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diction: Nvidia Will Become the First $4 Trillion Stock in 2025

一項預測表明,到 2025 年,英偉達將成為首個市值達到 4 萬億美元的股票,超越蘋果和微軟。作者認為,儘管蘋果離這一里程碑更近,但由於對其人工智能功能的評價平平,其即將發佈的財報可能會令人失望。微軟也可能在交出強勁業績方面面臨挑戰。英偉達的成功依賴於其新的 Blackwell GPU 架構,預計將產生顯著的需求。如果英偉達在第一季度的業績表現良好,它有可能達到 4 萬億美元的市值,一些分析師甚至推測到 2025 年可能接近 5 萬億美元
現在是對即將到來的新年進行預測的時節。我同意丹麥諺語所説的:“預測是困難的,尤其是涉及未來時。”
然而,我將冒險做出一個關於新年的預測。我預測 英偉達(NVDA 3.08%)將在 2025 年成為首個市值達到 4 萬億美元的股票。
為什麼不是蘋果或微軟?
乍一看,我的預測可能顯得愚蠢。蘋果(AAPL 1.88%)離達到 4 萬億美元的市值更近,而 微軟(MSFT -0.10%)也不遠於英偉達。蘋果的股價只需上漲約 4% 即可達到這一門檻,而微軟則需要 22% 的漲幅。英偉達的股票需要飆升近 21%。
那麼,為什麼我預測英偉達會比蘋果或微軟更早達到這個標誌呢?首先,我認為蘋果和微軟的股票在這兩家公司公佈下一個季度的財報之前會停滯不前。美聯儲關於 2025 年減少利率的暗示可能會抑制這兩隻股票在最近幾周所享有的勢頭。
蘋果和微軟都將在英偉達之前提供下一個季度的更新,積極的結果可能會使任一股票突破 4 萬億美元的門檻。對於蘋果來説,這種可能性尤其大,因為它的市值已經非常接近。
然而,我有一種預感,蘋果 2025 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可能會令人失望。為什麼?蘋果的新生成性人工智能功能的早期評測並不理想。SellCell.com 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73% 的 iPhone 用户認為這些人工智能功能並沒有增加多少價值。
當然,這項調查是在 iOS 18.2 推出之前進行的,後者增加了額外的蘋果智能功能。但我在網上看到的整體反響是,生成性人工智能不太可能引發一些分析師所期待的巨大 iPhone 升級超級週期——至少目前還沒有。
如果微軟在下一個季度的更新中超出預期,我也不會感到驚訝。然而,管理層在上次財報電話會議中的整體語氣讓我對公司能否提供所需的重大催化劑的結果感到懷疑。
英偉達要想首先達到 4 萬億美元需要什麼
如果我對蘋果和/或微軟的假設證明是錯誤的,我的預測將會落空。不過,假設這兩隻股票在短期內都沒有恢復足夠的勢頭以實現 4 萬億美元的市值,那麼英偉達要想首先達到 4 萬億美元需要什麼呢?我認為答案只有一個字:Blackwell。
Blackwell 是英偉達最新的圖形處理單元(GPU)架構。該公司表示,它可以以比 Hopper GPU 平台低 25 倍的成本和能耗運行萬億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英偉達在第四季度開始發貨 Blackwell GPU。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公司第三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Blackwell 的需求令人震驚。” 他在 2024 年 10 月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對這款強大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 “瘋狂”。也許黃仁勳過於興奮,但我認為他更可能只是陳述事實。
我預見到投資者在 1 月和 2 月公司第一季度更新之前的幾周內會對 Blackwell 的前景越來越感到興奮。這將扭轉英偉達當前的股價下滑,並可能使其接近蘋果的市值。根據我的看法,超出預期的第一季度業績,加上對第二季度特別樂觀的銷售預測,可能會使英偉達輕鬆突破 4 萬億美元的市場。
英偉達在 2025 年能否超過_$5 萬億_?
I/O Fund 分析師 Beth Kindig 最近寫道,她相信英偉達的股票在 2025 年可能會飆升 70%。如果她是對的,這家芯片製造商的市值將在明年接近 5.6 萬億美元。
我並不像 Kindig 那樣大膽預測。然而,她可能是對的。如果她是對的,我懷疑我關於英偉達首先達到 4 萬億美元的預測更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