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Six Key Signals

華爾街見聞
2024.12.13 01:3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六大關鍵信號,強調面對外部不利影響和內部挑戰,政策需主動求變。會議明確上調財政赤字率,財政政策基調由 “積極” 變為 “更加積極”,並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專項債發行規模,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支持民生和內需。會議還強調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提振消費的決心空前。

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問題,今天的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 “由點及面” 的答案。面臨外部不利影響 “加深”,內部仍存 “不少困難和挑戰” 的局面,政策是真的在主動求變、主動加力。例如一個非常直觀的體現是明年經濟工作目標的定調就很不一樣:與此前不同,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以及居民收入增長被拔到和穩增長、穩就業同樣的高度

因此要把握住明年的經濟主線,我們認為以下六個信號非常關鍵:

第一,更加坦誠地正視外部及內部的問題與風險。會議直指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對於經濟運行困難的表述也從 2023 年的 “一些” 升級為 “不少”。面對明年特郎普新任期的挑戰,國內的問題大概率會更加複雜,不過正視問題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

第二,直接 “明牌” 上調赤字,這是歷史鮮少可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常是給政策基調,但這次財政政策卻給了更明確的指引,尤其是直接給出明年要上調財政赤字率的信號,給市場吃下 “定心丸”。

財政:從 “積極” 到 “更加積極”。政治局會議已將財政的基調從此前的 “積極” 正式變更為 “更加積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予了 “更加” 二字更明確的指引——一是上調赤字率(歷史上鮮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説要提高赤字率,上次還要追溯到 2015 年);二是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專項債發行規模;三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 “三保” 的支持。在這樣的財政組合下,我們預計 2025 年政府債規模很有可能從近 12 萬億元跨越到 15 萬億元。

2025 年的財政脈絡愈發清晰。我們認為上調赤字主要對應 “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財政支出向民生等真正提振內需的領域傾斜;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主要對應 “持續支持 ‘兩重’ 項目和 ‘兩新’ 政策實施”;增加專項債主要對應 “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第三,提振消費的重視與決心空前。除了在工作安排的首位,通稿在凝聚共識部分又二次強調 “着力提振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意味着提振消費已不僅僅是工作部署,可能更是政策思路上從 “投資” 向 “消費” 的範式轉變。

大力提振消費,抓手在哪?會議指明瞭刺激消費重點領域:一是 “加力擴圍” 實施 “兩新”,二是惠民生,穩保障:比如推動 “中低收入羣體增收減負”、“提高養老金”——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精準施策以解決民眾消費的後顧之憂。

明年怎麼做?宜早不宜遲,規模要給足,範圍要更廣。從 2023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 “兩新” 到今年 9 月 3000 億元財政資金下達地方,政策傳導存在一定的時滯,但明年有了經驗和路徑的疏通,“兩新” 的接續也有條件提前發力,覆蓋全年。支持範圍有望擴展到今年偏冷的傢俱、餐飲,以及具備換新潛力的通訊器材,我們測算在基準情形下,明年向新品類擴容財政資金 1500 億元,則可對應拉動約 4000 億元潛在銷售空間,相當於 2023 年社零總額的 0.9%。

第四,貨幣政策重在接續和加力,做好與財政的配合。一是為了保持流動性充裕,降準降息、買賣國債等工具力度會更大;二是面對內外部的壓力,可能還會提高匯率的 “容忍度”,但是在步子會依舊會比較穩慎、依賴於 “合理均衡水平” 的調整。

貨幣 “適度寬鬆” 的含義在通稿中進一步闡明:一是罕見地直截了當明示 “降準降息”,意味着明年潛在的調降幅度可能超過今年;二是首提 “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宏觀審慎政策的目標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再具體而言就是穩股市、穩債市,以及穩匯率。

面臨明年關税的不確定性,匯率的容忍度有望 “重新校準”,有望突破 7.3,打開貨幣寬鬆的空間。除此之外,匯率還可以通過 “轉錨”(轉向錨定一籃子有效匯率),來提高對美元匯率的彈性,從而釋放對內寬鬆的空間。

第五,穩住樓市、股市,明確底部當前可能最重要。“926” 政治局會議揭開了政策從重視負債端轉向更加重視資產端的變化,而短期內工作可能是保證把市場底部築牢,尤其是股市以及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核心一線城市房價。

穩消費也得先穩房價。只有對房價的預期企穩,家庭資產負債表不再縮水,居民消費才能更 “放得開手腳”。就政策而言,我們認為隨着明年房貸利率進一步放鬆,房價有望在一線城市的二手市場初見企穩跡象;而地方專項債支持收儲改造保障房項目或仍受到租金收益率、項目盈虧問題而推進偏緩,因此後續中央財政的參與可能政策加碼的潛在方向。

第六,供給側的新思路——整治 “內卷”。7 月政治局會議上所提到的 “內卷式競爭” 再度出現,不同的是這一次用了 “整治” 二字。內卷和當前很多領域供大於求的局面密切相關,但是兼顧穩定就業和社會的目標,通過對存量進行結構性優化,比此前的 “供給側改革” 更加合適。這可能也是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出口退税削減、延長假期不調休等政策出台的題中之義。

作者:陶川( S0100524060005)、邵翔、李瀟宇、鍾渝梅,來源:川閲全球宏觀,原文標題:《經濟工作會議:六大關鍵信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