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Bin has no way out

華爾街見聞
2024.12.06 14:0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蔚來汽車面臨銷量下滑和盈利承諾落空的困境。儘管上半年銷量有所回升,但近期銷量再次低於兩萬台,股價也大幅下跌。李斌在內部信中警告競爭加劇,強調公司已無退路。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同比下滑,淨虧損擴大,主品牌需求疲軟,整體單車價格下降,市場對蔚來的未來持謹慎態度。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半年前,蔚來大張旗鼓將換電和電池壽命的優勢對外做了輸出,順勢下調了租電 BaaS 服務價格。“蔚一萬” 很快被摘帽,5 月起,穩定留在 2 萬月銷俱樂部。

然而,高端純電 “魔咒” 再次襲來,蔚來品牌的銷量在四季度出現波動,過去兩個月接連低於二萬台;而兩年前李斌許下的盈利承諾,如今隨虧損再次化作泡影。

蔚來港股股價也在過去兩個月時間裏,從高點滑落超四成。市場上,蔚來要被收購的謠言四起。資本市場正在用腳投票,當新能源市場增長趨緩,淘汰賽加速出清,投資者對新能源車企的 ROI 更加審慎,眼下 “理小蔚” 的市值排名,説明了市場的態度。

前不久,在十週年內部信裏,李斌用 “最殘酷的階段”、“愈發激烈的競爭”、“相差甚遠的距離” 的描述再次敲響警鐘。李斌清楚,不能在決賽圈跌回深淵,否則千餘億的投入將功虧一簣。

他和蔚來,已沒有退路。

考驗

11 月,蔚來品牌銷量再次失守 “兩萬線”,從 10 月的 1.66 萬滑至 1.55 萬台。

就在上半年,市場普遍認為蔚來走出銷量低潮,其高端品牌形象以及換電服務模式,在內卷的競爭中獲得市場認可,邁入營收與利潤同步增長的正循環週期。

但堅持了 5 個月後,蔚來在銷量上開了倒車,且似乎跌回 “越賣越虧” 的怪圈。

剛過去的三季度,對李斌來説也是意外地不達預期。原先,蔚來給出三季度保持同比增長的營收指引。實際情況則是,當季整體營收同比下滑 2.1% 至 187 億元;經調整淨虧損為 44.13 億元,同比擴大 11.6%。

三季報暗示,蔚來主品牌需求增長出現疲軟。

這一季度,在樂道還未大規模放量的情況下,蔚來整體單車價格卻在繼續下滑,27.4 萬元的均價低於上季指引隱含的 28.2 萬元。作為對比,去年同期這一指標還高達 31.4 萬元。

原本,蔚來為保主品牌毛利率,嘗試在 10 月上旬回收部分優惠政策,導致 10 月、11 月蔚來品牌的月銷從穩態的 2 萬台跌落。

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意味着蔚來重金構築的高端品牌護城河,在激烈的競爭面前似乎未起到過多緩衝作用,價格刺激仍是驅動銷量增長的關鍵,這與其他車企並沒有拉開本質區別。

去年,蔚來造了手機,獲得了獨立造車資質,代價卻是破紀錄的 207 億元虧損。到了今年,蔚來投入的高峰期似乎還沒有過去,“蓄力強基” 依舊在繼續。

旗艦 ET9 箭在弦上,子品牌樂道、螢火蟲要相繼出征,自研的整車操作系統 SkyOS、成功流片的車規級智駕芯片、“縣縣通” 補能基建鋪設宏圖,海外拓展的自營門店...每一項都是不菲的支出。

今年前三季度,蔚來在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投入約 109 億元,同比增長 22%;在研發投入上累計金額達到 94 億元。

李斌逐步接近着他的造車終極願景,但市場和消費者似乎未與其產生更大幅度的共振。

已經佈下龐大補能網、服務網的蔚來,很難半路拋棄高端和純電 “信仰”。李斌的堅持固然可貴,可在廝殺最激烈的當下,他所堅守的長期主義,也要接受現實波動的考驗。

截至目前,蔚來港股股價自 10 月以來已跌去約四成,年內累計跌幅逾五成。時下市值排名中,小鵬、理想的 “身價” 分別是蔚來 1.36 和 2.4 倍。市場上甚至傳出蔚來將被收購的風聲。

對於謠言,李斌可以痛斥 “胡説八道”,但對於現實他只能直面。因為市場真正在意的是,李斌精心佈下的飛輪能在明年高速啓動,帶蔚來走出高端純電困境嗎?

破局

過去十年,蔚來是新能源造車的鼓風者,享受過新勢力一哥的高光。但如今當阿維塔、零跑、小鵬等友商紛紛向現實妥協,產品下沉、上馬增程而獲得銷量獎賞時,依舊堅持全域自研、純電、高端,走 “難而正確” 路的李斌,顯得很另類。

在業內看來,蔚來陷入了某種 “悖論”,其品牌力尚在完善階段,也未掌控細分市場定價權之時,若沒有龐大的生態建設,便難逃同質化的慘烈內卷。

然而現實是,這樣的夢想需要規模與財務數據的正循環來支撐。李斌的願景此時變成了一場昂貴的豪賭,投資者的耐心也被逐漸消磨。

好在李斌對此依舊樂觀。在他眼裏,蔚來依舊是高端車企中的王者。他表示今年前三個季度,蔚來品牌在中國 30 萬元以上的純電汽車市場穩居第一,佔據超 40% 的份額。

但他也深知,新能源汽車競爭最為激烈的是 10-30 萬區間,市佔率超 70%,而蔚來汽車主攻的 30-50 萬區間,顯得有些曲高和寡。

李斌將翻越規模高山的重擔,交到了子品牌手上。

上半年蔚來發布新品牌樂道,同時定位類似寶馬 MINI 的螢火蟲也即將在年末亮相,明年上半年正式交付。這意味着子品牌可以複用部分供應鏈,站在蔚來的肩膀上開始 “變現”、“養家”。

在李斌的規劃中,三大品牌將各自分工,NIO 專注提升毛利、樂道和螢火蟲負責走量。

他表示,目前樂道 L60 在加速爬產,12 月可達到 1 萬台/月,明年三月份交付目標是 2 萬台/月。接下來,兩款家庭 SUV 將分別對標理想 L7 和 L8,目前已經在做量產前的最後準備。李斌 “凡爾賽” 道,它們的成本和價格會比理想更具競爭力;加之換電設施的鋪開,李斌對需求端並不發愁。

如果品牌矩陣中計劃的車型能如期問世,蔚來 2025 年大概率會迎來一個迅速而強勁的產品週期。李斌也在 11 月 20 日晚業績會立下誓言:“2025 年實現銷量翻番,2026 年實現公司盈利”。

這將是蔚來最後自證的機會了。此前他曾許諾蔚來會在 2024 年底實現盈利,但現實的殘酷,讓他食言了。

11 月 25 日,蔚來成立十週年,李斌在全員信中強調,“2026 年實現盈利” 不容有失。李斌直言,蔚來正處在資格賽最殘酷的階段,兩三年後,只有少數優秀的企業能生存下來。

擺在這家企業面前的路更加崎嶇。在這 10 年裏,蔚來固然在成長,可它的對手也被錘鍊得更加強大:實現成倍增長的比亞迪、技術 “強得飛起” 的華為系、流量滔天的小米汽車。

業內人士指出,現在的新能源車市場的供應側趨於飽和了,而一旦過度飽和就意味着殘酷的零和博弈。在蔚來生命週期裏的第二個十年,它所要打的仗遠比第一個十年更硬、更艱苦。

一直以來,李斌都以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為樣本,向外講述着長期主義的故事。如今的蔚來雖已實現自由現金流回正,但它接下來能否順利拿到亞馬遜的劇本,走出高速增長的故事,還要尋找到更多同路人的支持,支撐它在大決賽中爆發。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