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ng An Securities: Apple FY24Q4 revenue steadily increased, with the 16 series helping iPhone revenue recover growth

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苹果 FY24Q4 营收实现稳定增长,达到 949 亿美元,同比增加 6.1%。然而,由于补缴 102 亿美元的税费,净利润下滑至 147 亿美元,同比下降 36%。iPhone15 和 16 系列销量优于去年,推动 iPhone 收入恢复增长。2024 财年,苹果总收入为 3910 亿美元,同比增加 2.02%,净利润 937.36 亿美元,同比下降 3.36%。毛利率为 46.21%。
智通财经 APP 获悉,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苹果 (AAPL.US) FY24Q4 营收实现稳定增长;单财季来看,实现净利润 147 亿美元,同比-36%,净利润下滑原因主要因为公司计入了 102 亿美元的一次性所得税费用,该费用用于解决公司在爱尔兰与税收相关的长期案件。从各产品销量上看,iPhone15 系列销量表现优于去年的 14 系列,iPhone16 系列新品销量同样表现出色,共同支撑 iPhone 业务实现收入增长,iPad 业务由于今年新发布的 iPad Pro 和 Air 机型填补了去年未更新新品而积累的需求,成为单财季增速最快的细分硬件品类。
平安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近日,苹果发布了截至 2024 年 9 月 28 日的 FY24Q4 财报,本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49 亿美元,同比 +6.1%,实现净利润 147 亿美元,同比-36%。
营收实现稳定增长,补缴税费导致利润下滑。
2024 财年,公司实现收入 3910 亿美元,同比 +2.02%,实现净利润 937.36 亿美元,同比-3.36%,毛利率为 46.21%,较 2023 财年增加 2.08pcts,净利率为 23.97%,相较 2023 财年减少 1.34pcts。单财季来看,FY24Q4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49 亿美元,同比 +6.1%,实现净利润 147 亿美元,同比-36%,净利润下滑原因主要因为公司计入了 102 亿美元的一次性所得税费用,该费用用于解决公司在爱尔兰与税收相关的长期案件。利润率方面,FY24Q4 公司毛利率达 46.22%,同比 +1.05pcts,环比-0.04pcts,净利率达 15.52%,同比-10.13pcts,环比-9.48pcts。
16 系列销量优于去年同期,iPhone 收入恢复增长。
分业务来看,FY24Q4 公司硬件业务合计收入达 669.6 亿美元,同比 +4.1%,服务业务收入达 249.7 亿美元,同比 +11.9%。硬件业务具体产品来看,FY24Q4 公司 iPhone/Mac/iPad/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 462/77/70/90 亿美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5.5%/+1.7%/+7.9%/-3%。其中,iPhone15 系列销量表现优于去年的 14 系列,iPhone16 系列新品销量同样表现出色,共同支撑 iPhone 业务实现收入增长,Mac 业务在新款 Macbook Air 带动下,整体表现相对平稳,而 iPad 业务由于今年新发布的 iPad Pro 和 Air 机型填补了去年未更新新品而积累的需求,成为单财季增速最快的细分硬件品类。
多地区收入创第四财季新高,大中华区收入降幅逐季收窄。
分地区来看,美洲/欧洲/大中华/日本/亚太其他地区营收分别为 416.6/249.2/150.3/59.3/73.8 亿美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 +3.9%/+11.0%/-0.3%/+7.6%/+16.6%,其中,美洲、欧洲和亚太其他地区收入创第四财季季度新高,尽管大中华区为公司唯一收入下滑的市场,但下滑幅度实现逐季收窄。
得益 Apple Intelligence,iOS18.1 升级速度远超 iOS17.1。
近日,苹果向用户推送 iOS18.1、iPadOS18.1 和 macOS Sequoia15.1 正式版系统更新,Apple Intelligence 相关功能同步正式上线,支持包括 AI 写作助手以及相册智能搜索等功能,得益于相关 AI 功能,iOS18.1 的用户升级率是去年同期 iOS17.1 的两倍,而 iOS18.2 计划将于 2024 年年底发布,届时有望推出类似 Image Playground 等更多新工具。与此同时,苹果还更新了搭载 M4 系列芯片的 Macbook Pro、Mac mini、iMac 等新品。
投资建议:当前苹果持续加码 AI 投入,软硬件两端共同发力,结合苹果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及生态系统,有望率先开启 AI 终端换机浪潮。考虑到 AI 对于终端产品零部件性能和质量的高标准,相关零部件环节有望迎来单机价值量提升,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建议关注立讯精密 (002475.SZ)、歌尔股份 (002241.SZ)、蓝思科技 (300433.SZ)、领益智造 (002600.SZ)、东山精密 (002384.SZ)、鹏鼎控股 (002938.SZ)、珠海冠宇 (688772.SH)、信维通信 (300136.SZ) 等产业链公司。
风险提示:
1) 产品技术更新风险:电子行业产品技术升级快、新技术与新工艺层出不穷。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更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将会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
2)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如因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将不可避免出现增速放缓甚至萎缩的情况,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下降,预计消费电子行业的恢复可能不及预期。
3) 贸易摩擦风险:如果各地贸易保护政策出台,有可能给相关公司业绩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