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sayoshi Son's "obsession": Missing out on NVIDIA, should he create one himself?

彭博社報道稱,孫正義正着手推動 ARM 向 AI 芯片領域深入轉型,目標是到 2026 年推出第一批可發貨的 AI 芯片,最早在明年夏天提供模型。
作為軟銀集團創始人兼 CEO,孫正義以其大膽的投資眼光聞名。
然而,在 AI 革命如火如荼之際,這位日本企業家似乎正在醖釀一場新的豪賭。他正在策劃一項戰略投資,目標是打造下一個英偉達。
美東時間 12 月 16 日週一,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宣佈,軟銀將在美國投資 1000 億美元。孫正義同時表示,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後,他對美國市場的信心上升。
此外,彭博社報道稱,他正着手推動 ARM 向 AI 芯片領域深入轉型,試圖藉助 AI 浪潮從中分一杯羹。
這一戰略可能會導致軟銀對芯片生產、能源產能和相關技術的廣泛投資。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孫正義的目標是到 2026 年推出第一批可發貨的 AI 芯片,最早在明年夏天提供模型。
錯失英偉達:一段 “未竟的緣分”
早在 2016 年,軟銀斥資 320 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 ARM,希望在芯片和 AI 領域佈局。
然而,孫正義同時也看中了另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英偉達。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孫正義對黃仁勳的戰略眼光和技術能力讚賞有加。2017 年,軟銀通過願景基金持有英偉達約 4.9% 的股份,一度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然而,由於 2018 年加密貨幣市場崩盤導致英偉達股價暴跌,軟銀最終選擇拋售股份,獲利約 30 億美元。
更令人唏噓的是,英偉達此後憑藉 AI 芯片需求爆發股價飆升,其市值現已突破 1 萬億美元。
孫正義對此頗感遺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自己對英偉達發展軌跡的 “欽佩與惋惜”。11 月,孫正義曾在英偉達 AI 峯會上與黃仁勳 “抱頭痛哭”,稱 “很後悔賣掉英偉達股票”。
孫正義的 “AI 執念”
回顧軟銀的歷史,自 2016 年起,孫正義的願景基金向全球數百家初創公司投資超過 1000 億美元。然而這也導致了一些投資失敗如 WeWork、Katerra 等。
在軟銀的投資組合中,Arm 現已成為最具價值的部分。2023 年,軟銀成功將 ARM 推向納斯達克上市,籌資超過 50 億美元。
孫正義並未因此停下腳步。彭博社報道稱,他正着手推動 ARM 向 AI 芯片領域深入轉型,試圖藉助 AI 浪潮從中分一杯羹。
這一戰略可能會導致軟銀對芯片生產、能源產能和相關技術的廣泛投資。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孫正義意識到 “一系列災難性投資” 對他的資產造成了損害,決心開發軟銀自己的芯片。他的目標是到 2026 年推出第一批可發貨的 AI 芯片,最早在明年夏天提供模型。
多年來,孫正義一直宣稱 AI 將改變世界,並將其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然而,其 AI 賭局並非沒有風險。分析指出,首先,AI 芯片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英偉達、AMD 和英特爾等巨頭早已佔據高地。
更重要的是,軟銀近年來的財務狀況並不穩健。願景基金因多項投資失敗而遭受重創,累計虧損達數百億美元。即便如此,孫正義依然選擇押注 AI 領域,這種 “孤注一擲” 的戰略是否能夠奏效,尚需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