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資人,催我去港股 IPO

獵雲網
2024.10.22 02:0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近期,港交所迎來明星企業集體 IPO 熱潮。多家公司如地平線、貨拉拉等已遞交上市申請,太美醫療等已成功上市。港股市場表現強勁,單週上漲 13%,9 月上漲 17.48%。2024 年前三季度,香港新上市公司達 45 家,募資總額 555.81 億,顯示出企業對港股的濃厚興趣。

港交所,正在變得熱鬧起來。

“最近已經有在考慮赴港上市了。” 北京一家企業的創始人告訴融中財經編輯。他表示,投資人希望公司能儘快登陸資本市場,而港股似乎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根據數據,港股單週上漲 13%,9 月上漲 17.48%,單日成交創下歷史新高。香港恒生指數大逆轉成為今年以來全球表現頗佳的主要股票市場。久違的強勢上漲,讓不少擬上市企業重新審視赴港上市。

如今,大批明星企業正在扎堆赴港上市,一波屬於港交所的小高潮正在爆發。僅在近期,就有如地平線、貨拉拉、明基醫院以及傲基科技等企業相繼遞表。而太美醫療、榮利營造、卡羅特、七牛智能已正式完成上市,其中,卡羅特首日收漲 58.30%,換手率高達 139%。

港股市場正迎來一縷春風,久違的熱鬧氛圍再度迴歸。

明星企業集體扎堆 IPO

其實早在 2023 年下半年,就已經有很多公司就盯上了港股。其中茶百道、如祺出行在 2023 年 8 月首次向港交所交表;夢金園、老鋪黃金不久後 “轉戰” 港交所,徹底放棄 A 股。

今年 4 月時,港交所 IPO 的小高潮已經初見眉目。根據相關數據,彼時港交所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數量達到 101 個,而 1 月、2 月、3 月分別只有 68 個、77 個、89 個,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申請赴港上市。再到 5 月和 6 月,這場屬於港交所的狂歡正式拉開帷幕,遞表和完成上市的企業數量開始飆升。

2024 年前三季度香港新上市公司共 45 家,主板上市 42 家、創業板上市 3 家,全部是以 IPO 上市。分月份來看,除今年 2 月沒有新上市公司外,1 月份上市 5 家、3 月份上市 7 家、4 月份上市 3 家、5 月份上市 6 家、6 月份上市 9 家、7 月份上市 10 家、8 月份上市 3 家、9 月份上市 2 家。

在 IPO 募資端,2024 年前三季度通過 IPO 上市的 45 家上市公司一共募資 555.81 億,較 2023 年同期的 248.75 億增加 307.07 億,同比增加 123.45%。

從現有的數據端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今年的港交所比去年的更加熱鬧。

如果分行業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的 45 家上市企業中,TMT 行業公司 17 家,佔比 37.8%;消費行業 9 家,佔比 20%;醫療行業 7 家,佔比 15.6%。地產建築行業 6 家,佔比 13.3%。另外還有 1 家金融業、1 家能源業和兩家原材料業公司在今年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 10 月份,港交所又誕生了四家新的 IPO。分別為七牛智能(TMT)、榮利營造(地產建築)、太美醫療科技(醫療)、卡羅特(消費)。還有一批企業正在加緊港股 IPO 進度,像地平線、貨拉拉、京東工業、明基醫院以及傲基科技等相繼遞表,等待衝刺港交所的大門。

通過名單中還可以看出,今年的港股 IPO 中突出 “明星” 二字。

今年 9 月 17 日時,美的集團正式在港交所上市,IPO 總募資 356.66 億港元,成為港股市場近三年以來最大的 IPO 項目。另一方面,美的此次赴港 IPO 也讓它成為繼海爾智家後,第二家 “A+H” 雙重主體上市的國內家電巨頭。

去年同期,港交所最大的 IPO 募資企業為珍酒李渡,總募資 53.09 億港元,美的募資額約是其 6 倍有餘。這也是今年募資額較去年上漲 123%的主要原因。

不止美的一家,今年的港交所中不乏一級市場的明星企業上市。

2024 年 4 月 23 日,新茶飲品牌 “茶百道” 母公司四川百茶百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繼奈雪的茶之後,又一家成功登陸港股的新茶飲企業。本次茶百道上市,總募資額達到 25.86 億港元,成為 2024 年上半年最大的 IPO 項目。也是美的之後,今年港交所的募資額亞軍。

此外,今年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的明星企業還包括卡羅特、太美醫療、七牛智能、速騰聚創、黑芝麻智能、西鋭飛機……

在另一邊還有一批已經完成遞表,正等待衝刺港交所大門的明星企業。

其中,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地平線在 10 月 1 日時向港交所二次遞交上市申請。根據企查查,公司自 2015 年成立以來已經共計 11 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 23.63 億美元,投後估值為 87.1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19 億)。目前,地平線預計於 10 月 24 日在港股完成上市,為今年的港交所再添一把火。同樣在國慶假期遞表的貨拉拉更是為大眾所熟知的明星企業。截至目前為止,貨拉拉共計完成 11 輪融資,累計獲得金額約 26.62 億美元,在最新的胡潤《2024 全球獨角獸》榜單中,貨拉拉位列全球獨角獸榜單 64 名,估值 650 億人民幣。

此外,被稱作是農夫山泉最大對手,在純淨水領域佔最大市場份額的華潤怡寶也被確定將在 10 月 23 日登陸港交所。京東集團旗下專注於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業務的子集團京東工業也完成了港交所遞表,估值 67 億美元……

目前,企業赴港上市意願提升,眾多明星企業正集體扎推港股 IPO,屬於港股的小高潮正在降臨。

這次的狂歡,誰是最終贏家?

在企業扎堆港股 IPO 的背後,自然有一批投資機構收穫頗豐。

10 月 16 日,來自上海的七牛智能順利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衝擊 IPO 這條路,對於七牛智能來説也是一波三折——2021 年 2 月,七牛智能尋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邁出衝擊二級市場的第一步。但在 2022 年 9 月,七牛智能自願撤回美國上市申請,表示 “由於當時美國資本市場的不利情況,我們自願撤回美國上市申請。” 並由此將目光從美股轉向港股,於 2023 年 6 月和 2024 年 3 月兩度遞表港交所。如今,隨着上市鐘聲敲響,儘管相較早年在一級市場 60 億估值近乎腰斬,但奔赴二級市場數年的七牛智能,也終於得償所願。

在 IPO 之前,七牛智能估值達 48 億元。雖然不及上述如貨拉拉、地平線等公司,但在它的背後同樣站着不少知名資方。這家成立於 2011 年的雲服務商,IPO 前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中不乏淘寶中國、雲鋒基金、經緯創投、啓明基金、上海張江、交銀基金等知名投資平台,其中淘寶中國持有公司 17.69% 的股份,為其第一大外部機構股東。

10 月 8 日完成上市的太美醫療同樣是一級市場的寵兒。像北極光創投、經緯創投、五源資本、軟銀中國、騰訊投資、雲鋒基金、浙商創投等均是太美醫療的外部機構股東。IPO 前,太美醫療的估值已經達到 81 億元。

另一邊,遞表完成並鎖定於 10 月 24 日上市的地平線,在它的背後也集結了一批相當豪華的投資陣營,包括尚頎資本、五源資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雲鋒基金、建銀投資、寧德時代、比亞迪以及大眾汽車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以及產業方。

估值達到 650 億的物流超級獨角獸貨拉拉的背後也有紅杉、高瓴、順為資本、概念資本、清流資本、襄禾資本、零一創投、博裕、老虎基金、鐘鼎資本、騰訊、美團等股東的站台。

跨境電商傲基科技,背後則站着景林、深創投、紅杉中國、傳音、賽維時代以及 DR 鑽戒創始人夫婦等資方。據招股文件披露的信息,傲基科技 IPO 前的估值也達到了 64.68 億元。

通過梳理發現,如紅杉中國、高瓴資本、雲鋒基金、經緯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重複出現在了多家企業的股東方名單中。隨着這些企業的 IPO 成功,一批退出機會正在慢慢靠近。

港股高潮的背後?

眾多企業加緊港股 IPO 的進程,不僅反映出市場的活躍度,還彰顯了這些企業對未來的信心。

過去兩年,港股市場表現陷入低迷,投資者情緒疲軟。然而, 2024 年第三季度出現了顯著轉機,市場逐漸走出低谷。美聯儲出乎意料的降息行動,以及內地推出的一系列支持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政策組合拳,香港股市近期呈現強勁反彈。對此,有專業人士告訴融中財經編輯,目前香港市場之所以出現轉變,可能是得益於政策調整、市場環境改善以及投資者信心的升温。

從上述這些企業的基石投資人中可以看出,很多企業的背後都有地方國資和產業基金的站台。

比如美的集團的基石投資者包括國調基金、比亞迪、睿遠基金、IDG 資本等。低空經濟賽道的西鋭飛機上市時,引入了國調基金二期、太倉高科、常熟東南、無錫建發新投等作為基石投資者。年初在香港上市的速騰聚創,則獲得了來自南山戰新投的基石投資。更早前赴港上市的天圖投資、潤華服務、維天運通、中旭未來等多家企業都引入了地方國資作為基石投資者。

眾所周知,在資本寒冬的當下,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台、國企、央企、政府引導基金等為代表的國資背景 LP(有限合夥人)是中國募資市場的重要支撐。在 2023 年上半年時,國有控股和國有參股 LP 的合計披露出資金額佔比達 71.2%。

在這種國資佔投資主導地位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有國資作為基石投資人的站台無疑會直接加強市場對公司基本面的信心。

從市場方面來看,今年港股新股的破發率明顯好於去年。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的 49 只港股新股中,整體破發率約為 37%,低於去年同期的 40.54%。剔除上市首日破發的股票,今年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約為 33.5%,去年同期則為 18.3%。另外,今年上半年有超過九成的新股獲得超額認購,同比增長 6%,新股平均超額認購倍數近 150 倍,去年同期只有平均不到 10 倍。

上市潮的爆發所需要的是更多資金的入場。而在今年 9 月 18 日時,美聯儲宣佈大幅降息 50 個基點。緊隨其後,香港金管局將基準利率下調 50 個基點至 5.25%,當日香港多家銀行紛紛跟進降息步伐。美聯儲降息落地以及香港本地降息,直接降低香港本地的融資成本,改善資金流動性環境,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海外資金的關注。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利好消息出爐後,港股市場反應迅速,截至 9 月 20 日已實現六連漲,六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近 7%。再加上前幾日的股市狂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散户入局,投資市場情緒高度膨脹。

市場環境的改善促使投資者信心的回升,也間接促使了當下港股市場交投的活躍景象。

從政策面上來看,市場環境的改善和政策導向形成了默契地配合,共同推進了這波港股高潮。

今年,為配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證監會與香港方面再次深化合作,採取 5 項措施進一步拓展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 “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融資”。

為吸引內地企業和新興市場企業赴港上市,港交所自身也在提升市場效率和流動性方面做出一系列改革。比如,啓用全新的新股結算平台 FINI,縮短新股定價日和交易日之間的間隔,還有庫存股機制、建議下調香港證券市場股票最低上落價位諮詢市場、完成惡劣天氣下維持市場交易的市場諮詢等……

另一方面,多家企業赴港上市的背後或許也存在無奈之舉。

A 股新股發行放緩預期正在持續,對於一些科創屬性的企業,其業績水平和穩定性達不到 A 股上市要求,而選擇港股上市毫無疑問為其多提供了一個籌措資本的路徑,也給背後的機構股東多一個退出的選擇。持續獲得新融資、完成上市對賭協議等是每一個企業都需要直面的關乎生死存亡的難題,而赴港上市則可以暫時解決。

但不可否認的是,港股的 IPO 正在爆發中,各方也都對其未來表示了積極的看法。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 10 月 6 日發佈隨筆表示,市況回升以及投資者審慎看好後市,將推動不少公司加快在港上市的進程,當中包括不少創科企業;同時亦將促成更多企業在港落户。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不少投資人或者創始人向融中財經表示,正在推進赴港上市。因為他們知道,利於上市的窗口期不會一直開車,趁着行情好抓緊衝一把。畢竟上市即 “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