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est rate cut expectations rise! Eurozone's November PMI enters contraction territory, with France's business activity shrinking at the fastest pace since January this year, and Germany's service sector remains weak

11 月,歐元區商業活動再度下滑,服務業與製造業 PMI 雙雙進入萎縮區域,新訂單連續六個月下降且降幅持續擴大。交易員提高了對歐洲央行的寬鬆預期,預計 12 月降息 31 個基點。歐元兑美元跌至 2022 年以來新低。
11 月,歐元區商業活動再度下滑,服務業與製造業 PMI 雙雙進入萎縮區域,新訂單連續六個月下降且降幅持續擴大,企業信心降至一年來最低。
德國服務業再度疲軟,商業活動降幅創九個月來最快。法國私營部門的商業活動水平連續第三個月下降,萎縮速度為今年 1 月以來最快;製造業產出大幅縮水,創年內新低。
22 日,S&P Global 與漢堡商業銀行 (HCOB) 公佈 11 月歐元區、德國、法國 PMI 初值。
- 歐元區 11 月製造業 PMI 初值 45.2,預期 46,前值 46。
- 11 月服務業 PMI 初值 49.2,預期 51.6,前值 51.6。
- 11 月綜合 PMI 初值 48.1,預期 50,前值 50。
11 月,歐元區製造業、服務業產出首次雙雙出現負增長,結束了自年初以來的增長態勢。其中,製造業的降幅尤為顯著,且較 10 月進一步擴大,已連續 20 個月下滑。服務業降幅相對較小。
生產活動的放緩反映出市場需求的疲軟。11 月新訂單連續第六個月下降,創下 2024 年以來新低。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新業務均大幅縮水。來自海外的新業務也大幅萎縮,尤其是出口訂單,降幅創下去年年底以來的新高。
價格方面,11 月份,歐元區投入成本通脹率攀升至三個月來的最高點,但仍低於今年整體平均水平。產出價格漲幅低於今年前 11 個月的平均水平。服務費用上漲與製造業銷售價格下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總體來看,德國、法國以及歐元區其他國家的產品價格均有所上漲。
就業方面,歐元區企業減少了就業崗位。製造業就業人數大幅縮水,降幅創下 2020 年 8 月以來新高,服務業就業人數持續增長,且增速為近四個月最快。儘管德國整體就業人數有所下降,但法國和歐元區其他國家卻實現了就業人數的增長。
企業仍存在產能過剩的跡象,未完成訂單量再次減少。最新數據顯示,未完成訂單的降幅為今年 1 月以來最大。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Cyrus de la Rubia 表示:
“11 月,歐元區經濟陷入滯脹:一方面,經濟活動全面萎縮,另一方面,投入和產出價格卻加速上漲。
服務成本的飆升,尤其是與之密切相關的工資上漲,是推動通脹加速的主要原因。服務業銷售價格的居高不下,給歐洲央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部分央行委員或主張 12 月暫停加息,但多數人可能仍傾向於小幅降息 25 個基點。
與此同時,11 月製造業採購價格的降幅有所收窄。若歐元持續走弱,且歐盟可能對美國加徵關税的反制措施生效,未來幾個月採購價格甚至可能上漲。”
數據公佈後,交易員提高了對歐洲央行的寬鬆預期。預計 12 月降息 31 個基點,2025 年底前降息 145 個基點,數據公佈之前的預期分別為 29 個基點和 139 個基點。
歐元兑美元跌破 1.04 關口,為 2022 年以來首次;德國 2 年期國債收益率跌 5 個基點,至 2.06%,創 10 月 24 日以來最低水平。
德國 11 月私營部門商業活動超預期萎縮
德國服務業再度疲軟,德國商業活動降幅創九個月來最快:
- 德國 11 月綜合 PMI 初值 47.3,預期值 48.7,前值 48.6。
- 11 月服務業 PMI 初值 49.4,預期值 51.7,前值 51.6。
- 11 月製造業 PMI 初值 43.2,預期值 43,前值 43。
德國 11 月綜合 PMI 產出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低於榮枯線 50,表明經濟持續萎縮。相較 10 月,指數進一步降至 47.3,經濟活動衰退速度加快。
新訂單數量顯著下降。商品生產和製造業產出在去年最後一個季度中期出現明顯放緩,成為拖累整體經濟的主要因素之一。製造商們普遍面臨着新訂單不足的困境。儘管製造業產出連續第二個月放緩,並降至 6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但從歷史數據來看,工廠產出的下降速度相對較慢。
由於訂單減少,企業運營壓力加大,不得不進一步裁員,就業形勢持續惡化。服務業的裁員幅度相對較小,使得整體的裁員速度有所放緩,但仍創下四年半來的新高。
價格方面,德國第四季度中期通脹壓力有所抬頭。尤其在服務業,隨着營運成本顯著攀升,企業為保持利潤不得不提高服務價格,漲幅創下近幾個月新高。這表明服務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通脹。
然而製造業卻面臨着需求疲軟的困境。客户需求不振,加上整個供應鏈的承壓,導致製造商的出廠價格和採購成本進一步大幅下降,甚至出現了加速下滑的趨勢。
Cyrus de la Rubia 表示:
“製造業的衰退雖有所緩解,但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商品生產商的裁員潮愈演愈烈,這與近期多家汽車企業和供應商大幅削減成本的舉措相呼應。出口訂單也再度萎縮。
不過,未來幾個月形勢或將發生變化,因為美國對出口汽車和機械加徵關税的威脅可能促使部分訂單提前,以規避額外的關税成本。”
法國製造業產出大幅縮水,服務業萎縮加速至 1 月來最快
法國私營部門的商業活動水平連續第三個月下降,萎縮速度為今年 1 月以來最快;製造業產出大幅縮水,創年內新低。
- 法國 11 月服務業 PMI 初值 45.7,預期 49,前值 49.2。
- 11 月製造業 PMI 初值 43.2,預期值 44.5,前值 44.5。
- 11 月綜合 PMI 初值 44.8,預期 48.3,前值 48.1。
第四季度中期,法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製造業產出大幅縮水,創年內新低,主要受汽車、建築和化妝品行業拖累,以及國際市場疲軟影響。服務業方面,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導致消費者信心不足,服務業活動降速顯著,為今年 1 月以來最快。
11 月份,法國私營企業新訂單量進一步下滑,行業銷售普遍不佳。其中,來自國外的訂單急劇減少,對整體需求產生了顯著負面影響。新出口業務量出現了 2020 年 5 月以來最快的降幅。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和來自美國的訂單流入減弱是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最新調查顯示,未完成業務量已連續 16 個月下降。此外,訂單減少的速度達到了四年來的最快水平,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待完成訂單均顯著減少。
價格方面,11 月份,法國各地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大。運營成本增速創下三個月來的新高,不過與整體平均水平相比,通脹速度相對較緩。由於工資成本的上漲,生產成本整體攀升。儘管如此,服務提供商的主動提價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一趨勢。競爭壓力導致工廠出廠價以 15 個月來的最快速度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企業普遍預期,未來一段時間經濟活動將繼續走弱,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到 2025 年。這一悲觀情緒最早可追溯到 2020 年 5 月,當時企業對未來 12 個月的產出預期首次轉為負面。
漢堡商業銀行經濟學家 Tariq Kamal Chaudhry 表示:
“法國工業部正面臨嚴峻挑戰。今年 11 月,製造業產出指數已降至全年最低點,顯示出行業整體的疲軟態勢。調查顯示,汽車、建築和化妝品等行業尤為艱難,國內外訂單均出現萎縮。與此同時,儘管市場需求疲軟,製造商的投入成本卻大幅上漲,而產品售價卻在下降,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經營壓力。
服務業持續萎縮。法國服務業供應商的處境不容樂觀,與工業部門一樣面臨嚴峻挑戰。調查結果表明,需求下降是由於當前複雜的政治和地緣政治局勢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