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tong Hong Kong Stock Analysis | The Indian stock market is in trouble again,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is on the rise

智通財經
2024.11.21 13:0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今日港股走勢不如預期,下跌 0.53%。A 股市場表現也不佳,流動性不足。國務院發佈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政策,刺激外貿類個股如申洲國際和江南布衣。泡泡瑪特業績超預期,收入同比增長 120%-125%。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聯合公告擬議合併,證券類個股情緒未見明顯改善。美聯儲理事表示降息可能仍合適。

【解剖大盤】

按照預期,今天港股應該往上脱離平台,但實際走勢卻不如人意,反而是下跌了 0.53%。A 股市場也沒有一鼓作氣,這樣一來,形勢又變得複雜,尤其是量能只有 1193 億,流動性明顯不足。

昨日談到要看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這次會議整體看,沒有很突出的亮點。商務部印發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優化跨境貿易結算;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擴大特色農產品等商品出口等等,這些措施對外貿類個股有一定的刺激,主要品種就是像申洲國際 (02313)、江南布衣 (03306) 等,這兩天的走勢還算穩健。

要説出海這塊做得最猛的,就是泡泡瑪特 (09992)。這幾年在海外不斷跑馬圈地,關鍵是具備可複製性,這個成長性就出來了,海外拓展相當給力。看下財報:泡泡瑪特收入同比增長 120%-125%,其中中國內地收入同比增長 55%-60%,港澳台及海外收入同比增長 440%-445%,業績遠超預期。產品方面,最新 AI 玩具 BubblePal 7 月正式上線,銷量持續增長,未來在 AI 賦能上預計還有很多創新性看點。今天漲 4.63%,再創年內高點。

另外,國泰君安 (02611) 和海通證券 (06837) 聯合公告有關雙方擬議合併及換股,國泰君安證券就擬議合併發行 A 股及 H 股的主要交易以及特別授權,及根據建議發行同步發行股的關連交易及特別授的最新進展。兩個品種小幅上漲,但並沒有帶動證券類個股的情緒。

美股市場總是在關鍵點位就會有人 “重點關照”,如美聯儲理事麗莎· 庫克週三表示,由於美國整體通脹回落仍在持續,薪資和勞動力市場逐漸降温,在這種背景下,繼續降息可能仍是合適的。為何美股能一直維持長牛的走勢,除了有 7 大巨頭這種世界級的企業能創造利潤,很大原因是美聯儲在精心呵護。同時,美股市場也承載了太多機構的資金,包括美國絕大部分高官資產都在股市,都有着巨大的利益瓜葛,所以下去了,總會有人想辦法把它撈上來。

比如説搞搞印度,當地時間週三,美國司法部表示,印度阿達尼集團董事長、前亞洲首富阿達尼 (Gautam Adani) 及其他高管因參與大規模行賄、欺詐案在紐約被起訴。消息傳出後,週四印度股市交易時段,阿達尼集團及其子公司股債暴跌。阿達尼企業暴跌逾 20%,創 6 月 4 日以來最大跌幅。目的很明確,除了敲打印度站好隊,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驅使印度資本回流美國。但是,如果美國內部出問題,就不好辦了。

眼下就有一個很棘手的事件,馬斯克新官上任三把火,準備向聯邦公務員下手了。他在採訪中説,政府哪裏需要 428 個機構,最多 99 個,如果真的實施的話,涉及裁員的人數將高達千萬級別,想想都不可能,這可不是在企業,當初接手推特裁掉了 6500 人,當然影響不大。敢動這麼多人,那是要鬧翻天了,美股直接就要跪了。

英偉達財報依舊靚麗,三季度營業收入 350.8 億美元,同比增長 94%,環比增長 17%,遠超市場預期的 325 億美元。與 AI 芯片直接相關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達到 30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2%,環比增長 17%。分析師預期中值為 332.5 億美元,英偉達自身指引 318.5 億至 331.5 億美元,前一季度同比增長 122%。

人工智能 (AI) 時代 “全速前進”,網絡需求是強勁的,正在增長。雖然最新公佈的財報依然打破了市場預期,但與前兩個季度超 200%、100% 的營收增速相比,三季度反而是降速至 90%。此外,英偉達預測第四季度營收為 375 億美元 (上下浮動 2%),照此目標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 69.7%。至於市場質疑其最新一代 Blackwell 架構芯片服務器機架中出現了過熱問題,再加上今年 3 月 Blackwell 芯片就曾被曝出存在設計缺陷,可能會延遲出貨。

英偉達 CEO 黃仁勳也對此做了回應,稱 Blackwell 架構芯片已全面投產。微軟、甲骨文和 OpenAI 等英偉達的客户已開始收貨,且訂單火爆。預計到 2026 財年 “Blackwell 的需求將繼續超過供應”。整體看,沒啥問題,雖然一度跌了 5 個點,但後面又收上去了。AI 的信心依舊比較強,受到驚嚇的聯想集團 (00992) 也反彈了 2%。

與 AI 高度相關的芯片類也有所動作。據報道,歐洲計算機芯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 (STM) 首席執行官 JeanMarc Chery 在當地時間週三宣佈與中國華虹半導體 (01347) 合作的新計劃,將在 2025 年底前在深圳生產 40 納米制程的微控制器芯片,表示在中國本地製造對公司的競爭地位至關重要。記者向華虹公司求證上述合作信息的真實性,內部人士承認,有相關的合作,但是目前沒有更多可以官方披露的信息。這個消息表明兩點:1,對芯片前景的看好;2,歐洲與中國企業合作,這也是一個積極靠攏的信號。中國華虹半導體 (01347) 今天漲超 4%。

海外投資者對小馬智行 IPO 的認購熱情高漲,公司擴大了 IPO 規模,從原計劃的 1500 萬股 ADS 擴至 2000 萬股 ADS,增幅達 33.3%。10 月末,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企業 Waymo,官宣完成一輪超額認購的融資,總金額達 56 億美元。

實現 L4 級自動駕駛的北京汽車將駛上街頭。近日,小馬智行與北汽新能源就 L4 無人駕駛車型開發技術合作進行簽約,雙方將以全無人商業化能力的 Robotaxi 量產車型為目標,推進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大規模落地,三年內將在北京打造數千台級別的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車隊。目前,雙方已圍繞自動駕駛車規級套件研發、車型生產、底盤冗餘安全設計、座艙體驗創新等方面,開啓技術攻堅,計劃在 2025 年完成並推出首批極狐阿爾法 T5 Robotaxi 車型。北京汽車 (01958) 今天漲 3.42%。

日本市值管理方案披露後的近一年時間裏,日本東證指數累計上漲 34.5%,PB 水平提高 11.2%。每股淨資產提高是市場上漲的重要動力。日股過去兩年分紅回購水平顯著提升,破淨個股有較顯著超額和更強的估值修復動力。

市值管理確實是非常有效的途徑,今天京城機電股份 (00187) 大漲了超 21%,這個品種有氫能和機器人概念。但實際上,今天這兩個板塊都沒啥動靜,估計還是炒作重組題材。京城股份的實控人是北京京城機電,背後是北京市國資委。北京城機電現擁有 130 餘家下屬企業,22 家重要子公司,25 家 “專精特新"企業,3 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但只有京城機電股份一家上市,不排除會有資產注入,實現資產證券化。

説一下汽車街 (02443),這個品種前期炒了一波比較猛的。當時在高位,筆者就談到要小心風險,二波啓動要等解禁股的上市時點,這個時點已經接近。公司將於 11 月 27 日 (下週三) 迎來 5.5 億股解禁,佔總股本 66.1%,因此又在預熱,今天漲近 40%。大家注意把握好節奏。 

【板塊聚焦】

AI 行業為電力需求帶來爆發式增長,核電被看作關鍵方向之一。根據高盛對 697 家總資產管理規模超過 3 萬億美元的基金進行的最新分析顯示,今年三季度美國基金經理們大舉買入核電公司股票,以求抓住風口。在高盛的 “對沖基金 VIP 名單” 上,羅列着最受基金經理青睞的股票們。

“核電熱” 之下,已有多個核電概念股躋身這一名單。例如電力公司 Vistra Corp(VST),這家公司目前在美國擁有約 6.4GW 核電裝機容量,旗下擁有得克薩斯州 Comanche Peak 核電站、賓夕法尼亞州 Beaver Valley 核電站,以及俄亥俄州 Perry 和 Davis-Besse 核電站;另一家獨立電力公司 Talen Energy Corp(TLN) 也在第三季度進入名單。Talen Energy 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 Susquehanna 蒸汽電站發電能力達 2.7GW,是其核心資產之一。

奧特曼引領 AI 曼哈頓計劃,OpenAI 曝出:建議政府豪擲千億,拼 AI 基礎設施以防中國反超。

炒核電的邏輯,實際上就是炒 AI 的盡頭。對應在 A 股市場炒作得如火如荼得是可控核聚變,可控核聚變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未來能源形式,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鑰匙'之一。A 股相關個股紛紛出現漲停。

港股市場相關品種主要有:上海電氣 (02727)、東方電氣 (01072)、中廣核電力 (01816)、中廣核礦業 (01164)。

【個股掘金】

中國國航 (00753):盈利能力逐步企穩 旺季出遊需求旺盛

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281.5 億元,同比增加 21.5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3.62 億元,同比增加 72.06%。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486.3 億元,同比增加 6.0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41.44 億元,同比減少 2.31%。

點評:公司盈利企穩回升,原因在於:1) 寬體機壓力。考慮合併山航,公司機隊規模較 2019 年增長 14%,ASK 增長 5%,北美線僅恢復兩成致寬體機週轉恢復相對緩慢。過剩寬體機轉投國內,不僅增加國內供給壓力,同時導致單位成本高企。

2) 淡季供需承壓。2024 年需求淡旺季明顯,旺季出遊需求旺盛,而淡季仍供需承壓。公司堅定推進穩價策略,由於公商務需求受差旅費用管控影響,上半年國內客收較 2019 年低近 6%,整體座收僅高 1%,仍難傳導高油價壓力。

航空仍具長邏輯。2019 年前客座率高企而盈利能力明顯低於海外航司,原因在於票價未市場化,且機隊增速過快。而過去數年,票價已基本市場化,且機隊增速亦顯著放緩,待供需恢復盈利中樞上行可期。市場擔憂航空需求與供需恢復。中國航空消費尚處初級階段,低頻低滲透特徵決定長期空間巨大,且經濟波動影響或相對有限。同時,國際增班將繼續從供給端消化過剩運力,推動行業供需繼續超預期恢復。

總的來看,國航高品質航網繼續優化,短期承壓不改長期價值,待供需恢復盈利中樞上升將超預期。

【免責聲明】本 VIP 資訊產品僅供交流討論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更多優質資訊及數據產品,請登錄【智通財經】APP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