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D employees received a "big gift package"

利潤獎已到賬。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周智宇
最近,要説哪家公司的員工最被羨慕,還得數比亞迪。
這幾天,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比亞迪的利潤獎。有員工表示,“就喜歡比亞迪這種,不通知直接打錢的”。
比亞迪沒有年終獎,所以比亞迪的利潤獎也就相當於其他公司的年終獎,發放利潤獎是員工們一年當中最期待的日子,也激勵着員工們的鬥志。
這一利潤獎每年都會在 9 月左右到賬,所以不少員工從 8 月分就開始在社交媒體上蹲各個部門的通知情況了。
今年,已經是比亞迪為員工發放利潤獎的第六年,並且隨着比亞迪的賺得越多,給員工的利潤獎也越來越大方。有員工去年收到了 3.3 萬元,今年漲到了 12.98 萬元;也有不少應屆生員工根據去年的發放規則進行預估,最後收到的也比預期中的要高。
根據員工們的描述,比亞迪的利潤獎根據部門、職級和績效來劃分,大家收到的利潤獎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有無通知也根據部門不同有所不同。
利潤獎的高低主要體現在職級。
在比亞迪內部,將員工劃分為 A-I 九個職級,每個職級再分三個小級,其中 A-G 是管理及技術崗,H、I 是產線工人,此次發放利潤獎就是從 G 級員工開始發的,從 G1-D3 中間共有 12 個小級,利潤獎從 0.85 份到 21 份不等,更高層級的則保密。
能如此大方地發放利潤獎,主要原因還是比亞迪賺錢了。
根據上個月底發佈的上半年財報,比亞迪當前已經成為國內利潤最高的汽車上市公司。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收 3011.27 億元,同比增長 15.76%;淨利潤 136.31 億元,同比增長 24.44%。
如此利潤,換算下來,比亞迪平均每天淨賺超 7000 萬元。
如此強悍的賺錢能力得益於規模的支撐。今年前 8 個月,比亞迪銷售了 232.84 萬輛,同比增長 29.92%;早在去年,比亞迪就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廠商,並躋身世界銷量前十,今年有望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
此前,人們對比比亞迪和其他品牌時,常常對比的是單車利潤。
近幾年,隨着規模的增長,比亞迪的成本也得以不斷下滑,進而比亞迪的單車利潤也獲得較快的增長。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單車利潤增長到了 8500 元,而隨着規模增長,這一利潤還有增長空間。
當前,對比亞迪而言,如何管理員工,如何制定員工的福利待遇,都是比以前更為關鍵的命題,畢竟,比亞迪的員工越來越多了。
前段時間,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集團人力資源處總經理王珍女士給自己展示了比亞迪集團員工信息總看板,比亞迪員工總數已突破了 90 萬。
如何讓 90 萬人以更高的效率來運轉,必然是一個難題。
在快速擴張之前,比亞迪強調家文化。
巨大的廠區往往在城市郊區,像一個島,員工的衣食住行都在廠區。工作時間長了,員工會以內部價購買比亞迪的車,以內部價購買亞迪新村的房子,小孩也會上比亞迪廠區的學校上學。
而到了近兩年,比亞迪快速增長的同時,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競爭文化成為比亞迪的第一標籤,內部不同的組之間會有賽馬機制,並開啓末位淘汰。誠然,“賽馬就需要更多馬”,競爭也成為比亞迪員工快速增長的一個原因。
在比亞迪當前的 90 萬員工中,有 2/3 就是在近 3 年內才加入比亞迪的。加入比亞迪的不少人就是衝着當前比亞迪的增長來的,那這種增長自然也要體現在員工的薪酬上面。
另外,今年以來,比亞迪將更大的增長押注在海外市場。既然要增長,就又需要更加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分享比亞迪校招經驗的人就被問到過是否願意到海外基地工作。
當抵達更多市場時,人工方面則面臨着更大的挑戰,這是和國內市場不同的邏輯和路徑。當前,比亞迪在泰國羅勇的工廠已經投產,這是比亞迪出海現階段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比亞迪計劃將其打造成示範基地,在這裏培養更多人然後輸送到其他基地。
在泰國,工人的工作觀念就和國內有很大差異。王傳福曾回答巴菲特自己會成功的秘訣就是 “We'll never,never rest.”(我們永遠,永遠不會休息。)但在泰國,消費水平相對較低,人們的加班意願更低,進而擴張速度也趕不上國內。
比亞迪還計劃進入歐洲,而在歐洲等地,勞動法執行相對嚴格,人們的工作時長相比國內更少。而且,工人和工程師都不再便宜,比亞迪此前的人海戰術也面臨失效。所以比亞迪就需要以更高的薪酬來招募優秀的人才,並且提高海外市場的人效,才可能在出海中獲得更大的競爭力。
儘管比亞迪已經在中國市場穩坐冠軍寶座,但是距離成為全球巨頭還有一些時間;在這條路上,比亞迪還需要向全球車企學習組織方面的能力,更好地管理員工,並讓員工獲得能被激勵的勞動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