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进入 “狂飙” 模式,2626 家上市公司中谁还在回购股份?

港股自 9 月 10 日以来进入普涨行情,恒生指数连续 12 日上涨,累计涨幅约 21%。截至 9 月 27 日,恒生指数收报 20632.3 点,创年内新高。123 家上市公司继续回购股份,市场情绪显著回升,受美联储降息及中国央行政策影响,资金流入香港市场,推动股市上涨。
9 月中旬以来,港股迎来普涨行情。
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自 9 月 11 日以来,恒生指数已维持连续 12 日上涨趋势,指数累涨约 21%。9 月 27 日,港股市场更是实现创纪录成交,三大指数续刷年内新高,市场成交额达 4457.48 亿港元,创纪录新高。
截至 27 日收盘,恒生指数成功站上两万点大关,收涨 3.55% 或 707.72 点,创今年以来反弹新高,收报 20632.3 点;医药股、乳制品股、中资券商股、内房股等表现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自 9 月中旬以来,港交所已累涨近 33%;27 日午后更是一度涨近 10% 至 305.6 港元,股价创 2023 年 8 月以来新高,充分表明了资金的态度,市场情绪显著回升。
美联储降息、多项重磅利好政策 “点燃” 港股普涨行情
行情 “狂飙” 的背后,离不开日前美联储降息 50 基点、及国内降准降息等多项重磅利好政策的带动。
近日,美联储大幅降息 50 基点,另据美联储的预测,今年年底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 4.4%,即 4.25% 至 4.5% 的目标区间,到 2025 年将降至 3.4%,到 2026 年预计将降至 2.9%。
对此,分析指出,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各央行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美联储降息有助于缓解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出和汇率波动,促进经济增长。
更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资金成本降低,有助于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香港市场,提升市场情绪,推动股市上涨。
另一方面,9 月 24 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多项重磅政策,包括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等,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9 月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到,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 “三保” 工作。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27 日,备受期待的降准降息正式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 5% 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 1.70% 调整为 1.50%。公开市场 14 天期逆回购和临时正、逆回购的操作利率继续在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上加减点确定,加减点幅度保持不变。
2024 年回购企业数量创近年新高,123 家企业近期仍在回购
近日,港股市场情绪显著回暖,与 2024 年上半年形成鲜明对比。
9 月 24-26 日,港股市场分别实现成交额 2423 亿港元、2548 亿港元和 3029 亿港元,27 日更是突破 4457.48 亿港元,创历史新高,而相较 2024 上半年,港股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仅为 1104 亿港元。
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 3.94%,而截至 27 日收盘,恒生指数较年初开盘价已上涨 20.4%。
在此前相对低迷震荡的市场行情中,不少企业选择了对公司流通股进行回购。据智通财经 APP 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至今,在所有 2626 港股上市公司中,约有 239 家公司参与了回购。
相较之下,2021、2022、2023 年,参与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数量则分别为 186、217、197 家。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一般而言在市场行情低迷时选择低吸回购股票为市场上的常规操作,而当在市场处于上涨行情时,仍选择继续回购股票,则恰恰展现了管理层对于公司价值及未来发展的信心。
据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自 9 月 10 日以来的几个交易日,选择回购公司股票的公司仍不在少数,在今年以来 239 家有回购行为的公司中,有 123 家企业仍继续对公司股票进行了回购。
其中,以 9 月 10 日以来累计回购金额计算,公司回购金额最多的 5 家上市公司分别为腾讯控股(00700)、美团-W(03690)、汇丰控股(00005)、友邦保险(01299)、快手-W(01024),回购金额分别约 107.18 亿、32.29 亿、22.94 亿、12.61 亿、4.10 亿港元。
今年以来,上述 5 家上市公司的回购规模分别达到 881.12 亿、276.96 亿、318.71 亿、241.75 亿、39.44 亿港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回购金额最多的前 20 家企业中,非必需性消费行业业为回购最多的行业,其次则为资讯科技、金融、能源、医疗保健行业。
此外,按照回购股份占流通股本比例计算,9 月 10 日以来,回购股份占比最高的 5 家公司分别为康宁医院(02120)、盛龙锦秀国际(08481)、联康生物科技集团(00690)、中国旭阳集团(01907)、普华和顺(01358),回购比例分别为 2.54%、2.46%、1.16%、0.97%、0.95%。
今年以来,上述 5 家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占总流通股本比例分别为 7.06%、6.68%、3.22%、2.77%、2.73%。从行业分布来看,前 20 家企业中医疗保健业行业占比最高,达 37%;非必需性消费行业其次,占比达 21%。
在所有于 9 月 10 日以来有回购行为的 123 家上市公司中,非必需性消费行业占比最高,达 31 家(25%);医疗保健行业其次,达 28 家(23%);金融业、资讯科技业、地产建筑业则分别达 11 家(9%)、9 家(7%)、8 家(6%)。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相关利好政策落地,近期港股内房股集体走强。而在自 9 月 10 日以来港股市场表现走强期间,太古地产(01972)、万物云(02602)、越秀服务(06626)、金科服务(09666)等企业仍对公司股票进行回购。
市场预期的一连串利好政策 “多箭齐发”,由此而带动中国资产进入 “狂飙” 模式。摩根士丹利中国近日于研报中表示,中国近期一揽子稳定市场的措施在形式上堪称 “中国股市史无前例”。预计中国 A 股和港股市场都将对政策做出积极反应,并有可能在近期内出现战术性反弹,甚至表现优于新兴市场。
当前港股市场底部特征再度显现,中信证券更是做出预测,判断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延续至 11 月初,而成长风格料继续跑赢红利策略。
而随着市场上涨行情的到来,仍在对公司股份进行回购的企业,则值得给予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