受到牽連,市場給予行業較低估值。
針對乘用車,中金公司指出,技術創新及政策扶持支撐內需,新能源替代、自主崛起和全球出海是中長期亮點。2024 年國內乘用車需求增長超預期,體現內需韌性和刺激政策支持效果,新能源滲透快速提升,價格競爭激烈、格局變化快,但中國自主品牌崛起是最為核心的投資變量。向前看,預計財税支持政策保持強力度,預計需求穩增長,新能源滲透有望進一步加速突破,海外銷量打開空間。價格競爭烈度有望緩和,挖掘頭部車企更具預期差的投資機會,關注藍海市場強勢產品週期帶來的邊際變化;此外,自動駕駛遭遇奇點時刻、龍頭車企海外擴張仍為關注主線。
華龍證券研報指出,比亞迪公司新品儲備豐富,支撐公司高端化進程,另外 2024—2025 年海外產能逐步落地,有望支撐海外銷量持續提升。公司銷量基本盤穩固,高端新品儲備豐富有望支撐公司推進高端化進程,比亞迪市盈率低於可比公司平均值。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