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Faith" stirs up a frenzy again! Q3 revenue surged by 94%, NVIDIA remains the unparalleled "version answer"

英偉達第三財季總營收狂增 94%,淨利潤則翻番,發佈的下季度營收展望同樣超出平均預期,但是未能達到一部分分析師予以的極端樂觀預期,使得這些分析師質疑令人眩暈的增長開始有侷限性,這也是英偉達股價盤後震盪下行的邏輯。
智通財經 APP 獲悉,全球最高市值公司、被高盛稱為 “地球最重要股票” 並且處於人工智能狂熱浪潮最核心地位的芯片巨頭英偉達 (NVDA.US) 最新季度業績大幅超出分析師平均預期,凸顯出 AI 技術發展仍然處於 “非常早期的階段”——即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階段,而英偉達仍然是當前這個 “AI 基礎設施支出版本” 的最完美答案。該巨頭第三財季總營收狂增 94%,淨利潤則翻番,發佈的下季度營收展望同樣超出平均預期,但是未能達到一部分分析師予以的極端樂觀預期,使得這些分析師質疑令人眩暈的增長開始有侷限性,這也是英偉達股價盤後震盪下行的邏輯。
英偉達在美東時間週三公佈的業績報告中表示,預計第四財季 (截至明年 1 月) 的總營收將達到約 375 億美元,上下浮動 2%。機構彙編的數據顯示,儘管華爾街分析師的平均預測為 371 億美元,但有分析師的最高預測達到 410 億美元。
這一堪稱苛刻的極端預期表明,市場對於 “人工智能總龍頭” 英偉達的亢奮情緒呈現出 “超現實” 形式。2024 年,在席捲全球的 “AI 信仰” 助力之下,AI 信徒們推動英偉達股價暴漲近 200%,使其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而在 2023 年,英偉達股價已經暴漲超 240%。
儘管業績前景未滿足最極端且過於苛刻的期望,但英偉達過去兩年的營收增長速度可謂無與倫比,截至 10 月的第三財季營收同樣堪稱 “炸裂”,推動資金重新燃起對於人工智能的信仰,進而有可能帶動全球股市又一次開啓 “AI 狂歡派對”。從財年角度來看,英偉達總營收有望連續兩個財年實現翻番,更重磅的則是,目前英偉達的季度淨利潤甚至遠遠超過了其過去幾個季度的營收規模。
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在截至 10 月 27 日的 2025 財年第三財季,英偉達總營收同比激增 94%,達到 351 億美元這一歷史最高營收規模。剔除某些項目,NON-GAAP 準則下的每股收益為 81 美分。相比之下,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該公司第三財季營收約為 332.5 億美元,NON-GAAP 每股收益預期約為 74 美分。淨利潤方面,GAAP 準則下英偉達 Q3 淨利潤同比大增 109% 至 193 億美元,環比則增長 16%。
英偉達業績近年來可謂全面擊敗華爾街預期。在過去五年中,英偉達只有一次季度業績未能達到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期。而且在最近幾個季度,其實際的總營收規模甚至超出華爾街預期至少 20%,這也使得分析師們近幾個季度為其業績設立了非常高的預期標準,然而英偉達總能大幅超出預期,凸顯出隨着 ChatGPT 以及 Sora 等重磅生成式 AI 應用陸續出爐,人類社會逐漸步入 AI 時代,全球企業以及核心政府部門對人工智能 (AI) 最核心基礎設施——英偉達高性能 AI GPU 的需求持續井噴式增長。
從已公佈財報的科技巨頭支出預期來看,美國科技巨頭 Meta、微軟、谷歌以及亞馬遜在已公佈的財報中對於最核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英偉達 AI GPU 的支出持續猛增,繼續呈現 “燒錢買英偉達 GPU” 的重磅信號。此外,OpenAI、xAI、Anthropic 以及 Palantir 等 AI 應用端領軍者,抑或聚焦於 “主權 AI 系統” 的各大政府部門繼續斥巨資建設 AI 數據中心,全球佈局人工智能的這股狂熱浪潮未出現絲毫的消退跡象。
英偉達僅僅數據中心業務部門目前的營收已經遠遠超過其在 AI 芯片領域最直接的兩個競爭對手——AMD(AMD.US) 以及英特爾 (INTC.US) 的最新總營收之和。英偉達 2025 財年的淨利潤甚至有望超過英特爾的總營收,而英特爾幾十年來一直是芯片行業的盈利能力最強勁的芯片公司,如今英偉達堪稱全球芯片行業的 “新王”,市值遠超 AMD 以及老牌巨頭英特爾。
最新業績證明,英偉達仍然為全球 AI 領域當之無愧的 “最強賣鏟人”,靠着在 AI 訓練/推理領域高達 80%—90% 的市場份額,乘着全球企業佈局 AI 的前所未有熱潮瘋狂吸金。英偉達最初以銷售 PC 端的圖形處理器 (即電腦 GPU) 而聞名全球,但發現其並行架構適用於人工智能以及廣泛的高性能計算之後,近年來全身心佈局人工智能芯片,擁有大量計算核心、能夠同時執行多個高密集型 AI 任務,並且極度擅長處理並行計算的英偉達 AI GPU 近年來成為芯片領域的最核心硬件,憑藉 AI GPU+CUDA 生態壁壘建立起極其寬闊護城河。尤其在 AI 訓練過程中,英偉達 AI GPU 幫助軟件大模型學習識別以及響應現實世界的自然語言輸入,2023 年以來英偉達 AI GPU 還被大規模用於運行 GPT 系列等超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大規模 AI 服務器集羣中,這一過程被稱為 AI 推理。
自 ChatGPT 問世以來,隨着 AI 對於全球高科技行業和技術發展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專注於單線程性能與通用型計算的 CPU 仍是芯片領域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其在芯片領域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已遠不及 GPU,畢竟 CPU 設計初衷是在多種常規任務之間進行通用型計算,而不是像 GPU 那樣去處理天量級別的並行化計算模式以及高計算密度的矩陣運算。英偉達 CEO 黃仁勳強調,全球向人工智能的轉變現在才剛剛開始,他認為,通過將特定任務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並且進行並行處理來加速特定任務的 GPU 加速計算正在佔據主導地位。
英偉達公佈財報前夕,華爾街大行們集體大幅上調英偉達 12 個月內的目標價股價,華爾街金融巨頭美國銀行重申對該機構英偉達的 “買入” 評級,並將 12 個月內的目標價從 165 美元大幅上調至 190 美元;滙豐更是將英偉達目標股價從 145 美元大幅上調至 200 美元,與 Rosenblatt Securities 予以的 200 美元目標價共同位列華爾街最高預期。相比之下,英偉達股價週三收於 145.89 美元。
“人工智能的影響可以説越來越大,全球範圍的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投入數千億美元,其中英偉達可謂受益最大。” 來自 James Investment 的阿尼納表示。“總體而言,其前景仍然非常樂觀。”
美國政策預期方面,隨着特朗普鎖定美國大選勝局,特朗普承諾減少對大公司的監管和減税,增加石油產量和嚴格的移民政策,這些都表明經濟增長和通脹將會走強,但這被視為股市的利好因素。銀行、科技、國防和化石燃料等行業可能會受益,尤其科技方面,根據特朗普本人的政策框架,他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大概率將重點推動美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核聚變以及航空航天等最前沿科技創新領域加速發展。
英偉達,堪稱 “爽文大男主”! AI 熱潮如火如荼,數據中心營收猛增
英偉達近日擠出英特爾,成功入駐道瓊斯指數,此後不久其總市值擊敗蘋果,時隔 5 個月重新奪回 “股市之王” 頭銜,我們可謂見證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股票市場。然而,“英偉達神話” 似乎未完待續!在不少華爾街分析師看來,英偉達股價的瘋狂漲勢遠未停止。
英偉達的 “封神之路” 就像是爽文小説的核心男主。自 2022 年底以來,英偉達的股價飆升幅度達到令人驚訝的 850%,從 2022 年 10 月的股價階段性低點算起,飆升幅度更是達到不可思議的 1000%。
數據中心業務部門,目前乃英偉達最核心業務部門,正是該部門提供的 H100/H200 以及 Blackwell 架構 AI GPU 為全球範圍數據中心提供無比強大的 AI 算力基礎設施。財報顯示,隨着全球佈局 AI 的浪潮如火如荼,該業務部門營收同比大增 112%,達到驚人的 308 億美元。這一數據大幅超出華爾街預期,並且超出英特爾與 AMD 的合計營收。
“在過去幾個季度裏,人們似乎主要關心通脹數據、就業數據以及 ‘英偉達數據’。” 來自 James Investment Research 的研究主管法爾·阿尼納表示。“英偉達的市值超過蘋果,不僅表明它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週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而且表明人們預計人工智能熱潮將繼續席捲全球。” 美國銀行則表示,與下一次的非農就業數據、CPI 或美聯儲決議相比,英偉達業績對於標普 500 指數構成的衝擊力可能更大。
據統計,芯片巨頭英偉達目前佔據美股大盤指數——標普 500 指數總權重的約 8%,在今年該基準指數 21% 的漲幅中貢獻大約 25%。英偉達在 6 月份曾經第一次以 “全球最高市值公司” 的頭銜收盤,當時其市值小幅超越科技巨無霸微軟,晉升全球第一大上市公司,但是這一頗具榮耀的頭銜僅僅保持了一天,且之後長期被蘋果公司佔據。11 月,英偉達先超越微軟,不久後超越蘋果,再度榮膺 “市值第一”。
在美國股市,包括英偉達在內的七大科技巨頭 (即 Magnificent Seven),“人工智能含量” 可謂越來越高,並且其他 “六巨頭” 都是英偉達最核心客户。佔據標普 500 指數以及納指高額權重的美股七大科技巨頭,即 “Magnificent Seven”,它們包括:英偉達、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 Platforms 以及特斯拉。並且他們在最近的業績電話會議上仍然重點強調將在人工智能方面進行鉅額支出的承諾,這些科技巨頭的高管們都發表了 “繼續燒錢的評論”。華爾街投資機構們普遍表示,英偉達將繼續繁榮發展,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是全球佈局 AI 這股大熱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黃仁勳高呼 Blackwell 需求 “難以置信”
華爾街聚焦的 Blackwell 產能與需求方面,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英偉達新產品系列 Blackwell 架構 AI GPU 設計瑕疵問題徹底解決,現已 “全面投產”,並且強調這款備受期待的高性能 AI GPU 產品預計需求量將連續幾個季度遠遠超出預期。英偉達管理層在業績會議中強調,預計 Blackwell 將在本季度出貨,未來一年將加快供應步伐。
黃仁勳補充表示,市場對之前的英偉達推出的 Hopper 架構 AI GPU,即 H100/H200 需求仍然非常強勁。黃仁勳最新言論可謂打消市場對於 Blackwell 因散熱以及設計瑕疵問題而面臨產能限制的擔憂情緒。
黃仁勳在業績聲明中高呼市場對於 Blackwel 以及 Hopper 的需求令人 “難以置信”。“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全面推進,推動全球向 NVIDIA 算力轉型。”“隨着基礎模型製造商擴大 AI 預訓練、訓練後以及雲端 AI 推理算力的部署規模,對 Hopper 的需求和以及對全面投產的 Blackwell 的預期——令人難以置信。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每一個行業、每一家公司和每一個國家,”“隨着物理人工智能的全面突破,工業 AI 機器人領域的投資正在激增,各國已經意識到發展本國主權級別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黃仁勳在業績聲明中表示。
英偉達希望通過加快創新步伐來保持領先地位。這些努力包括承諾每年更新其 AI GPU 產品線以及幫助企業訓練、開發以及部署人工智能應用的一站式 AI 解決能力。憑藉 Blackwell,英偉達擁有了一系列新的芯片,這些芯片性能乃業內最強,與其他半導體的連接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在 MLPerf Training 基準測試中,Blackwell 在 GPT-3 預訓練任務中每 GPU 性能比 Hopper 提升 2 倍。這意味着在相同數量的 GPU 下,使用 Blackwell 可以更快地完成模型訓練。對於 Llama 2 70B 模型的 LoRA 微調任務,Blackwell 每 GPU 性能比 Hopper 提升 2.2 倍,這表明 Blackwell 在處理特定高負載 AI 任務時具備更高的效率。
然而,製造方面的挑戰卻拖慢了 Blackwell 的推出進程。英偉達表示,目前該公司仍然無法完成所有接收到的訂單,就像黃仁勳説的那樣 “需求難以置信”。
英偉達在業績會上再次警告稱,Blackwell 架構 AI GPU 供應非常緊張。黃仁勳在回答分析師疑問時表示,待台積電的 Blackwell 全面量產情況好轉之後,供應可能將變得充足。
“圍繞 Blackwell 產量增長和客户集中度的關鍵問題仍是人們關注的核心,” Emarketer 分析師雅各布·伯恩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英偉達在 2025 年幾乎沒有執行失誤的餘地。”
人工智能支出浪潮遠未結束,英偉達股價 “狂飆之旅” 未完待續
全球範圍的科技巨頭們正在加大支出,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以滿足幾乎無止境的 AI 推理/訓練算力需求。隨着科技巨頭們圍繞增加人工智能資本支出發表 “繼續燒錢的評論”,華爾街投資機構 D.A. Davidson 表示,英偉達將繼續繁榮發展,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是全球佈局 AI 這股大熱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比如,只要微軟繼續斥巨資升級其規模龐大的數據中心,我們相信它將繼續將股東價值從微軟轉移到英偉達。” D.A. Davidson 研究團隊表示。
談到市場對於 AI 芯片的需求時,台積電掌舵者魏哲家在業績會議上表示,AI 芯片需求前景非常樂觀,並強調台積電客户們對於 CoWoS 先進封裝的需求遠超公司供給。“公司將全力應對客户們對於 CoWoS 先進封裝產能的需求。即使今年產能翻倍,明年繼續翻倍,仍然遠遠不夠。” 台積電的 CoWoS S/L/R 先進封裝產能,對於英偉達 Blackwell AI GPU 等更廣泛 AI 芯片的產能而言至關重要。
根據華爾街金融巨頭花旗集團的最新預測數據,到 2025 年,美國四家最大規模科技巨頭的數據中心相關資本支出預計將同比增長至少 40%,這些龐大的資本支出基本上都與生成式人工智能掛鈎,意味着 ChatGPT 等 AI 應用的算力需求仍然龐大。花旗在研究報告中指代的四大科技巨頭分別是全球雲計算巨頭亞馬遜、谷歌、微軟,加上社交媒體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母公司。花旗在這份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預計,到 2025 年,這四大科技巨頭的數據中心資本支出規模將同比增長 40% 至 50%。科技巨頭在數據中心的龐大支出增量,有望推動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堪稱 “賣鏟人” 地位的英偉達、Arista Networks 等數據中心網絡技術巨頭們股價持續受國際資金青睞。
花旗分析團隊的最新報告還涉及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推理算力不可或缺的數據中心 AI 服務器所需搭載的定製化 AI ASIC 以及 AI GPU 這兩個至關重要硬件之間的選擇,並指出 AI GPU 因其硬件靈活性以及對快速發展的 AI 應用以及 AI 大模型更新迭代的普遍適應性而成為首選,尤其是憑藉超強性能 AI GPU+CUDA 生態壁壘所建立起來的極其寬闊護城河,令英偉達未來有能力在數據中心 AI 服務器領域長期佔據高達 80%-90% 市場份額。
CUDA 生態壁壘,可謂是英偉達的 “最強大護城河”,同時堪稱是英偉達的 “外掛”。英偉達在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已深耕多年,尤其是其一手打造的 CUDA 運算平台風靡全球,可謂 AI 訓練/推理等高性能計算領域首選的軟硬件協同系統。
CUDA 加速運算生態是英偉達獨家開發的一種並行化計算加速平台和編程輔助軟件,允許軟件開發者和軟件工程師使用英偉達 GPU 加速並行通用計算 (僅支持英偉達 GPU,無法兼容 AMD 以及英特爾等主流 GPU)。CUDA 可謂是開發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應用極度依賴的平台,其重要性與硬件體系不分上下,對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開發和部署至關重要。CUDA 憑藉極高的技術成熟度、絕對的性能優化優勢和廣泛的生態系統支持,成為了 AI 研究和商業部署中最常用且全面普及的協同平台。
全球知名戰略諮詢公司貝恩預測,隨着人工智能 (AI) 技術的迅速普及顛覆了企業和經濟,人工智能相關的所有市場規模正在膨脹,到 2027 年將達到 9900 億美元。這家諮詢公司在週三發佈的第五份年度《全球技術報告》中指出,包括人工智能相關服務和 AI GPU 等基礎核心硬件在內的整體 AI 市場規模將在去年 1850 億美元的基礎上,每年增長 40% 至 55%。這意味着,到 2027 年將帶來 7800 億至 9900 億美元的龐大收入。
包括 “六巨頭” 在內的全球企業對於人工智能的 “燒錢浪潮” 仍然不可阻擋,與 AI 芯片密切相關的股票邏輯支撐可謂極度硬核,英偉達等 AI 芯片領軍者們的股價漲勢,也許遠未停止。尤其是在數據中心 AI 芯片份額高達 80%-90% 的霸主英偉達,股價可能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突破華爾街分析師們普遍預期的 165 美元大關,乃至華爾街最高預期的 200 美元股價,可能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