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ief or "bottom fishing"? Four insurance companies have acquired 15 Wanda assets this year

華爾街見聞
2024.12.23 10:0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新華保險在年內接手萬達資產,新增赤峯、晉江兩地萬達廣場,持有型不動產項目資產的投資逐漸增多。天津坤華作為全資股東,已控股 6 個萬達項目。萬達商管面臨流動性問題,太盟投資集團將聯合其他投資者對其進行再投資,萬達商管將保持 40% 持股比例。新達盟引入 10 位新股東,註冊資本增至 405.2 億元。

新華保險(601336.SH)接手的萬達資產再增一處。

天眼查信息顯示,赤峯、晉江兩地萬達廣場已發生工商變更,原全資股東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下稱 “萬達商管”)於 12 月中旬退出股東序列,新增坤華(天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下稱 “天津坤華”)為全資股東。

天津坤華的大股東正是新華保險。

今年 1 月,新華保險與中金資本運營共同設立基金,用於直接或間接地投向持有型不動產項目資產的被投資企業。

二者以 99.99 億元、100 萬元的認購金額分別持有天津坤華 99.99%、0.01% 股權。

從當前工商信息看,“持有型不動產” 主要指向萬達旗下資產。

天眼查信息顯示,天津坤華當前已取得北京、煙台、南京、成都、赤峯、晉江 6 地萬達項目控股權。

規模最大的南京萬達茂註冊資金高達 14.42 億元,最新購入的赤峯、晉江萬達廣場註冊資金分別為 4.18 億元、0.99 億元。

最近一年,有關萬達流動性問題的消息不斷。

2023 年 12 月末,萬達商管旗下的珠海萬達商管迎來自 2021 年 10 月首次遞表港交所後的第四次材料失效。

就在萬達商管為 300 億回購壓力煩惱之際,“白衣騎士” 太盟投資集團(下稱 “太盟集團”)帶來了一份新協議。

據悉,太盟投資將聯合其他投資者對珠海商管進行再投資,此後萬達商管將以 40% 的持股比例保持單一最大股東身份,太盟集團等數家現有及新進投資人股東共計持股 60%。

2024 年 3 月,萬達商管宣佈與太盟集團等 5 家機構正式簽署協議,5 家機構向萬達商管旗下的大連新達盟商業管理(下稱 “新達盟”)投資 600 億元,同時取得該公司 60% 股權。

半年後落地的工商變化中,新達盟共引入包含上述 5 家機構在內 10 位新股東,註冊資本由 162.1 億元增至 405.2 億元。

不過萬達商管的壓力並不止於此。

早在 2018 年 1 月,騰訊控股曾作為發起方,聯合蘇寧雲商、融創和京東曾以 340 億元入股萬達商業(即更名後的萬達商管集團),收購其 H 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股份 14%。

這背後還包含着一份對賭協議。

據悉,該協議要求萬達商業在 2023 年 10 月 31 日前完成上市;不可以更改主營業務,且 2019 年租金淨收益不低於 190 億元。

2024 年 10 月、12 月,蘇寧易購與融創已分別就此協議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對萬達集團提起仲裁,涉及金額分別為 50.41 億元、95 億元。

或是基於流動性危機,萬達與險資的交織日益緊密。

同在 2023 年末萬達商管港股受挫之際,有市場傳言稱萬達擬出售旗下一、二線城市廣場換取流動資金,正與險資機構洽談。

此後頻頻有險資接手萬達資產的工商變更落地。

僅當年 12 月內,就有上海金山、江蘇太倉、浙江湖州等 4 處萬達資產發生股權變更,新增全資股東均可穿透至陽光保險。

即便是 2024 年的太盟集團投資落地,也並未打斷萬達變賣資產的節奏。

新達盟獲注資後,南京萬達茂註冊資本由 1 億元大幅提高至 14.42 億元;但不到一個月,萬達商管退出股東行列,由天津坤華接手。

12 月初,赤峯萬達廣場註冊資本由 0.5 億元大幅增至 4.18 億元;同月,股東再度由萬達商管變更為天津坤華。

更為巧合的是,正是在赤峯萬達廣場易主當日,融創正式公告向萬達 “追債”。

由此看來,流動性需求或是萬達商管狠心 “放手” 諸多資產的原因;不過對於險資而言,此時出手是紓困還是 “抄底”,或許更多取決於接手資產的價格。

目前萬達在國內多個城市均有佈局,低位購入既坐擁持有期收益,又可期待市場回暖後的增值,利於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新華保險、陽光保險、大家保險、橫琴人壽 4 家險企承接 15 個萬達廣場項目。

其中陽光保險通過麗水聯融壹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合肥、太倉、湖州、上海金山、廣州蘿崗 6 地萬達資產;

大家保險持有 3 地萬達資產,大家保險與橫琴人壽共同持有 1 處萬達資產。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