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otai Junan Securities: Market funds are flowing back, and the short-term style may continue

國金證券發佈研報指出,市場資金回流至業績預期和低估值板塊,短期市場風格可能延續。儘管經濟穩步回暖,但因政策空窗期,市場做多情緒略有降温。上週主要市場指數均有所下跌,M2 同比回升至 7.5%,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4.8%。海外方面,美國 CPI 回升,導致美聯儲降息預期降低至 58.2%。
智通財經 APP 獲悉,國金證券發佈研報稱,過去一週市場震盪回落,市場資金回流至有業績預期以及低估值的板塊,使得一致預期因子和價值因子表現良好。另外由於市場的回落,資金風險偏好回落,量價類因子,包括技術和低波因子表現如期回升。未來一週,由於沒有太多潛在事件催化,預期本週的市場風格會繼續延續。建議投資者關注一致預期、價值以及量價類因子。
國金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過去一週,國內主要市場指數中,上證 50、滬深 300 指數、中證 500 指數、中證 1000 指數漲跌幅分別為-3.4%、-3.29%、-4.79% 和-4.63%。
過去一週,中國公佈了 10 月的金融信貸數據,M2 同比繼續回升,報 7.5%,較上個月上行 0.7%;而 M1 同比數據也出現了拐向上行,報-6.1%,較上個月回升 1.3%。從數據上能看出在各項增量政策落地後,居民及企業的市場信心有所回升,存款活期化程度提升。從內需消費的社零同比數據也能看出這樣的跡象。
在各項促消費的政策支持下,10 月社會零售總額同比數值報 4.8%,較上個月上行 1.6%。綜合來看,經濟穩步回暖勢頭不減。不過在國內外各項大事塵埃落地後,由於短期國內進入政策空窗期,市場做多情緒略有降温,市場整體往該行前期預期的方向遷移。資金從前期的主題投資風格回落低估值以及有基本面預期支撐的板塊。
另外海外方面,由於 10 月美國 CPI 同比再次回升,創三個月新高。
或部分由於該數據回升的原因,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演講中表示,“經濟並沒有發出任何該行需要急於降低利率的信號”。在發言的推動下,目前聯儲期貨市場定價 12 月美聯儲降息的可能性降至 58.2%。十年美債利率也從 11 月 8 日的 4.3% 上行至 11 月 15 日的 4.43%,上行了 13BP。美債利率的上行,使得前期風險偏好提升流向非美地區的資金部分回流,非美地區總量流動性收緊,高彈性的成長板塊一定程度上有所承壓。
在國內外因素的推動下,該行看到了過去一週資金從成長往價值遷移的結果。而未來一週,由於無太多經濟數據公佈,該行預期這樣的風格仍會繼續延續,所以該行建議戰術倉位切換至紅利板塊以及有業績預期的成長板塊。
結合經濟面和流動性來看,對於未來一週,該行建議核心倉位維持大盤成長,而戰術性倉位建議切換至紅利板塊以及有業績預期的成長板塊。
流動性方面,本週央行通過 7 天逆回購投放 18014 億元,到期 843 億元,整體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 17171 億元。短端 1 周 SHIBOR 和 DR007,分別報 1.674% 和 1.8589%,較上週分別上升 2.9BP 和 5.53BP。1 個月 SHIBOR 和 3 個月 SHIBOR 分別報 1.796% 和 1.858%,較上週分別下降 0.3BP 和 0.6BP。另外該行的短期價量行業配置模型,對未來一週給出行業配置建議為:建築、國防軍工、汽車、商貿零售、非銀行金融及綜合。回顧上週表現,上期推薦的六個行業的平均收益為 6.04%,略低於除綜合金融外的 29 個行業的平均收益 6.42%,超額收益為-0.37%。
從中期來看,根據該行構建的宏觀擇時策略給出的信號,11 月份的權益建議配置比例為 30%,維持與 10 月份相同的配置比例。拆分來看,模型對 10 月份經濟增長層面維持保守觀點,信號強度為 0%;模型對貨幣流動性層面信號強度為 60%。擇時策略 2024 年年初至今收益率為 2.76%,同期 Wind 全 A 收益率為 10.71%。
微盤股指數擇時與輪動指標監控:
1) 微盤股茅指數輪動信號方面,微盤股茅指數相對淨值在 10 月 14 日觸發上穿年線的信號。另外微盤股與茅指數的 20 日收盤價斜率均為正值,整體來看目前輪動策略後續更看好微盤指數的相對錶現;
2) 在微盤擇時模型中,在 10 月 15 日,偏體現市場交易情緒的波動率擁擠度指標已經回落到閾值以下,觸波動率擁擠度風險預警信號已經解除;而偏基本面的利率同比指標數值為-20.45% 未觸發利率風控閾值 0.3。所以目前微盤擇時模型未觸發風控,所以對於希望長期持有微盤股風格的投資者,建議繼續持有。
風險提示:以上結果通過歷史數據統計、建模和測算完成,在政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模型存在失效的風險。大模型輸出的內容存在一定的隨機性和準確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