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nac China: 20% discount on rights issue to "extend life", who is the brave "white knight"?

融創中國宣佈以每股 2.465 港元的價格配售 4.89 億股股份,折價近 20%,預計籌集約 12.05 億港元。此舉旨在緩解債務風險和補充營運資金,但可能導致股價下跌。配股消息發佈後,融創中國股價暴跌 27.27%,內房股板塊整體下跌,顯示市場對該配售的反應消極。
熬過至暗時刻之後,房企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關於這一問題,融資中國 (01918) 給出的答案是——配股融資。
10 月 17 日一大早,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公司、賣方及配售代理 (即中金國際) 訂立一份配售及認購協議。據此,融創中國擬按每股 2.465 港元價格,配售 4.89 億股股份,配售價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折讓 19.97%,配售事項所得款項總額約 12.05 億港元。
一直以來,港股市場都存有這樣的發行制度,即當股價被爆炒時,管理層可以利用之前董事會預留授權突擊發行股票,為公司籌集資金的同時增大可賣數量。之前這個制度主要用於防止公司被惡性收購。
一般來説,配股可以幫助公司化解債務風險,補充營運資金。但同時配股也會擴大公司總股份數量,導致每股淨現金流、每股盈利降低,也會損害部分散户的利益。因而配股之後,股價會有下跌趨勢。如果沒有足夠的補漲時間,股價水平更難以維持。
因此,正當市場正在滿眼期待 10 點鐘住建部會議的利好之際,融創中國此次的折價配股公告無疑猶如一盆冷水,澆得看多的遊資一把 “透心涼”。
當天,內房股板塊早盤急速走低,錄得近 7% 的跌幅,而後盤中愈走愈低,截止收盤大跌 10.25%,成為 17 日跌幅第二的板塊。個股方面,融創中國暴跌 27.27%,領跌板塊,與前一天上漲 40% 的走勢可謂雲泥之別,中梁控股、世茂集團均大跌 20% 以上,萬科企業、雅居樂、龍湖則紛紛大幅跟跌。
(行情來源:富途)
由此可見,地產板塊因政策利好大漲的 “號角” 還沒吹響幾天,似乎又因為融創中國此次 “寅吃卯糧” 的配售意圖偃旗息鼓了。
當然,地產板塊大跌也不排除今日三大指數集體走弱的原因,但可以確定融創中國的折價配售公告顯然是 “火上澆油” 了一把。
債務規模高企,融資只為 “續命”
事實上,智通財經 APP 觀察到,融創配股在業內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只是這次來得這麼突然——在板塊前一天還在為暴漲狂歡之際,隔天就澆了一盆冷水。
細數融創的每一次配股可知,該公司的每一次配股背後都不乏深意,有的是設置 “防火牆”,防止惡意收購,有的則是獲取資金支持,緩解資金緊張。
譬如,2016 年 9 月,融創中國溢價 6.55% 配售 4.53 億股,每股配售價 6.18 億港元,募資金額 28 億港元。這一次配股並不是為了緩解資金緊張,最終配售的股份均被孫宏斌認購,原因則是為了設置 “防火牆”,避免 “野蠻人” 入侵被惡意收購。
再或者是,2017 年融創兩次大額配股,目的則是為了緩解現金流緊張。彼時,融創正耗資 500 多億兩次併購了萬達 13 個文旅項目,創下了 “世紀大併購” 之説。
而 2020 年 1 月,融創配售近 80 億港元股票,一舉打破前一年的內房股配股融資紀錄,配股目的也是為了 “降負債”,為過去的收購行為埋單。
而此番配股融資,融創中國的主要目的也是在於 “降負債”。在公告中,融創中國指出,此次股份配售,將主要用於支持境內公司債的長期解決方案落地,及補充一般營運資金。該公司還認為,配售及認購事項將支持更好的化解本集團境內公開市場債務風險,相關債務風險的化解也更有利於本集團推進保交付工作的完成和經營恢復。
一般來説,配股融資是有利有弊,而此番融創中國的配股顯然是弊大於利。折價 20% 配股近乎是公司近年來配股價格最大的折讓價,這顯然會引發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質疑,進一步打壓股價。另外,在行業即將迎來政策底下,此次突然配股可能會讓投資者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產生疑慮,影響市場對公司的信心。
但即便如此,融創中國還是選擇了折價配股,因為比起肉痛配股的價格,更重要的是 “活下去”。
2024 年上半年,該公司交出了一份並不 “理想” 的中期成績單。期內,公司實現收入約為 342.8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 41.4%;毛虧約為 18.1 億元,虧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 41.2%;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 149.6 億元,虧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 2.7%。
在充分計提各項減值後,融創中國的淨資產達到 662.6 億元,其中歸母淨資產為 479.6 億元。有息債務規模降至 2774.3 億元。
而更具體的來看,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融創中國的流動和非流動借貸分別約為 1934.9 億元和 839.3 億元,現金餘額約為 256.8 億元。其中,期末到期未償付借貸本金約 1,069.6 億元,導致借貸總額本金約 574.4 億元可能被要求提前還款。
為此, 融創中國也顧不得讓這波政策利好多飛幾天,一心只想趕緊配股,融點錢回來續命。
“政策底” 來了,託底效果有多大?
縱觀房地產行業發展,2016 年之前,受益於政策以及價格持續性上漲,行業需求保持雙位數的增速,然而 2017 年開始步入長達 5 年的緩慢發展期,增速持續放緩,恒大暴雷事件加劇了行業的洗盤。2022 年行業暴雷頻發,行業正式步入衰退期,進入負增長時代,至目前已連續三年下滑。
據最新統計局數據披露,2024 年 1-8 月全國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 6.1 億㎡,累計同比-18.0%,相較 1-7 月累計降幅收窄 0.6pct。實現商品房銷售額 6.0 萬億元,累計同比-23.6%,相較 1-7 月累計降幅收窄 0.7pct,商品房銷售降幅顯著收窄。
百強房企層面,根據克而瑞數據,1-9 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 26338.2 億元,同比降低 36.6%,降幅較 8 月基本持平。分季度來看,百強房企前三個季度的業績規模均保持在歷史低位。
(圖片來源:方正證券)
無疑,在市場處於 “市場底” 之際,房地產行業急需一波 “政策底” 來託底。
10 月 17 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五部門出席,介紹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情況。會上,發佈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經過三年的不斷調整,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築底,預判 10 月份的數據會是積極、樂觀的。
對此,倪虹還概況表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組合拳”,就是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四個取消,就是充分賦予城市政府調控自主權,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調整或取消各類購房的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取消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四個降低,就是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貸款利率;降低 “賣舊買新” 換購住房的税費負擔。兩個增加,一是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 100 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將 “白名單” 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 4 萬億。
而在將時針往前波動,9 月 26 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隨後,一系列政策相繼出台,市場反饋也較為積極,一手房 看房量、到訪量、簽約量明顯增加,二手房交易量持續上升。
以最新銷售數據為例。截至 10 月 15 日,10 月 30 大中城市日均新房成交面積為 22.6 萬平,前 15 日的同比增速從 9 月的-32.4% 大幅收窄至-4.5%。其中政策力度更大的一線城市改善最為明顯。10 月前 15 日的新房銷售同比增速從 9 月的-31.6% 升至 11.5%,三線城市新房銷售增速也由負轉正。
可以看到,這一輪地產政策的初步效果已有所體現,但是當前地產基本面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海通證券表示,一方面,房價仍有回落壓力,目前的量增,或更多是 “以價換量”。另一方面,庫存仍在高位,去庫週期仍漫長。這意味着房企的風險仍較大,地產整體對經濟仍有拖累。這或許也是本次會議對地產政策再次加碼的主要原因。
結語
綜上來看,雖然融創中國此次在政策暖風之際突然折價配股,損害了散户投資的利益,頗有不講武德之嫌。但從企業視角來看,此次融創中國的折價配股,亦是為了緩解公司流動性危機,解決債務緊張的燃眉之急。
但令人好奇的是,究竟是哪位 “白衣騎士” 突擊入股了融創中國,畢竟在外有行業暴雷不斷、內有公司流動性危機縈繞的雙重影響下,入股融資中國的資本也算得上是 “勇士”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