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hten the belt for tough times! Stellantis demands strict control over external expenses

華爾街見聞
2024.10.04 22:4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分析認為,歐美汽車公司面臨的經濟形勢十分嚴峻,高利率壓制了需求,電動車項目消耗大量資金。該公司表示,今年的工業現金流將 “顯著為負”,但現金儲備仍然夠用。

媒體報道,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 Stellantis 正在採取 “嚴厲措施” 來加強財務狀況,其中包括公司內部稱為 “狗屋”(doghouse)的緊縮措施,旨在更加嚴格地控制外部支出。

與此同時,Stellantis 本週在聯邦法院起訴了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指責該工會最近威脅罷工的行為毫無依據。UAW 與 Stellantis 在去年承諾的工廠投資問題上存在分歧,包括重新開放位於伊利諾伊州的一家閒置工廠。

在市場上,Stellantis 美股本週下跌了約 17%,這是自 2022 年 2 月底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

“狗屋回來了!”

根據華爾街時報報道,在上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Stellantis 首席財務官奈特(Natalie Knight)以 “狗屋回來了!” 為部分主題,指示其財務團隊嚴格審查針對外部供應商的採購請求,以遏制開支。

郵件中解釋説,狗屋 “是對採購申請進行更嚴格審查和控制的代號。” 她指出:“如果我們能更有紀律性,我們就能為公司確保節省巨大的開支。”

奈特還提到,這些知道方針該公司之前已經使用過,但未具體説明時間。Stellantis 表示,“狗屋” 這一術語並非新詞,過去它指的是需要特別審查的項目。

Stellantis 表示,該政策不會影響現有的採購申請、採購訂單或發票。

分析認為,此舉表明 Stellantis 正在採取越來越嚴格的措施來保護其資金儲備,因為該公司正在採取代價高昂的措施來減少汽車產量,並通過促銷來提振銷售。

在首席財務官指示發出幾天後,Stellantis 下調了其財務預期,警告稱汽車市場的艱難狀況以及減少北美市場高庫存的昂貴措施,將對利潤造成比之前預期更大幅度的影響。

Stellantis 還大幅降低了其對工業部門自由現金流的展望,這是衡量公司支付股息、回購股票和重新投資業務能力的重要指標。該公司表示,預計 2024 年工業自由現金流將在負 50 億歐元(約 56 億美元)至負 100 億歐元之間,而之前的指導意見是現金流為正。不過,公司投資者關係負責人週一告訴分析師,儘管 2024 年的工業現金流 “顯著為負”,但到年底公司仍將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

Stellantis 也面臨 UAW 的壓力,UAW 指責該公司違背了 2023 年勞工合同中所承諾的創造就業的投資。UAW 主席費恩(Shawn Fain)威脅要針對這些計劃進行罷工,稱他們在去年的談判中贏得了這樣的權利。

在週四提交的聯邦訴訟中,Stellantis 表示,工會沒有罷工的法律依據,稱合同賦予公司根據市場情況調整計劃的靈活性。

“達爾文式的時代”

費恩在週五寫給工會成員的信中表示,該訴訟是 “陷入困境的高管採取的一系列絕望行動中的最新舉措”,並指的是深陷困境的 Stellantis 首席執行官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罷工對汽車製造商來説代價高昂,尤其是在去年秋天為期數週的罷工影響了其美國工廠的一些產量。

奈特在郵件中強調了公司面臨的挑戰,以及需要節約現金的必要性,並表示應拒絕任何與關鍵業務無關的支出請求。“這需要採取嚴厲措施,以確保我們在 2024 年、2025 年及以後的財務業績最佳。”

郵件中還提到了 “達爾文式的時代”(Darwinian times),這是塔瓦雷斯用來形容其公司和競爭對手在向電動汽車過渡時面臨的巨大壓力。

Stellantis 的現金消耗不僅來源於利潤減少,還源自其努力減少美國經銷商的庫存過剩。該公司週一表示,將在年底前在北美減少 20 萬輛車輛的出貨量。據伯恩斯坦分析師羅斯卡(Daniel Roeska)估計,此舉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約 44 億美元的現金流壓力。

該公司週三報告稱,美國第三季度銷售額下降了 20%,延續了連續幾個月不佳的業績。

Stellantis 還表示,減少其過剩庫存從長遠來看是正確的舉措,有助於更好地匹配車輛產量與需求。

歐美車企普遍形勢嚴峻

陷入困境的汽車企業不止 Stellantis 一家,大眾、梅賽德斯、阿斯頓馬丁和寶馬最近都下調了財務預測。

分析認為,歐美汽車公司面臨的經濟形勢十分嚴峻,高利率壓制了需求,電動車項目消耗大量資金。許多歐美公司受到去增長的氣候變化政策的困擾,這些政策要麼抑制了經濟產出,要麼讓製造過程變得過於昂貴。

從更廣泛的汽車市場來看,由特斯拉、豐田、法拉利、通用汽車、奔馳、本田、福特、Stellantis、寶馬和大眾等主要汽車製造商組成的 MSCI 全球汽車指數(MSCI World Automobiles Index)在過去兩年中徘徊不前,低於 2021 年底的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