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logue "Spatial Computing" Author: If Steve Jobs were alive, he wouldn't release Vision Pro, he would directly launch Apple Glasses

華爾街見聞
2024.11.21 09:4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Vision Pro 只是過渡產品,蘋果眼鏡可能在 2026 年或 2027 年推出。

近日,AI 眼鏡的風吹得猛烈了些。

自發布以來,Ray-Ban Meta 眼鏡全球爆火。據知名科技媒體 The Verge 統計,截至今年 5 月,Ray-Ban Meta 的全球銷量或已突破 100 萬副。9 月底,Meta 又發佈了新一代 AI 眼鏡 Orion,引發市場熱切關注。

11 月 12 日,百度發佈了其首款 AI 眼鏡。隨後,市場又傳聞小米正緊鑼密鼓地籌備新一代 AI 眼鏡,而蘋果也在悄然研發 AI 眼鏡項目。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Vision Pro 銷量慘遭 “滑鐵盧”。《紐約郵報》11 月 12 日報道稱,蘋果公司正在大幅減少 Vision Pro 頭顯設備的產量,甚至可能在年底前將其停產。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空間計算的終極硬件形態是什麼?AI 眼鏡會是 “版本答案” 嗎?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又是什麼?

帶着這些問題,「硬 AI」同《空間計算》一書的作者之一,沉浸式空間領域專家伊雷娜·克羅寧(Irena Cronin)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作為 DADOS 科技公司的高級產品副總裁,目前,克羅寧正領導團隊為 Vision Pro 開發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平台。一位從華爾街股票分析師轉型為前沿科技創新者的非典型科技創業家,憑藉紮實的金融背景及與創業公司和中小企業溝通的豐富經驗,她能為行業提供更深入的洞察。

在克羅寧看來,Vision Pro 是一款過渡產品,蘋果在 Vision Pro 上的工作,是為了更好地開發眼鏡。“如果喬布斯還活着,他不會發布 Vision Pro,他會將全部精力投入智能眼鏡的開發”,克羅寧説。

克羅寧還透露,蘋果正在研發智能眼鏡,可能在 2026 年或 2027 年左右推出。另外,蘋果可能在 2025 年秋季推出一個更輕、續航更好的新版本 Vision Pro,售價可能下調至 1200 到 2000 美元之間。

1. 蘋果正在研發智能眼鏡,Vision Pro 是過渡產品

硬 AI:什麼是空間計算?空間計算技術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如何克服這些挑戰?

克羅寧:空間計算是任何涉及人類、虛擬存在或機器人在三維環境中移動的計算。

以 Vision Pro 為例,它太重了,價格高達 3500 美元,而且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只能使用兩個小時,對我來説甚至無法看完一部完整的電影。此外,它會過熱,使用半小時後你就會開始出汗,這是硬件需要克服的實際問題。

我可以告訴你,蘋果即將推出一個更便宜、更輕的新版本,價格可能在 1200 到 2000 美元之間,電池續航會更好,而且不會有過熱的問題。他們已經在研發這款頭戴設備幾年了,預計將在 2025 年秋季左右推出,那將是消費者版本。

現在的蘋果 Vision Pro 更像是為開發者準備的原型,讓開發者們開發體驗、習慣使用它,更利於面向消費者版本產品的推出。

硬 AI:最近,Meta 推出的 Meta Orion 眼鏡很受市場關注,作為協助 Vision Pro 開發的資深人士,能不能請您來展望一下,空間計算最終會以一個什麼樣的硬件形式出現,眼鏡、隱形眼鏡或者其他類型設備?

克羅寧:首先,我想提一下,Meta 的 Orion 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原型,它的生產成本超過 10000 美元,所以幾年後他們最終版本的質量和視覺效果將無法與現在的版本相比。

回到你的問題,空間計算最終會在哪裏落地呢?我是眼鏡的超級粉絲。

我非常支持眼鏡的發展,我知道蘋果正在開發它,它應該在 2026 年或 2027 年左右推出。對於 Meta 的消費級產品,可能在蘋果眼鏡發佈一年後推出,這是下一個發展方向。

你提到的隱形眼鏡也很有趣,我的客户之一 Mojo Vision 正在開發增強現實隱形眼鏡,但由於製造隱形眼鏡的技術難度極高,該公司轉向了為增強現實開發微型 OLED 顯示器。目前他們在這個領域發展良好,並已獲得相關融資支持。

智能眼鏡之後,技術發展的終極形態很可能是腦機接口,不過這種技術可能要等到 2035 年之後才能實現。

硬 AI:如果喬布斯還活着,他會如何設計下一代產品?

克羅寧:我個人認為,以喬布斯的風格,他不會發布 Vision Pro。

他會將全部精力投入智能眼鏡的開發,特別關注微型化技術難題,以及如何解決設備發熱對用户造成的困擾,他一定會堅持產品完全達到預期標準後才會推向市場。

蘋果在 Vision Pro 上的工作,實際上幫助他們更好地開發眼鏡。但我想,售賣這一類中間形態的過渡產品,會讓喬布斯感到生氣。

喬布斯會説:“不,讓我們完美無缺。沒有開發人員版本,讓我們只戴上眼鏡,100% 準備好。”

2. 與 AI 融合,商業模式不斷刷新

硬 AI:能否分享一些真正具有革命性的空間計算應用案例?

克羅寧:有幾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首先是手術領域的增強現實實時疊加顯示,外科醫生通過頭戴設備可以看到手術指導的立體投影,大大提高手術精確度。

其次是製造業中的數字孿生應用,讓團隊能夠在虛擬環境中協同操作設備,紐約的開發人員和韓國的修理專家可以一同工作。

還有娛樂領域的創新,利用生成式 AI 製作可通過空間計算設備觀看的 3D 視頻內容,這是好萊塢的未來,也是娛樂行業非常擔心生成式 AI 的原因。

硬 AI:作為一名媒體人,我非常好奇 AI 和空間計算將如何改變媒體行業?

克羅寧:這兩種技術的融合意義重大,將徹底革新媒體行業的製作方式。它將大大提升三維物體和場景的創作效率,激發前所未有的創意可能。

內容創作者將開始運用三維視覺效果,顯著降低製作成本,加快生產流程。這種轉變將推動媒體、遊戲、廣告等整個娛樂業向三維內容製作方向發展,帶來全新的創作範式。

現在的互聯網是二維的,而未來可能有三維的互聯網生態。雖然這很有挑戰性,但如果這樣的進步能得到有效實現,它將再次徹底改變世界。

硬 AI:您認為會出現三維版的 YouTube 或 TikTok 嗎?

克羅寧:毫無疑問,未來的視覺呈現方式將向三維發展。我們將看到專門為空間計算設備打造的三維內容平台的崛起。

這個平台用户界面的設計必須能夠充分展現這項顛覆性技術的獨特性,需要完全突破傳統交互模式的侷限,創造出全新的用户體驗範式。

硬 AI:空間計算目前處於怎樣的投資階段?

克羅寧:雖然部分風險投資機構已經關注空間計算領域幾年了,但整體仍處於早期階段。大型科技公司也進行了一定投資,但都在等待能夠引爆市場的 killer app 或突破性硬件設備出現。

3. 給年輕一代的建議

硬 AI:對於在 AI 時代成長的中國學生,你對他們選擇專業和規劃職業有什麼建議?

克羅寧:首先要認識到 AI 是助力而非威脅,它將幫助提升工作效率。

第一個建議是,你應該儘可能多地學習 AI,多使用 AI,多和 AI 玩耍,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並充分理解 AI。

未來,應用 AI 能力可能是職場必備技能,你應該主動尋找校外學習新技術的機會,要跟上時代。至於編程能力,很多人認為,未來編碼將全部由 AI 完成。所以你可能不需要學習如何編程,但你需要理解背後的邏輯,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 AI 工具。

第二個建議是,考慮攻讀 AI 相關的碩士學位,這個領域未來發展空間很大,薪資待遇也很有競爭力。現在這個領域非常火熱,我想這種情況還會持續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