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gan Stanley's Heavyweight Report: Will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Be the Next Major Medical Technology Opportunity?

大摩表示,BCI 技术可能成为未来医疗技术中的重要突破,为近 1000 万名 BCI 候选人(神经类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并带来 4000 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 “意念操控”,如今正向现实世界疾速逼近。
据摩根士丹利 9 日发布的研报预测,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这颗科技界的新星,有望在 5 年内实现商业化,照亮医疗领域。
从帕金森病到抑郁症,BCI 将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连接,患者可以直接用意念控制机器,并有望恢复运动功能、改善认知能力,甚至实现更深层次的人机交互。
大摩表示,BCI 技术可能成为未来医疗技术中的重要突破,为神经类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并带来 4000 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BCI 甚至可能进入大众市场,成为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将彻底颠覆我们与世界的交互方式。
什么是 BCI?
科幻英剧《黑镜》第三季第二集 “游戏测试”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库珀参与了一个先进的虚拟现实(VR)游戏测试。他的后颈被钉入一个类似小蘑菇的接收器,以连接到游戏系统。
游戏通过影响大脑意识成像的技术,使得库珀的体验极其真实,以至于他难以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而这个类似小蘑菇的设备就可以理解为 BCI。简单来说,BCI 是一种通过将大脑的电信号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将思维转化为行动的技术。
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甚至思考)都会在我们的内部神经网络中同时触发数十亿个神经元。BCI 则利用大脑产生的所有电活动来驱动输出。
摩根士丹利指出,BCI 技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事实上,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20 年代。
得益于近年来神经科学和计算技术的进步,BCI 技术的实际应用正在加速发展,特别是像马斯克的 Neuralink 等公司,正在推动该技术从概念走向临床试验。
2024 年 1 月,该公司成功将 N1 芯片首次植入一位名叫 Noland Arbaugh 的患者体内,这位患者自 2016 年因车祸失去四肢功能。手术后,他能够通过脑电信号控制电脑上的光标,甚至可以玩电子游戏,如《马里奥赛车》。
大摩报告指出,BCI 技术有望首先应用于一系列神经类疾病的治疗,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MS)和抑郁症等。该技术技术可以直接将大脑活动转化为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比如移动机器人手臂、操控计算机光标,甚至是实现复杂的肢体恢复。
4000 亿美元市场规模、1000 万名患者候选人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数据之一是美国市场中 BCI 技术的潜在规模,估计其潜在市场(TAM)可能达到 4000 亿美元。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在早期和中期的美国市场中,有近 1000 万潜在的 BCI 候选人。
早期 BCI 技术的目标用户主要集中在大约 200 万名有严重上肢功能障碍或神经类疾病的患者群体中,预计这些患者将成为 BCI 技术的首批受益者。
这一早期市场的规模预计达到 800 亿美元,而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潜在市场有望扩展至更多患者,推动整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大摩指出,在早期 BCI 商业化成熟之后,更有意义的中期 TAM 扩张将在 2040 年左右发生,预测该阶段的市场规模总额约为 3200 亿元。
中期患者包含约 80 万名美国中风患者、超 110 万癫痫患者和 450 万抑郁症患等,总规模比早期患者群体大约大 2.5 倍,大摩认为,这将成为形成期后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BCI 市场在 2030 年至 2045 年期间的植入收入(通过销售植入性医疗器械所获得的收入)将略高于 120 亿美元,这意味着渗透率约为 2.8%,即植入者人数略低于 270000 人,而我们认为合适的植入者人数为 970 万人。
五年内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BCI 仍面临挑战
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BCI 技术在未来五年内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如应用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中风、脊髓损伤等方面。
这些患者的共性是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BCI 技术将通过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帮助这些患者恢复部分功能,甚至可能实现重新独立生活的目标。
大摩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内,BCI 技术还有望扩展至非医疗领域,如游戏、增强现实等。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BCI 技术可能不再局限于帮助神经类疾病患者,甚至可能进入大众市场,成为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
尽管 BCI 技术的前景看似光明,但摩根士丹利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的成熟度问题。虽然一些公司已经进入了人体临床试验阶段,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有一段路要走。
其次是监管问题。BCI 技术涉及到侵入性设备植入和神经信号的采集,必须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流程。
此外,BCI 技术的普及还面临伦理和隐私问题。由于该技术直接读取和处理大脑信号,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成为一个新的难题。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依赖于监管机构、科技公司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