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ietly leading the market's military stocks

在過去 3 個月,海外軍工股表現強勁,尤其是日本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和 IHI 石川島重工,漲幅分別達到近 40%、30% 和 60%。隨着美國大選臨近,市場對軍工股的關注度上升,儘管川普的支持率波動,軍工股的上漲趨勢已成為市場共識。
距離美國大選只剩兩週的時間,之前我們在 “Trump trade 受益股,全球軍火供應商” 裏介紹了市場上受關注度比較少的軍工股,這是 Trump trade 最直接的潛在受益者。
在過去 3 個月裏,海外的軍工股連創新高。例如,我們之前提到的 3 家日本軍工股,三菱重工(7011.JP)、川崎重工(7012.JP)、IHI 石川島重工(7013.JP)。自 8 月初日股 carry trade 拆倉大跌以來,IHI 漲近 60%,三菱重工漲近 40%,川崎重工漲近 30%。
除了日股的三家之外,其他海外市場的軍工股也在領跑市場,甚至個股的漲幅比今年的科技股還要大,這是全球股市一個有意思的新現象。
一、Trump trade 逐漸成真,起飛的軍工股們
之前外資對軍工股的定價邏輯是認為川普獲勝會推動各國提高軍費開支,以減少美國的軍費開支,所以川普的支持率對軍工股有 98 一定的利好催化。同樣,市場也擔心如果川普沒獲勝對軍工股是利空,擔心各國追加軍費開支的敍事説不下去。
但根據近期的走勢來看,川普的民調支持率與軍工股的股價相關性越來越弱。換句話説,川普獲不獲勝,各國增加軍費開支的趨勢已成市場共識。
回顧過去 3 個月裏,雖然川普經歷槍擊事件後支持率飆升,但一度還是有落後過的。若疊加軍工股與川普支持率相關性高的股票來看,軍工股不受支持率變化的影響,該漲還是繼續漲,而 Trump trade 相關的股票受支持率影響依舊大。
比如説,日股的 IHI 自 8 月初以來的漲幅超過 50%,而與 Trump trade 相關性強的 GEO 私人監獄股僅漲 15%,而 XAR 標普航天國防 ETF 漲幅也有 11%。
若看到美股 XAR ETF 裏的第一大重倉股 AXON,年內漲幅超過 70%;而美股另一家雷神技術 RTX 年內也漲超 50%;做軍用飛機發動機的 GE 航天航空年內漲幅超過 70%;韓國股市的韓華宇航年內漲幅超 200%,日股的 IHI 年內漲幅超 180%。
美股日股韓股的主要軍工股都跑贏了市場大多數股票。
各國軍工股表現越來越強的原因是下半年越來越多國家增加了明年的軍費開支預算。
例如日本,日本在 8 月份時披露 2025 年軍費開支為 8.5 萬億日元,較今年的 7.95 萬億日元再增;明年的預算較 23 年的 6.8 萬億日元增長近 2 萬億日元,明年的預算較 22 年的 5.4 萬億日元增長近 3 萬億日元。
在短短 3 年間,軍費預算增長了一半的水平,市場預計 27 年軍費開支將達到 11 萬億日元的水平,較 22 年的水平翻一倍,這也就不難解釋日本軍工股的上漲。
另外,自從去年開始,G7 及北約各國的軍費開支都在大幅上調。據統計,自 2015 年以來,北約國家的軍費開支越來越大,32 個北約成員國中,今年已有 23 國將軍費開支提升到本國 GDP 的 2%,北約軍費總開支較去年增長 18%。
當大部分成員國都提升軍費時,那剩下的國家接下來也會被迫提升到本國 GDP 的 2%。例如日本就是這樣的做法,每年 GDP 增長的同時,軍費開支也將加碼維持在 2% 左右的水平。
雖然説之前川普的支持率下滑對軍工股影響不大,但若川普獲勝的話,對軍工股還是有潛在積極影響的。尤其是對美股和日股的軍工股來説,催化效應更大。
二、不斷增長的武器訂單
在上一篇文章裏,我們介紹了日股的 7011/7012/7013 主要是做日本政府訂單的生意,由於日本政府這兩年修改了武器出口條例,這 3 家日本重工股可以出口武器給其他國家,且日本政府會給武器商補貼,政府訂單從 8% 的利潤率提升到最高 15%,因此給這 3 家公司帶來新的出海增長邏輯,已經和美國、意大利、英國有武器訂單。
若只看日本和北約各國的軍費開支提高到 2% 的水平,似乎還不夠直觀,若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這對軍工企業的提升是很大的。例如説,日本政府在 22 年增加了軍費開支後,軍工企業來自政府的訂單金額都翻了幾倍的增長。
例如三家最大的重工股,三菱重工(7011.JP)在 23 年收到政府的訂單翻了 4.6 倍,而川崎重工(7012.JP)增長了 2.3 倍,IHI(7013.JP)的政府訂單增加了 4.3 倍。2022 年日本政府的採購金額是 17,226 億日元,而 2023 年達到了 55,736 億日元。
其中,根據日本國防採購訂單數據來看,三菱重工在 2023 年拿了 30% 的採購訂單金額,川崎重工只拿了 7%,IHI 只拿了 2.3%。
三菱重工一家能拿大部分訂單金額的原因是大股東是日本政府。並且,三菱重工有三菱商事的背書,與 IHI 和川崎重工的資質還是有一定區別。
從股東明細上看,三菱重工的大股東是日本銀行持股 15.4%,第二大股東也是日本銀行,持股 6.1%,而剩下的幾個大股東也主要是保險機構、銀行、外資大行等。
以致於外資給三菱重工的估值會比 7012/7013 更高一些,三菱重工估值在 20-25 倍之間,而川崎重工/IHI 維持在 10-15 倍 PE 以內。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預期差是隨着日本政府的軍費開支不斷擴大,三菱重工不可能一家吃完新增的軍費額度,所以市場把機會看向了估值還在 10 倍 PE 左右的川崎重工/IHI,相比 20 多倍的三菱重工,這兩家也有估值擴張的機會。
例如説,從下圖中看,隨着軍費開支擴大,22 年川崎重工和 IHI 分別只拿到 1692 億日元、291 億日元的訂單。而 23 年這兩家的金額分別擴大到 3886 億日元和 1257 億日元。
而在今年 8 月份新披露的 2025 年軍備預算裏,提到要新增無人機、衞星相關的設備,這給 IHI 帶來了新增的訂單,這使得 IHI 股價開始領跑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兩家。
另外,近期日本新首相石破茂的上任給軍工股帶來新的刺激。一是這人之前是日本國防大臣,一直都很主張日本增加軍費開支,且推動讓日本企業幫美國修戰鬥機,幫其他國家的武器做維修維護的工作,給日本重工股帶更多訂單回來。
另一個是,在他上任之後,可能會提高日本武器的出口價格,因為日元又重回貶值,所以在市場也擴大了對這 3 家軍工股的預期。
結語
同樣的,除了日本這 3 家之外,美股的軍工股也是賺的盆滿缽滿,都遠領跑於市場。例如 GE、RTX 雷神、洛克希德馬丁、AXON 等等,其中主要做戰鬥機發動機,或是戰鬥機零部件的企業比較多。
不管接下來是不是川普獲勝,G7 和北約各國的軍費開支逐步提升到 GDP 的 2%,已經是大趨勢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黃金一路在高漲,地緣政治仍處在很緊張的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