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end review of the top ten global financial hotspots in 2024: Shift in monetary policy, Trump victory, stock market turbulence

智通財經
2024.12.26 11:3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2024 年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重大變革,包括日本央行首次加息和美聯儲降息週期的開啓。特朗普勝選引發市場波動,科技行業面臨挑戰,比特幣突破 10 萬美元,A 股外資流入創新高。這些事件反映了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的複雜性,以及科技與地緣政治對市場的深遠影響。

智通財經 APP 獲悉,2024 年,全球金融市場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劇變。從日本央行 17 年來首次加息到美聯儲開啓新一輪降息週期,從特朗普勝選引發的市場狂歡到韓國政壇的動盪不安,從 CrowdStrike 事件引發的全球系統癱瘓到阿斯麥業績暴雷帶來的科技股震盪,再到比特幣突破 10 萬美元大關和 A 股創下外資流入新高——這一年,金融市場見證了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地緣政治的深刻影響、科技行業的跌宕起伏以及全球資產配置的重大重構。

這些事件不僅改變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格局,更深刻影響着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向。它們既反映了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的曲折歷程,也展現了科技創新與地緣政治博弈對金融市場的深遠影響。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市場變革中,每一個重大事件都像是一枚重要的棋子,共同構築了 2024 年全球金融市場的宏大圖景。

貨幣政策重大轉折

隨着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也開始發生重大轉折。在這一過程中,貨幣政策的重大轉折無疑是 2024 年金融市場最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從日本央行的加息到美聯儲的降息,政策的轉變與全球資本的流動息息相關。

日本告別負利率時代,自 2007 年以來首次加息

2024 年 3 月,日本正式告別了負利率時代,這一轉變主要得益於國內工資增長的強勁表現,大型企業同意的 5.28% 工資漲幅及正式員工月薪平均 5.1% 的增長,創下了 33 年新高,與持續上升的通脹形成了良性循環,標誌着日本似乎已擺脱了長期的經濟低迷和通縮困境。此外,經濟狀況的改善、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迫切需求,以及市場對日本央行政策調整的預期穩定,共同構成了結束負利率政策的重要推動力量。儘管日元加息後匯率未如預期升值,反而觸及四個月低點,但這並未影響日本央行決策的前瞻性與合理性,標誌着日本在貨幣政策調整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一政策轉變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隨着日本利率上調,長期以來投資者借入低息日元投資高收益資產的套利交易開始解除,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其次,由於日本投資者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者,日本國內利率上升可能導致資金回流,從而對美國國債市場造成壓力,推高美債收益率,進而影響美國整體借貸成本。同時,這一政策轉向也引發亞洲股市震盪,韓國 KOSPI 指數和香港恒生指數出現明顯下跌,美股標普 500 指數和道瓊斯指數也面臨拋售壓力,特別是在與日本市場關聯度較高的行業。

展望未來,隨着日本經濟持續復甦與通脹水平的穩定,預計日本央行將繼續謹慎調整貨幣政策,逐步邁向更正常的利率環境。這一過程可能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包括套利交易的解除、資金回流美國國債市場導致的收益率上升,以及亞洲股市與美股市場的波動。特別是美股市場,尤其是科技股可能面臨較大壓力。根據法國興業銀行分析,美國科技股盈利預期正在下降,疊加日元套利交易的進一步解除,可能引發新一輪市場波動。在債券市場方面,預計日本國債收益率可能上升,這種變化可能帶動全球債券收益率普遍上升,對全球資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四年多來,美聯儲首次降息開啓新週期

與日本央行的加息政策相比,美國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向。2024 年 9 月,美聯儲在四年多來首次宣佈降息 50 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 4.75%-5.00%。這一決定基於美國通脹持續回落至接近 2% 的目標水平,以及就業市場開始顯現疲軟跡象。數據顯示,美國 11 月核心 PCE 物價指數已增長至 2.4%,而非農就業數據增速明顯放緩,失業率小幅上升至 4.2%,這些指標共同支持了美聯儲轉向寬鬆的決定。

這一政策轉向立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強烈反應。美股三大指數集體大漲,其中納斯達克指數單日漲幅超過 3%,標普 500 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也分別上漲 2.5% 和 2%。科技股和成長股表現尤為突出,因為這些公司對利率水平較為敏感。同時,美元指數出現明顯回落,帶動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走強。在債券市場,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降,帶動全球債券市場普遍走強。

展望 2025 年,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繼續推進降息進程,這一預期主要基於美國經濟可能在 2024 年下半年出現温和衰退的判斷。隨着降息週期的推進,預計將繼續支撐風險資產估值,尤其是科技股和成長股可能繼續受益。摩根士丹利預計,在此輪降息週期中,標普 500 指數有望突破 5000 點關口。然而,也需要警惕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可能帶來的企業盈利下滑,這可能部分抵消低利率環境對股市的支撐作用。此外,美聯儲政策轉向也可能推動全球其他主要央行跟進降息,從而開啓新一輪全球貨幣寬鬆週期,這將為全球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流動性動力。

地緣政治與市場波動

除去貨幣政策的變化,2024 年地緣政治的動盪也成為金融市場的關注焦點。 從特朗普的勝選到韓國政壇的動盪,政治因素不斷影響着投資者信心和市場波動。

特朗普勝選引發市場重構:美股創新高,加密貨幣狂飆

2024 年 11 月,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立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反應。美股三大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單日大漲 1300 多點,漲幅達 3%;納斯達克上漲 400 多點,漲幅 2.25%;標普 500 指數上漲 120 點,漲幅超過 2%。這一輪"特朗普交易"熱潮中,特斯拉表現尤為突出,自選舉日以來大幅上漲 39%,市值增加超過 3000 億美元。作為典型的"動量股",特斯拉的漲勢呈現出滾雪球式擴大的態勢,期權市場數據顯示,特斯拉期權的名義交易價值達到每日 1450 億美元,遠超其他個股。

在加密貨幣領域,特朗普勝選更是掀起了一波狂潮。比特幣突破 8 萬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全球加密市場總市值突破 3 萬億美元。加密貨幣相關股票也隨之大幅上漲,其中 Coinbase 上漲 30%,MicroStrategy 上漲 13%,Robinhood 大漲 20%。這波上漲主要源於特朗普承諾將美國打造成"全球加密貨幣之都",並計劃建立比特幣儲備。

展望未來,市場普遍預期特朗普政府將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減税、放鬆監管和支持科技創新等。花旗、高盛等頂級券商迅速發佈研報,強調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會再次推動市場,尤其是美股的表現。然而,也需要警惕潛在風險。首先,如果特朗普實施高關税政策,可能會損害大型跨國公司,同時打擊移民可能會提高勞動力成本。其次,市場過度樂觀情緒可能導致資產泡沫,特別是在加密貨幣和科技股領域。最後,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引發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進而影響市場穩定。

韓國政局動盪

除了美國,2024 年 12 月,韓國政壇也經歷了巨大的波動,觸發了資本市場的劇烈反應。在尹錫悦總統宣佈緊急戒嚴令後不到六小時便倉促撤銷,引發了一場嚴重的政治危機。隨後,韓國國會以 204 票贊成的壓倒性優勢通過了針對尹錫悦的第二次彈劾動議案,使其成為繼盧武鉉、朴槿惠之後第三位遭國會彈劾的總統。這場政治動盪立即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劇烈反應,韓國綜合股價指數開盤暴跌 2.3%,外國投資者在兩週內淨拋售約 2.4 萬億韓元的股票,韓元兑美元匯率更是一度失守 1452,創下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值。

這場政治危機對全球資本市場產生了連鎖反應。在美國上市的韓國公司遭受重創,電子商務巨頭 Coupang 的美國存託憑證一度下跌 9.8%,浦項制鐵的美國存託憑證也下跌 4.4%。為穩定市場,韓國政府迅速採取行動,韓國央行承諾提供無限流動性支持,並在單日進行了 12 萬億韓元的逆回購操作。同時,韓國金融委員會準備了 10 萬億韓元的股市穩定基金,隨時準備投入市場。

展望未來,韓國政局的不確定性可能持續發酵。憲法法院將在 60 天內對彈劾案做出裁決,如果彈劾成功,韓國將在 60 天內舉行總統選舉。這種政治不確定性可能繼續影響投資者信心,導致資金持續流出韓國市場。分析師預計,在政治局勢穩定之前,韓國資產可能會持續承壓,投資者可能需要更高的風險溢價來投資韓元和韓國股市。此外,韓國央行已將 2024 年經濟增長預期從 2.4% 下調至 2.2%,2025 年預期從 2.1% 下調至 1.9%,這種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可能進一步加劇市場波動。

科技行業震盪與創新

CrowdStrike 軟件更新引發全球 IT 系統癱瘓

在 2024 年,科技行業的震盪並非僅僅由市場波動引發,各類技術事件也加劇了行業的不確定性。2024 年 7 月 19 日,由 CrowdStrike 的一次軟件更新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大規模系統崩潰事件。這次事故導致全球約 850 萬台 Windows 設備出現藍屏死機現象,影響範圍波及 20 多個國家的交通、金融、醫療、零售等行業。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CrowdStrike 的 Falcon Sensor 產品在推送更新時出現配置錯誤,與 Windows 系統產生兼容性問題,導致系統反覆崩潰。這次故障不僅影響了普通終端設備,還波及到大量服務器和雲節點,造成多個微軟和 AWS 雲服務中斷。

這一事件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了嚴重衝擊。包括摩根大通、野村控股和美國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員工無法登錄系統,部分對沖基金面臨交易中斷。倫敦證券交易所的監管新聞發佈平台也受到影響,導致價格敏感信息無法及時發佈。在資本市場方面,CrowdStrike 股價暴跌超過 13%,創下六個月新低,多家投行下調了其目標價。微軟股價也在盤前交易中下跌 2.5%。

事件發生後,CrowdStrike 迅速採取補救措施,包括撤回問題更新、提供修復工具,併為受影響客户提供 24x7 服務支持。儘管公司的快速響應贏得了部分客户的認可,但這次事故仍然導致其銷售管道中約 6000 萬美元的交易被推遲。展望未來,這一事件可能推動整個網絡安全行業進行深刻反思和變革。多個政府機構和安全專家呼籲微軟重新設計 Windows 系統,在保證安全工具功能的同時,確保系統在出現問題時能夠自動恢復。這種變革趨勢可能導致網絡安全行業格局的重新洗牌,影響包括 CrowdStrike、微軟在內的相關科技股的估值和市場表現。同時,這也可能促使機構投資者重新評估網絡安全公司的投資風險,對整個科技板塊的資金流向產生深遠影響。

AI 熱潮降温信號:阿斯麥業績暴雷引發全球科技股震盪

半導體板塊在上半年狂飆後,年末顯示了一定的市場壓力。2024 年 10 月 16 日,全球光刻機巨頭阿斯麥因"技術故障"意外提前發佈第三季度財報,引發全球半導體板塊劇烈震盪。財報顯示,阿斯麥三季度訂單額僅為 26 億歐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54 億歐元,同時公司下調 2025 年銷售目標至 300-350 億歐元區間,較此前 300-400 億歐元的預期顯著下調。這一利空消息導致阿斯麥股價暴跌 16%,創下 1998 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一天蒸發超過 500 億美元。

這一事件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連鎖反應。受阿斯麥業績暴雷影響,全球芯片股市值蒸發超過 4200 億美元,費城半導體指數創下 9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5.3%。在美股市場,英偉達跌幅超過 4.69%,AMD 跌 5.22%,英特爾跌 3.33%,科技股整體承壓。亞洲市場同樣遭受衝擊,東京電子一度重挫 10%,台積電跌幅達 3.3%。

展望未來,雖然阿斯麥首席執行官富凱強調人工智能領域仍有強勁發展潛力,但其他市場領域的復甦速度較預期更慢。花旗分析師 Atif Malik 指出,雖然非 AI 應用增長放緩在預料之中,但下調幅度超出市場預期。部分投資者認為,這可能是阿斯麥公司的獨特問題,而非整個行業的系統性風險。隨着中國經濟刺激措施的推進,可能會推動芯片需求復甦。然而,這次事件也暴露出半導體行業面臨的結構性挑戰,預計將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科技股,特別是 AI 相關企業的估值水平,市場或將進入更理性的估值階段。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革新

2024 年,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領域迎來了重大突破,特斯拉成功實現其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量產,標誌着這一技術從科幻走向現實。特斯拉預計在 2025 年底之前將生產至少 1000 台 Optimus 機器人,並計劃在 2026 年實現大規模量產。這款機器人不僅具備靈活的手部動作和自主操作能力,還被廣泛應用於特斯拉的製造流程中,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初創公司 Figure AI 也在加速其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已經開始在寶馬等大型製造企業中投入使用。這些進展表明,人形機器人技術正在快速成熟,並逐步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與此同時,蘋果公司也不甘落後,推出了全新 AI 設備 Apple Intelligence,旨在將人工智能深度整合到其產品中。新款 iPhone 16 的發佈標誌着蘋果正式進軍生成式 AI 領域,儘管市場反應平淡,但蘋果的努力顯示出其對未來技術趨勢的重視。通過將 AI 功能嵌入手機,蘋果希望提升用户體驗並增強市場競爭力。

這些技術突破對全球資本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美股市場,特斯拉和蘋果等科技巨頭的股價均出現顯著上漲,投資者對 AI 和機器人領域的前景充滿信心。特斯拉的市值在短時間內增加了數百億美元,而蘋果的 AI 戰略也吸引了大量關注,儘管面臨激烈競爭,但仍被視為未來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展望 2025 年,隨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領域預計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分析師普遍認為,人形機器人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內快速擴張,有望成為數萬億美元的產業。特斯拉和其他科技公司的持續創新將推動行業標準的提升,同時也可能引發新的投資熱潮。然而,投資者也需關注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潛在的監管挑戰,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市場對相關企業的估值。

全球資產配置重構

貨幣政策變化與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特別是特朗普勝選的政治背景,成為了市場波動的重要驅動因素。隨着貨幣政策的鬆緊調整和特朗普施政的預期影響,傳統避險資產如黃金及數字貨幣比特幣,以及日元,紛紛出現劇烈波動。這些波動不僅是對市場情緒的直接反應,更是對全球金融體系重構的一種體現。投資者在面對這些波動時,不得不重新審視全球政治、經濟變動對資產價格的深遠影響。

黃金,比特幣等避險資產顯著升值

2024 年,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黃金和比特幣作為主要避險資產表現強勁。黃金價格突破 2700 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高,全年漲幅達 24%。比特幣表現更為亮眼,價格從年初 4 萬美元一路飆升至 10 萬美元以上,年內漲幅超過 130%,市值突破 2 萬億美元,超越白銀成為全球第七大資產。

2024 年,黃金強勁上漲,價格不斷創新高,主要受到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美國貨幣政策轉變以及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的推動。首先,地緣政治風險的升温是推動黃金需求的關鍵因素。全球範圍內的緊張局勢,包括持續的烏克蘭衝突、中東不穩定因素,以及美中關係的波動,使得投資者紛紛將資金轉向避險資產,黃金無疑是首選。

美國經濟的放緩以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調整也是金價上漲的重要原因。雖然美元在 2024 年上半年依然保持強勢,但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進入降息週期,降低了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興趣,間接推動了黃金價格的走高。此外,黃金的抗通脹特性使得它在全球通脹壓力下成為受青睞的避風港,尤其是在通脹雖有所緩解但仍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的背景下,黃金依然具有較強的保值功能。

不僅如此,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增持也是推動金價上漲的重要因素。多個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繼續增加黃金儲備,作為多元化外匯儲備的一部分。這種央行需求的上升直接推高了黃金的市場價格。

2024 年,比特幣迎來了顯著的上漲,價格突破了多個關鍵技術水平,這一波上漲主要源自於幾大因素的共同推動。首先,特朗普的勝選和他對加密貨幣的支持政策給市場注入了新的動力。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將比特幣納入美國的戰略儲備,併為加密貨幣提供更多的監管支持,這一政策預期刺激了市場對比特幣的需求。投資者對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認知進一步增強,認為它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具有避險和保值的功能。

其次,隨着全球通脹壓力的逐漸緩解,市場對傳統貨幣的信心有所動搖,許多投資者開始尋求非傳統資產作為對沖工具,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成為了一個理想選擇。比特幣的有限供應和去中心化特性,使得它在許多投資者眼中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在長期通脹預期仍然存在的情況下。

此外,比特幣 ETF 的推出也為其價格上漲提供了支撐。比特幣 ETF 的成功吸引了大量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這種機構資金的湧入加速了比特幣價格的上漲。2024 年,比特幣 ETF 的資產規模在推出僅十個月內便達到了美國黃金 ETF 的 82%,這一增長速度表明市場對比特幣的信心不斷增強。

展望未來,市場普遍認為避險資產仍有上漲空間。華泰證券分析認為,地緣衝突和發達國家債務問題將繼續支撐黃金的中長期配置價值。渣打銀行預計,在特朗普政策支持下,比特幣價格有望在 2025 年底達到 20 萬美元。然而也需警惕,如果明年風險偏好改善,主要發達經濟體可能減持黃金轉而購買比特幣,這可能導致兩類避險資產走勢出現分化。這種資產配置的轉變可能引發新一輪市場波動,投資者需要及時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

A 股見證歷史,外資瘋狂掃貨

9 月末,在中國一系列重磅利好政策的刺激下,A 股暴漲,給市場注入了強大的信心。伴隨着市場信心的恢復,外資的入場也顯著增加,特別是在一些關鍵行業,外資資金加速流入,單週內外資流入中國股市規模一度達 90 億美元,創下新高,進一步推動了 A 股的上漲。

展望未來,外資機構普遍對中國資產持樂觀態度。瑞銀在最新報告中預計,受益於國內政策支持、低基數效應和散户資金回流等因素,中國股市 2025 年有望獲得可觀回報。高盛預計 2025 年 MSCI 中國指數和滬深 300 指數將分別上漲 15% 和 13%。這種資金流向的轉變可能導致全球資產定價體系出現調整,特別是在科技、消費和先進製造業等領域,中國資產的估值優勢可能進一步顯現,從而影響美股相關板塊的估值水平。

日元套利交易解除,引發股市大跌

2024 年 8 月初,隨着美日利差收窄預期升温,日元套利交易出現大規模平倉,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日元兑美元匯率從 161.96 快速升值至 145 關口以下,創下近兩年來新高。這種融資貨幣的突然升值嚴重損害了套利交易策略,導致大量投資者被迫平倉。在短短三週內,全球股市市值蒸發約 6.4 萬億美元,日經 225 指數更是遭遇自 1987 年以來最大跌幅。

這場風暴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連鎖反應。在美股市場,標普 500 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出現大幅下跌,科技股首當其衝。由於投資者需要賣出高收益資產回補日元頭寸,導致市場流動性急劇收縮。同時,日元的避險屬性進一步推高了其匯率,形成惡性循環。澳元等高息貨幣遭受重創,新興市場資產也面臨拋售壓力。

12 月的議息會議上,展望未來,日本央行釋放了鴿派信號,而美聯儲則釋放了強硬的鷹派信號,在這樣的背景下,也許日元想回到 8 月的那種強勁反彈有點難了,可能也暫時難以在市場上再掀套利交易解除波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