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year's biggest dark horse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born

華爾街見聞
2024.11.12 14:5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零跑汽車在國內市場迅速崛起,從一年前的月銷萬台到如今的月銷 3.81 萬輛,成為新能源市場的黑馬。董事長朱江明表示,零跑今年將超額完成 25 萬台的年銷目標,三季度毛利率回升至 8.2%。零跑的 C 系列車型熱銷,訂單佔比超過八成,成功站穩 15 萬元價格帶。公司正加大智能駕駛方面的投入,計劃明年實現量產。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王小娟

國內主流汽車市場,殺進一位攪局的黑馬。

從一年前萬台月銷規模的二線玩家,到如今準備衝擊月銷 4 萬的頭部新勢力,原先一直未能得到太多聚光燈照射的零跑,意外成了新能源市場的一個異數。

隨着 C 系列四款車型年內的陸續上市、改款,零跑的規模勢如破竹,在 10 月以 3.81 萬輛交付量,超越問界成為僅次於理想的新勢力榜眼。董事長朱江明透露,零跑今年將超額完成 25 萬台的年銷目標。這也帶來了些 “幸福的煩惱”,目前其在浙江金華的兩家工廠已滿負荷生產。

不僅是銷量衝高,在 C16 與 C10 等高毛利車型的熱銷下,零跑三季度毛利率環比回升了 5.5 個百分點至 8.2%,超過市場預期;虧損也在同步收縮,經調整後的淨虧損為 5.4 億元。

這意味着,零跑終於在內卷浮躁的市場中獲得了品牌知名度的突破,銷量和財務水平都向着理想、比亞迪、特斯拉這些巨頭們看齊。朱江明順勢在財報會立下 Flag,“明年 50 萬銷量 +10% 以上毛利率是最低目標”。

要知道,主流市場玩家眾多,“後浪” 與 “老錢” 們都迫切想打破比亞迪一家獨大的局面,但暫未有成功上岸的案例。

是什麼讓零跑能在份額和價格戰的硝煙中突出重圍,它的訣竅是在所處價格帶上足夠聚焦,給用户提供具備競爭力的產品。

靠着 “優衣庫” 戰略、用着 “半價理想” 標籤,零跑着力的 C 系列 SUV 今年在市場迅速走俏,成為品牌護城河。零跑總裁武強透露,10 月份新增訂單中 C 系列佔比逾八成,其中 C11\C10\C16 三款車型的訂單均超一萬台。零跑也藉此站穩了 15 萬元價格帶。

在產品力上,零跑也從原先無微不至的全域自研轉向,着力智能化尤其是智駕方面的投入。武強表示,目前零跑正加大智駕方向的人力、算力及設備投入,甚至單獨成立智駕研究院,明年準備將端到端能力量產。朱江明更是放出豪言,要在明年底進入智駕第一梯隊。

聚焦發力細分品類別、價格段、產品力,零跑與 “新勢力一哥” 理想的戰略不謀而合。

在朱江明看來,電動車就是大號電子產品,它的迭代和降價速度比傳統燃油車快得多。同時在當前消費降級的市場環境下,性價比會越來越成為消費者的偏好。

在搶佔了 15 萬-20 萬元的細分市場後,零跑還要乘勝追擊,向下深潛 10 萬-15 萬元這片更具份額想象力的賽道。朱江明由此祭出了 B 系列這張新王炸。

朱江明透露,明年 B 系列將是貢獻增量的重點,目前規劃有三款車型,它們準備複製 C 系列的成功,進入中國銷量最大的細分市場跑馬圈地。“雖然是 B 級車,但是我們要賣到 A 級車的價格”,朱江明還要將智駕下放,在 B 系列用上激光雷達和高通 8650 芯片。

朱江明對 B 系列的期望是達到單月 4 萬台的規模,在未來兩年內超過 C 系列。這兩個系列將共同化身為零跑的主力軍,承擔六到七成的銷量任務。

也就是説,零跑準備收割從 10 萬到 20 萬元的市場。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該價格段佔據乘用車 51% 的份額。為此,零跑正在杭州和金華兩地新建產能,分別將在 2025 年上半年和 2026 年初投產,屆時將實現 100 萬台/年的總產能。

接下來,到 2026 年零跑還有 A 和 D 系列登台,分別對應 6 萬-8 萬元和 25 萬元檔位的車型。朱江明的宏偉藍圖,是通過 “ABCD” 四個平台,實現 6 萬-25 萬元市場的全覆蓋。

另一面,藉助 Stellantis(斯特蘭蒂斯)的資源,零跑國際也準備仿照國內的崛起路線,在紮實度過前兩年培育期後迎接爆發。為此,零跑將加速推進本地化製造以降低關税和運輸成本,並逐步佈局亞太、中東、南美市場。

此刻,零跑的野心也昭然若揭 -- 成為下一個比亞迪。在市場眼裏零跑似乎已經贏麻了,不過朱江明卻對自己發出了靈魂拷問。

“現階段年銷量 50 萬就能活,但三五年後做不到百萬輛,零跑還能生存嗎”?訪談中他對華爾街見聞直言,市場份額對於零跑很關鍵,目前零跑在新能源車企中排名第 9、10,未來三年零跑必須要大幅提高銷量,“前五才能生存、前三才有飯吃”。

朱江明並非凡爾賽,因為零跑目前所處的主流市場,充滿誘惑卻又危機四伏。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資源雄厚的老牌車企在這個價格帶戰得正酣,小鵬等後浪也在加大攻勢,曾經輝煌一時的哪吒等則在洗牌下逐漸失去了聲量。

大部分的玩家沒有誰敢言已穩操勝券,命運的輪替始終伴隨左右。

朱江明表示,大家現在更多是從燃油車裏面搶份額,這相對容易一點。接下來就是沒有增量,只能在存量裏面互相絞殺,難度一定會更大。“如果沒有規模,那你連競爭的資本都沒有”,朱江明直言道。

生存的最終手段只有一條 -- 規模進階,成為手握話語權的巨頭。朱江明認為,真正活到最後得 300 萬輛以上。他在新系列和出海方面下的重注,就是為了一步步接近這個體量。在全球汽車市場,一位 TOP 級的種子選手正野蠻發育。

不過,在這條晉級之路上,零跑還要以更靈敏的姿態應對風譎雲詭的市場變化,如此它的巨頭夢才能真正得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