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is developing AI reasoning software similar to OpenAI's GPT-3, AI Lab Assistant

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最近幾個月,谷歌多個團隊在人工智能推理軟件方面取得了進展,這類軟件在解決數學和計算機編程等領域的多步驟問題時表現更加出色。與 OpenAI 一樣,谷歌也在嘗試使用一種稱為 “鏈式思維提示”(chain-of-thought prompting)的技術來模擬人類推理。同時,該公司也在開發 AI 實驗室助手產品,希望幫助實驗室提高科研效率。
媒體報道,谷歌正在開發一種模仿人類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軟件,類似於 OpenAI 的 o1 模型。分析認為,這標誌着谷歌與快速發展的 OpenAI 之間競爭出現一個新前沿。與此同時,谷歌也在研發一款 AI 實驗室助手產品,希望幫助實驗室提高科研效率。
擔憂被 OpenAI 落下太遠 仍有競爭力
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最近幾個月,谷歌多個團隊在人工智能推理軟件方面取得了進展,這類軟件在解決數學和計算機編程等領域的多步驟問題時表現更加出色。
目前,谷歌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正試圖推動技術的下一個重大進展。與 OpenAI 一樣,谷歌也在嘗試使用一種稱為 “鏈式思維提示”(chain-of-thought prompting)的技術來模擬人類推理。據兩位知情人士稱,這項技術最初由谷歌開發,軟件在回應書面提示前會暫停幾秒鐘,在用户不可見的情況下,軟件會考慮一系列相關提示,並總結出看似最優的回應。
自從 OpenAI 推出了其 o1 模型以來,谷歌與 OpenAI 一直在爭奪人工智能領域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 OpenAI 推出了廣受歡迎的聊天機器人 ChatGPT 後,這讓一些投資者擔心谷歌搜索的需求可能會逐漸消失。
為了重新奪回領先地位,谷歌採取了多種措施,包括將其頂級研究實驗室合併為谷歌 DeepMind 部門,並加強了研究人員與產品團隊之間的關係。然而,谷歌在推出人工智能產品時仍然較為緩慢,主要因為它需要考慮倫理問題,維持公眾對其品牌的信任,以及平衡公司內部多個類似項目的競爭利益。
據另一位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自從 OpenAI 在 9 月中旬推出其 o1 模型後,谷歌 DeepMind 的一些員工擔心公司已落後。但隨着谷歌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成果,這些擔憂有所減輕。
分析認為,儘管谷歌的產品發佈速度較慢,但仍然是一位強有力的競爭者。資深人工智能研究員、TrueMedia.org 的創始人 Oren Etzioni 表示:
“從技術上講,谷歌的能力始終是頂尖的,只是他們在產品發佈上更加保守。這是一場馬拉松,任何人都有機會贏得比賽。”
開發 AI 實驗室助手
此外,根據金融時報報道,谷歌 DeepMind 正在開發 AI 實驗室助手,以幫助研究人員規劃科學實驗並更好地預測實驗結果。該項目由谷歌 AI 部門負責人 Sir Demis Hassabis 領導,旨在幫助科學家跨學科協作,更容易發現意想不到的聯繫。
在最近由諾貝爾基金會主辦的一次活動中,Hassabis 表示,人工智能軟件正在引發生物學領域的 “革命”。
“我們正在開發一種科學大語言模型,它可以像研究助手一樣,甚至可能幫助你預測實驗的結果。”
他還表示,在未來幾年裏,DeepMind 正在開發的工具可以根據給定的假設來建議和設計實驗,併為科學家提供關於實驗成功或失敗可能性的概率性視角。
目前,各家公司正在爭相尋找適合能源和數據密集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專門應用。德國製藥公司 BioNTech 及其位於倫敦的 AI 子公司 InstaDeep 表示,他們設計了一款名為 Laila 的專門 AI 助手,具備 “詳細的生物學知識”,並基於 Meta 的開源 Llama 3.1 模型構建。
在一次現場演示中,研究科學家 Arnu Pretorius 展示了該 AI 代理如何自動化處理實驗生物學中的常規任務,如 DNA 序列的分析和分割,以及實驗結果的可視化。
BioNTech 的科學家還展示了 Laila 如何連接實驗室設備並監控正在進行的實驗或由機器人執行的任務,在現場演示中該助手還檢測到了 BioNTech 機器的一次機械故障。
“我們並不認為未來會完全由 AI 自動化主導。我們將 Laila 這樣的 AI 代理視為提高生產力的工具,能夠讓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將有限的時間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InstaDeep 首席執行官 Karim Beguir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