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C Group has also partnered with Huawei

華爾街見聞
2024.12.02 11:5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柴旭晨

車圈內卷不已,不少傳統老牌車企選擇傍上華為,致力於提升自家的含 “華” 量。

11 月 30 日,廣汽集團與華為簽署了深化合作協議。廣汽集團將在傳祺、埃安和昊鉑之外,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

雙方將在新品牌的產品開發、營銷及生態服務等領域進行合作。這一合作,也是廣汽押注智能化的下半場的重要舉措。並且,對於廣汽而言,其一直寄予厚望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昊鉑一直難有起色,而此番合作打造高端品牌,正好彌補了廣汽在高端化方面的不足。

不過,廣汽方面表示這一合作並非此前 “問界、智界、尊界、享界” 四界的鴻蒙智行模式,而是探索全新的合作方式,但具體細節官方並未透露。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12 月 2 日,廣汽集團港股收盤時上漲了 25.17%,也是嚐到了華為概念股的 “甜頭” 了。

同為廣東企業,廣汽和華為最早於 2017 年,就開始在智能網聯展開合作。到了 2021 年,廣汽埃安決定以 AH8 車型試水華為 HI 模式,搭載廣汽的 GEP3.0 底盤平台和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不過這一合作最終沒有落地。去年 3 月底,廣汽宣佈埃安 AH8 項目變更為自主開發,華為則降至供應商身份與廣汽集團繼續合作。

但如今,廣汽卻再次牽起華為的手,背後是兩家局勢的逆轉。

2023 年以前,廣汽手握兩大合資品牌,為集團貢獻超 150 萬台/年的銷量,埃安也曾是近千億估值、月銷超 5 萬台的新勢力黑馬。且當時華為 HI 模式 “點石成金” 的魔力還未釋放,作為代表的極狐、阿維塔沒有在量上取得應有的規模,廣汽自然有理由選擇不將合作深化下去。

如今,廣汽不復往日榮光,另一邊,華為的汽車業務則如火如荼,各家老牌車企搶着和華為合作,並將和華為的合作作為營銷的重點。這也讓急着補課智能化、高端化的廣汽不得不重新擁抱華為,雙方的合作又密切起來。

今年 9 月,雙方在上海簽署數字化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在數字化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在廣州車展上,廣汽介紹雙方的合作將落在廣汽傳祺上,將推出全新的中高級 SUV、MPV 和轎車三大系列車型,全部搭載華為的高階智駕技術。

如今,雙方的合作直接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品牌。官方已經否認鴻蒙智行的合作模式,而從簽約活動現場出席的華為方人員來看,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和華為車 BU CEO 靳玉志均為 HI 模式的重要人物,可見此番合作,大概率也是 HI 模式。

再度牽手華為,這背後是廣汽對復興的渴求。

今年以來,廣汽在銷量上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幾乎每個月的銷量都同比有所下滑。今年前 10 月,廣汽集團的累計銷量為 152 萬輛,同比下降 24.66%。並且,下滑的不只是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的銷量同比下滑也在兩位數左右。就連曾經的明星新勢力埃安,也在激烈的競爭中失去競爭力,開始黯然失色。

而在各家都在角逐智能化的下半場之時,廣汽在這方面的消息顯得有些少,還需要努力補課。

感受到危機的廣汽決定全面變革,主要體現在對於自主品牌的變革和在出海方面的加速。

在半月前的廣州車展上,廣汽宣佈啓動三年 “番禺行動”,將總部搬遷至廣州番禺汽車城,管理模式從戰略管控轉變為經營管控,直接下沉至一線。這一行動,是為了讓一線聽到炮火聲,加快自身的變革。

這也是廣汽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變革重點。針對自主品牌,廣汽已經為未來三年定下了新目標:在 2027 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佔集團總銷量的 60% 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 200 萬輛目標。

而與華為的合作,正是廣汽自主崛起的其中一步。針對當前已有的三個自主品牌,廣汽將在未來三年推出 22 款新車,其中 2025 年上市 7 款,覆蓋純電、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

除了押注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廣汽在今年還積極押寶海外市場,攫取新增量。

在 10 月巴黎車展上,廣汽全球戰略車型 AION V 第二代發佈;廣汽還決定在歐洲建立技術中心,構建本地生態、並在歐洲建設工廠,要在 2028 年實現全歐洲市場覆蓋。

汽車市場的變革一年比一年更激烈,各家都在尋找新的自身的長板或者合適的夥伴,激戰智能化的下半場。

在合資與自主雙重受挫的情形之下,廣汽不得不使出更大的招數來保持自己的地位。

當下,除智選車的 “四界” 之外,和華為合作的還有長安、嵐圖、方程豹等眾多品牌,但各個品牌具體的表現還要看自身的實力,廣汽也需要加速完成自身的智能化、高端化拼圖,才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