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the new team in place, how will NCI "restart"?

華爾街見聞
2024.09.16 02:4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中投公司黨委組織部內部近日公示,新華保險副總裁龔興峯擬任直管企業經營層主要負責…

中投公司黨委組織部內部近日公示,新華保險(601336.SH)副總裁龔興峯擬任直管企業經營層主要負責人。

按照市場預期,“主要負責人” 正是新華保險總裁一職。

現任總裁的張泓預計月內退休;龔興峯 1999 年加入新華保險後,歷任總精算師、董事會秘書、首席財務官等職,是當前排名第一的副總裁。

去年 8 月,申萬宏源證券總裁楊玉成出任新華保險董事長。

待龔興峯任職資格獲批,新一輪管理層將正式落定。

行業深度轉型、不斷觸底的當下,楊玉成與龔興峯這對新搭檔能否切中肯綮,倍受關注。

2019 年,新華保險提出 “二次騰飛” 戰略,意圖重回壽險 “金字塔頂端”。

疫情爆發後 “騰飛” 折戟。2022 年起營收、淨利增速連續告負,保費規模逐漸被泰康、陽光等公司超越,跌出行業前五。

業績不佳背後,切換的產品渠道策略與頻繁的 “走馬換將” 倍受質疑。

2016 年康典卸任後,新華保險在 7 年時間裏共經歷 5 任 “一把手”,其中萬峯落馬、李全失聯、劉浩凌與徐志斌任期均不滿 2 年,直至去年 8 月現任董事長楊玉成履新。

新領導的動作很快。

上任不到一週,楊玉成已在新華保險 “九十雙飛” 啓動會中指出 7 大困境,直言公司 “核心競爭力不強、區域資源投入效率低、客户經營體系不完善。”

龔興峯也多次分享新形勢下的產品策略,表示 “產品是帶動保險公司應對利率環境、市場環境的龍頭。要保持主力穩定、實施多元策略、加大分紅開發與銷售。”

從上半年整體看,新華保險亮點頗多。

一是價值增長,營收同比下降 8.4%、新業務價值增長 57.7%。

二是投資回温,年化總投資、綜合投資收益率達近三年高峰。

三是系統性的市場化改革,渠道、營銷、組織架構、激勵約束機制等均有突破。

例如負債端通過 “XIN 一代計劃” 強調營銷體系、“新華安” 等產品強調客户回饋。

人事方面也在 “重塑”,總部已調整包括產品開發部、精算部在內的多個部門負責人;分支機構調整超半數分公司主要負責人,落地三、四級分支機構的組織架構改革。

失速的 “二次騰飛”

A 股 5 家上市險企中,新華保險的成長頗為坎坷。

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央匯金後,新華保險於 2011 年成功登陸 A 股市場主板。

上市首年,時任董事長康典即表示 “冬天還沒過去。”

這一階段,佔據 90% 保費的絕對主力,仍是價值率較低的分紅險,新華保險據此提出保持分紅優勢、加其他新型產品開發與銷售力度的產品策略。

“沒有價值的規模不可延續。” 康典曾表示,“公司正向保障型保險轉型,只是多年的模式、架構與營銷員體系經不起急轉彎。”

繼任者與康典一脈相承。

2016 年,萬峯由總裁升任董事長,在 “迴歸保險本源” 理念下大幅壓縮躉交業務規模,向保障型和期交業務轉型。

當年,新華保險躉交業務同比減少 117 億元,首年期交增長超 40%、10 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增長 23.2%。

在任 3 年時間裏,萬峯在結構與規模中果斷選擇前者,新華保險市場排名也由 “前三” 降至 “前五”。

與之相比,接任萬峯的劉浩凌則將規模優先級提前,提出 “二次騰飛” 策略、推動資產負債雙輪驅動。

也是這一時期,頻繁的 “走馬換將” 出現。

2019 年,中央匯金副總經理劉浩凌出任新華保險董事長;次年 12 月進入中投公司領導班子,後辭任新華保險董事長。

2021 年,中央匯金副總經理徐志斌出任新華保險董事長,次年 9 月辭任。

2022 年,曾先後與劉浩凌、徐志斌搭檔的新華保險總裁李全出任董事長,但任期不足一年就 “到齡提休”,並在退休後失聯。

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方面,頻繁更換的高管帶來不可避免的人才流失與戰略搖擺。

“二次騰飛” 戰略下保費規模增長,但收入主要來自價值較低的短期理財。

另一方面,疫情因素一度讓保險業陷入困局。

負債端代理人展業不便、人員數量持續脱落,投資端權益市場疲軟,新華保險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2022 年業績發佈會上,龔興峯曾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公司業務機構、代理人規模均遭受巨大沖擊。

“從理性角度看,我們鼓勵長期產品。” 龔興峯表示,“但一線的反饋恰恰相反。我們的主要客户是三、四線城市受疫情衝擊最大、最感受不到確定性的羣體,他們不能接受十年交、二十年交的保險。”

“我們非常關心代理人的情況,希望銷售隊伍可以和行業一起熬過寒冬。” 龔興峯稱,“但流失依然是巨大的,沒有業務就意味着就沒有收入。”

直到楊玉成接手的 2023 年,“二次騰飛” 仍未實現。

當年,新華保險共實現營業收入 715.47 億元、歸母淨利 87.12 億元,二者分別同比下滑 66.6%、11.3%。

改革 “馬不停蹄”

與劉浩凌、徐志斌相似,曾為申萬宏源證券總裁的楊玉成由股東直接委派。

上任僅一週,楊玉成已亮相 “九十雙飛” 啓動會,指出公司核心競爭力不強、區域資源投入效率低、客户經營體系不完善、激勵約束不夠市場化等 7 個困境。

此後改革 “馬不停蹄”。

例如實施新版《基本法》(營銷渠道管理規則),發佈專項隊伍建設項目 “XIN 一代”,調整超半數分公司負責人,並鋪開三、四級機構組織架構改革。

一位新華保險在職員工對信風(ID:TradeWind01)評價,“這次的改革是近幾年系統性最強。”

“系統性” 體現在多個方面。

以 “客户經營” 為主線,調整了渠道、營銷體系、組織架構、激勵約束機制。

例如組織架構上,楊玉成在發佈會上透露,年內總部已有多個核心部門出現人員調整,涉及開發部、精算部、團險部、收展部等。

分支機構方面,35 家分公司中 18 家負責人遭遇調整,三、四級機構組織架構改革鋪開。

這一變動意在通過人力資源調整激發活力。

因主要市場以三、四線城市為主,新華保險經濟下行期保費收入結構不佳。

“我們希望把握區域發展紅利。” 楊玉成表示,“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經濟圈,我們的市場佔有率均有進一步發展空間。我們將強化此類地區戰略佈局,通過內部改革促進生產力。”

針對這一戰略,楊玉成表示 “負責人中開拓精神更強一些的,可以到經濟發達地區;相對穩健一些的可以在存量市場做業務。調整力度非常大、而且平穩。”

改革如火如荼的同時,保費表現依舊黯淡。

上半年累計保費 988.32 億元,同比下降 8.4%。其中銀保渠道下降 24.1%、個險略降 0.71%。

國信證券研報認為,該成績仍舊與 “報行合一” 整頓有關。未來伴隨高端客户經營強化、傳統型保險產品體系持續發展,有望實現中長期價值增長。

相比負債端尚未見成效的改革,投資端直接的成績更引人注目。

上半年,新華保險以 4.8% 的總投資收益率領先 5 家上市險企,成為投資端 “最大贏家”。

權益資產有明顯增配。

Wind 數據顯示,新華保險已出現在 48 家 A 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數量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持倉前三名分別是郵儲銀行(601658.SH)、建設銀行(601939.SH)、兗礦能源(600188.SH)。

這與楊玉成分享的投資策略相吻合。

“權益方面,我們在股市低迷時及時出手,抓住了很好的時間窗口。” 楊玉成表示。

具體投資策略上,一是關注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國家戰略發展方向,二是關注經營穩健、分紅收益較高的優質高股息品種。

固收方面,楊玉成則表示公司有超 4000 億的長久期資產作為厚實的底倉。

對未來央行收緊資金面打壓債市情緒後的降温亦有預期。

“目前各家債券持倉太重,定存和債券投資比例過高,我們要做適度的戰略轉移。” 楊玉成表示,“例如探索優先股、永續債 ABS 等。我們做了大量這方面的工作,還將繼續擇機拉長債券的久期。”

僅從上半年業績看,楊玉成任後的首個半年成績仍有諸多 “可圈可點” 之處。不過對承壓已久的新華保險需要的不僅是戰略,更是戰略執行的定力、速度與魄力。

針對龔興峯履新後與楊玉成在負債、資產端的配合與方向,信風(ID:TradeWind01)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