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ump's "Inflation View"

特朗普對通脹的態度出現動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重心可能從通脹轉向就業。11 月美國 CPI 環比上升至 0.3%,同比 2.7%。特朗普在採訪中對關税是否導致通脹的看法變得模稜兩可,稱 “我不能保證任何事情”。財政部長提名人貝森特辯護稱,特朗普的政策不會引發通脹,並認為關税會分階段實施。共和黨認為關税將刺激國內生產,增加家庭收入。
美聯儲的 “天平” 或將再次轉向 “通脹”,而特朗普對通脹的態度是否開始動搖?美聯儲 “通脹 + 就業” 的雙目標制下,今年 Q2 以來通脹穩步降温,貨幣政策重心從通脹轉向就業;當下或在美聯儲 “天平” 的拐點:通脹可能在明年再次成為貨幣政策焦點,而特朗普在近期的採訪中,對於關税推升物價的態度也開始變得模稜兩可。
通脹或暫時轉入上行通道。11 月份美國 CPI 環比從前值 0.2% 上升至 0.3%,同比 2.7%,符合市場預期,前值 2.6%;核心 CPI 同比 3.3%,持平預期值和前值。
分項來看:1)食品和能源CPI 同比、環比在 11 月均上行;2)核心商品同比從-1.0% 升至-0.6%,環比從 0% 升至 0.3%,其中,傢俱、服裝、機動車、醫療商品的環比增速提升,休閒商品環比增速下降;3)核心服務同比從 4.9% 降至 4.6%,環比持平在 0.3%,其中,住所增速降温,同比從 4.9% 降至 4.7%,環比從 0.4% 降至 0.3%。
特朗普怎麼看待 “通脹” 問題?
關税會否導致通脹?從矢口否認到模稜兩可。在 12 月 8 日 NBC 新聞的採訪中,提及關税是否會讓家庭支付更高價格,特朗普表示 “我不能保證任何事情”。而此前,特朗普曾稱 “關税不會是美國居民的成本,而是另一個國家的成本”。
特朗普的幕僚和團隊為關税政策 “辯護”。
財政部長提名人貝森特曾表示:認為特朗普的政策會引發通脹是 “荒謬的”;關税會 “分階段實施” 而不是在一天全部實施;在特朗普的領導下 “預算赤字會下降,而不是上升”。貝森特曾提出 “2028 年將赤字率降至 3%”。J.D.萬斯在今年 8 月 25 日 NBC 新聞的採訪中表示 “消費者在關税下過得更好”。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援引繁榮美國聯盟(CPA)的研究報告表示,10% 的關税將刺激國內生產,從而使家庭實際收入增加 5.7%。
抨擊拜登的能源和財政政策推高通脹。12 月 8 日的採訪中,特朗普再次提及,拜登的能源和過多的政府支出造成了通貨膨脹;表示如果沒有俄烏衝突和新一輪巴以衝突,就不會有能源引起的通脹。
特朗普團隊提出了 5 個應對通脹的方法。
1. 釋放能源產量:將釋放包括核能在內的所有來源的能源生產;讓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特朗普 9 月曾表示,如果能重返白宮,將在一年內實現美國國內汽油價格減半。
2. 遏制浪費的聯邦開支:通過削減浪費的政府支出和促進經濟增長來穩定經濟。
3. 削減繁重的監管:恢復特朗普的放松管制政策,指出該政策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了 11,000 美元,而拜登的監管政策給美國家庭造成傷害。
4. 制止非法移民:扭轉民主黨的開放邊境政策,指出這些政策推高了美國家庭的住房、教育和醫療成本。
5. 恢復和平:指出地緣政治穩定將帶來價格穩定(尤其是大宗商品)。
特朗普第一任期,通脹控制的如何?
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四年,CPI 增速均值 1.9%,2017-2018 年上半年通脹率上升,最高在 2018 年 6 月達到 2.9%,此後波動下行。通脹控制較好得益於能源項的增速在 2017 年至 2020 年 5 月下降;權重最高的住房項增速在 2017-2019 年維持平穩,2020 年下降。
展望 2025 年:預計 CPI 增速全年中樞為 2.6%,較今年下降 0.3 個百分點,節奏上呈 “V 型” 走勢,年中降至 2% 附近,年末升至 3.4%。明年 “再通脹” 風險可控,不至於引發美聯儲加息。(詳見《美國經濟:2025 年 Q&A》)
下一個四年任期會否發生 “再通脹” 的關鍵,或仍在於特朗普是否能兑現 “控制赤字” 的承諾。而關税和驅逐移民的政策引發的漲價 “衝擊” 可能只是暫時的,隨着需求轉弱,物價也會回落,達到供需均衡。
本文作者:裴明楠 S1090523040004、陶川 S0600520050002,文章來源:川閲全球宏觀,原文標題:《特朗普的 “通脹觀”(民生宏觀裴明楠)》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