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at does the collapse of the "breadth" in the U.S. stock market tell the market?

近期美股市場出現異常現象,儘管股指高位,市場廣度卻處於歷史低位。摩根士丹利警告,忽視市場廣度可能預示風險,且廣度惡化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同步。投資者關注價格動量,導致市場極端集中,忽視廣度警示。流動性過剩的消退可能導致這一異常現象的消失。
近期的美股市場出現了一個異常現象:儘管股指維持在歷史高位附近,市場廣度卻處於歷史上 “最糟糕的水平”。有人認為,廣度作為價格信號可能不像過去那麼重要。但大摩警告稱,忽視廣度通常是一個 “壞主意”,這一異常現象可能預示着市場風險。
日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 Michael Wilson 發佈報告稱,過去一週表明,廣度已經預見到了 “美聯儲可能無法提供市場預期的那麼多寬鬆政策”。
投資者關注價格動量,忽略市場廣度警示
事實上,12 月初開始的市場廣度惡化與 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幾乎是同步發生的。大摩指出,當收益率突破 4.5% 的關鍵閾值時,利率已經開始對股票構成阻力,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它與股票市盈率的相關性變為負值。
隨着投資者越來越傾向於將價格動量作為投資策略的關鍵因素,且由於過去幾年缺乏均值迴歸,投資者在再平衡方面的重視程度有所降低,導致了許多包括美股在內的股市的極端集中。
大摩認為,這種對價格動量的關注以及由此產生的集中度可能解釋了廣度和價格之間的脱節,以及為什麼許多投資者選擇忽視市場廣度的警示,直到市場發生劇烈變化。
另一方面,大盤股的質量和動量策略的吸引力,加上低成本被動投資產品的興起,導致了價差持續擴大,即標普 500 指數相對於其 200 日移動平均線的百分比,與標普 500 股票中高於其各自 200 日移動平均線的股票比例之間的差異。
流動性過剩消退,異常可能會同步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 25 年中,這些比率通常同步變化,僅有兩次,標普 500 指數相對這一廣度指標而言 “高” 於正常水平,分別是 1999 年和 2023 年 4 月至今。
這兩個時期的共同點除了上述的一些驅動因素,還有一個是美聯儲和/或財政部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
1999 年,美聯儲為防範年底的 Y2K 過渡風險而保持寬鬆政策,新年到來後,流動性收緊,這些比率的利差迅速縮小;
而 2023 年 4 月以來的異常則始於 2.5 萬億美元逆回購工具(RRP)規模見頂,以及為應對地區銀行危機而注入的 5000 億美元儲備金。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如果 RRP 規模降至零且美聯儲降息幅度低於預期是否會導致明年初流動性收緊,從而縮小這種異常差距。另一方面,如果美聯儲超預期降息或結束量化緊縮,流動性是否仍然強勁?
大摩認為,這很難知道,但如果流動性充裕度消退時,許多人強調的廣度和價格之間的異常背離可能會正常化。此外,對於一些高質量指數來説,廣度可能不像過去那麼重要。
根據上週股價的調整,昂貴的成長股和低質量的週期股似乎最容易受到長期高利率和流動性下降的影響,因為 RRP 機制正在逐漸減少。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