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at quantitative big shot who hoarded tens of thousands of chips has really started to take action

關鍵的 “角色扮演”
中國量化圈,幻方量化和他的創始人梁文鋒,都是 “獨特” 的存在。
他們不僅能做資管業務,還在做自營投資,也敢直接挑戰人工智能業務。
數月前,由梁文峯發起的深度求索公司主導的大模型產品,以 “AI 界拼多多” 的形象參與市場競爭,直接促使阿里、字節、百度等互聯網大廠的 AI 產品 “降價以對”。
而第三方渠道的消息顯示,幻方最新的管理規模被一家 “後起之秀” 所超越。
他們在想什麼?
“淡化” 資管規模?
幻方量化一度是中國首家突破千億私募的量化大廠,準確的説也是迄今為止業內唯一規模曾邁過千億大關的量化私募。
但資事堂從接近幻方量化的人士瞭解到:這家昔日中國的千億私募,最新管理規模已經降到 200~300 億元一線。
適度控制規模,是頭部量化大廠過去一年都在做的事情。但目前 “最堅決” 的是幻方。
與此同時,梁文鋒創立的 AI 大模型公司 “深度求索” 則在持續擴充,內部的部分成員,外部的招兵買馬始終不斷。
而且,據説這家 AI 在北大附近的高檔寫字樓,租用了數千平米的辦公地點,與硅谷大廠同一地區辦公,表現出了強烈的進取心。
梁文鋒是把未來的業務重心放在 AI 上面了麼?
從 “外圍” 到 “核心”
深度求索曾被業界以為是幻方量化的 “外圍公司”。
事後證明,他只是幻方量化實控人發起的又一個公司。
在量化界,實控人可能同時發起多個公司,各自承擔自身的業務方向和功能。但內裏常有人員上、股東上的隱隱的線索。
深度求索的 AI 產品在 2023 年正式對外亮相,實際上此前數年,該公司已經內部 “孵化” 了很久。
這家公司還曾對外招聘文科人才,職位定位為 “數據百曉生”,提供人類歷史、文化、科學等相關的知識來源,和數據工程師一起構建完善的世界語言知識庫。
這類招聘一度引來中國基金圈的 “圍觀”。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事情是,業內一直傳言,早在 2019 年,幻方和它背後的資金,就開始大手筆投入於深度學習訓練平台,到了 2021 年幻方量化對超算集羣系統的投入增加到 10 億元,並且搭載了超 1 萬張英偉達 A100 顯卡。
這可能是,內地當時擁有超過 AI 顯卡最多的企業之一,甚至僅是個位數字在全球也一度數得上號。
據公開信息:微軟的 Azure 雲服務為 ChatGPT 構建了超過 1 萬枚英偉達 A100 芯片的 AI 計算集羣。早年,特斯拉、Facebook 在內的企業,都利用 A100 芯片組建了 AI 計算集羣,採購規模也超過 7000 枚。
梁文鋒曾對外表示:大模型業務短期內沒有融資計劃,面臨的問題從來不是錢,而是高端芯片的獲取問題。
大模型最新 “細節”
12 月 10 日,深度求索公司對外披露了大模型在諸多應用領域的能力提升細節,其中提及六個應用場景:
角色扮演、推理、寫作、代碼、數學(其中特別提及高中數學聯賽)。
其中,寫作場景的迭代提升幅度最為顯著。
這家機構還介紹,所開發的模型在美國數學競賽、全球頂級編程競賽等權威評測中,均有着超越眾多知名同行的成績。
今年 9 月,深度求索公司還 “炫耀”,在諸多分項上創了國內模型的歷史最好成績,比如代碼場景應用在第三方測評中世界第二,數學場景則排名世界第三。
這家公司還在自家平台公佈了多個應用分項在中國排名首位。
限於技術能力和專業信息,我們無法對深度求索公司公佈的 “排名業績” 進行高維度置評。
何為 “角色扮演”
在上圖中,“角色扮演” 排在深度求索應用提升展示的第一大項。
資事堂梳理發現:深度求索公司官微發佈的所有文章中,總計有五次提及 “角色扮演”,但並沒有進行深度解釋。
資料顯示:用户可以通過特定的系統提示詞(system prompt),為模型設定一個特定的角色或行為方式,以便它在對話中表現出與設定角色一致的行為、語氣、知識和技能。
通俗點表達:讓大模型系統扮演/假裝一個身份,比如基金經理、醫生、老師、偵探,然後按照這個身份去思考問題、説話、解決事情。
實際上,這個場景對於公募、私募基金機構,有着一定需求,因為大模型可以 “變身” 基金經理、理財經理,這是一種 “模擬真人 “的關鍵應用,或直接衝擊基金機構的團隊配置。
扮演 “基金經理”,會發生什麼?
資事堂給大模型發出了指令,進行了一番 “基民對話基金經理” 的角色扮演試驗,來看看這位 “基金經理” 如何 “勸導” 基民。
基民提問:當前市場波動較大,我應該賣掉手上的權益基金嗎?
“基金經理” 回答:市場波動時,是否賣掉權益基金需要根據您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判斷來決定。
如果您的投資目標是長期收益,那麼短期市場波動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不必急於賣出。歷史數據顯示,長期持有優質權益類資產通常能戰勝市場波動。
這位 “基金經理” 進一步回答:如果您仍感到不安,可以考慮分批贖回,而不是一次性賣出全部基金份額。這種方式可以減少由於判斷錯誤導致的損失。同時將部分資金轉移到低風險資產(如債券基金或貨幣基金)中。
基民提問:我買的是滬深 300ETF,遇到市場波動大的時候,如何進行策略調整?
“基金經理” 回答:如果您是長期投資者,繼續持有或分步加倉。如果您有閒置資金,可考慮在市場回調中逐步買入,建議在指數跌幅較大時(如 5%-10% 的調整)分階段投入更多資金。
這位 “基金經理” 還提示:也可以考慮配置行業 ETF,將資金部分轉移至波動較低的行業 ETF(如消費、醫療),分散風險,同時保留權益類資產的收益潛力。還提及增配政策受益行業,降低週期性行業暴露的建議。
上述內容僅僅是這場角色扮演的部分文字實錄,” 基金經理 “所給出的操作建議有着更加詳細的內容。
由此看出,角色扮演的場景可以進一步替代銀行理財經理、基金公司市場部的很多 “話術” 了。
從這個角度看,儘管 AI 公司相對獨立,但深度求索發展的基數,不少可以在資管行業,找到應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