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sen Huang: AI can help improve electricity utilization, and nuclear energy is a good choice for data center energy

華爾街見聞
2024.09.27 19:1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雖然訓練 AI 模型需要大量能源,但黃仁勳認為,可以通過智能電網更有效地分配電力,提高計算過程的效率,“完成同樣的工作可以節省 100 倍、1000 倍的能源”。他對外界的 AI 大幅用電預測持懷疑態度,認為 “很可能存在重複計算”。

英偉達 CEO 黃仁勳認為,核能可以幫助彌補人工智能(AI)技術及其應用產生的巨大能源消耗,AI 給電網和整個社會帶來的益處最終可以抵消這種能耗。

美東時間 9 月 27 日週五,黃仁勳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作為可再生能源,核能是可以為越來越多數據中心提供所需的一種好選擇。他説:

“核能是絕佳的能源之一,也是一種可持續的能源。它不會是唯一的能源。我們需要各種能源,並且在能源的供應和成本以及可持續性方面取得平衡。”

隨着 AI 應用井噴,高能耗問題日益凸顯。目前全球大型公司為他們視為計算未來的新基礎設施投入數千億美元,能耗問題顯得越發嚴峻。在一些地區,發電量已經不足以支持建立新的數據中心。因為電力限制,一些數據中心無法滿負荷運行,還有一些選擇建在遠離人口中心的地方。

除了看好核能支持 AI 能源需求,黃仁勳還認為,AI 可以幫助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同在本週五,黃仁勳在出席華盛頓智庫 Bipartisan Policy Center 的活動間隙向一些記者表示,未來的用電增長將被減少電網浪費、以及 “更好的能源、更好的碳捕獲系統、更好的能源生產材料” 帶來的 “驚人生產力” 所抵消。

雖然訓練 AI 模型需要大量能源,但黃仁勳認為,人們可以通過智能電網更有效地分配電力,提高計算過程的效率。

“這是進行計算最節能的方式。在用到許許多多應用程序時,完成同樣的工作可以節省 100 倍、1000 倍的能源。”

AI 應用的能耗巨大已經成為學術界和產業界高度關注的問題。

今年年初的達沃斯會議上,OpenAI CEO Sam Altman 表示,AI 技術消耗的電力將遠遠超出人們預期。國際能源署(IEA)今年 1 月發佈的報告估計,2026 年全球數據中心、AI 和加密貨幣行業的電力消耗可能會翻倍,大大高於未來三年全球電力需求年均增長 3.4% 的增速,2026 年,數據中心的總用電量可能超過 1000 太瓦時(1 太瓦時=10 億千瓦時)。

富國銀行的報告預計,在經歷十年的電力增長平台期後,到 2030 年,美國的電力需求將增長 20%。僅 AI 數據中心就有望在美國增加約 323 太瓦時的電力需求。而紐約市目前每年的用電量為 48 太瓦時。波士頓諮詢集團預計,到 2030 年底,美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將是 2022 年的三倍,這一增幅主要來自 AI 模型訓練和更高頻的 AI 查詢。高盛預計,到 2030 年,數據中心耗電將佔美國總用電量的 8%。

而本週五,黃仁勳對外界的 AI 大幅用電預測持懷疑態度,認為 “很可能存在重複計算”。他説,美國聯邦政府需要 “更好地瞭解實際需要的電量”,決策者還應該 “確保沒有美國公司出於能源原因需要在國外建立數據中心”。

華爾街見聞最近文章提到,因為需要大量的清潔能源滿足其 AI 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微軟上週五與 Constellation Energy 簽訂了一份為期 20 年的電力購買協議——三里島(Three Mile)協議,這可能會激勵核能供應鏈的優化和擴展,包括鈾礦開採、核燃料加工、核反應堆建設和維護等環節。

這份協議令市場看到了清潔能源需求的巨大潛力,即隨着數據中心和其他大型能源消費者對電力需求的增加,核能作為一種穩定和低碳的能源選擇,其需求可能會持續增長。

黃仁勳本週五也提到了微軟的三里島協議,稱它 “非常棒”。他還提到,英偉達的新一代芯片比前代更耗電,但效率更高,可以更快完成訓練和運行 AI 軟件的工作,並取代多箇舊組件。

另外,黃仁勳表示,他在竭盡所能服務中國客户,並遵守美國的出口限制要求。“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遵守正在實施的一切政策和法規,同時,盡最大努力在我們服務的市場上競爭,那裏有很多客户依賴我們,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為他們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