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oaring gold price failed to lift CHOW TAI FOOK

周大福在 2025 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顯示,儘管金價飆升,但零售額同比下降 20%。中國內地市場零售額下降 18.6%,香港、澳門及其他市場下跌 28.8%。2023 年是黃金消費的高峰年,年輕人熱衷於購買黃金飾品,但消費理性增加,未能持續帶動周大福的業績。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周智宇
狂飆的金價,沒能繼續帶動消費者 “搶黃金” 的熱浪,金店的業績不復往日。
就連作為 “華人第一珠寶品牌” 的周大福也沒能倖免,周大福近日發佈的今年二季度(2025 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就體現了這一點。
業績公告顯示,周大福二季度零售額同比下降了 20%。其中,佔其業務 85% 以上的中國內地市場,零售額下降了 18.6%;而中國香港、澳門及其他市場下跌 28.8%。
2023 年是個黃金消費的大年。去年,購買黃金飾品,屯小金豆,成為年輕人最熱衷的理財方式之一。購買金飾也一度成為社交媒體上最熱的話題之一。金價飆升,購買黃金不再被貼上 “大媽” 標籤,而是成為一直機智的選擇。
另一方面,前幾年因為疫情而延期的婚禮都扎堆在去年舉辦,又逢中國農曆的龍年,結婚的人數創下近年最高。民政部數據顯示,去年全國依法辦理的結婚登記數量為 768.2 萬對,同比增長了 12.4%。
黃金飾品作為結婚的必要消費品,消費自然強勁。
中國黃金協會發布的《中國黃金首飾市場報告 2024》顯示,2023 年,限額以上單位的金銀珠寶類零售額達到 3310 億元,同比增長 13.3%,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黃金首飾消費方面,2023 年,我國黃金首飾消費量為 706.48 噸,較 2022 年同比增長 7.97%。
這一繁榮也體現在了不少金店的業績裏。
周大福發佈的 2024 財年業績報告(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止年度全年)顯示,在該財年,周大福實現營業額 1087.13 億港元,同比增長 14.82%;股東應占溢利錄得 64.99 億港元,同比增長 20.71%。
並且,為了趕上黃金消費的浪潮,周大福也在過去兩年快速擴張。其中在 2024 財年,周大福的門店淨增長了 143 個門店,提前一年實現了原定在 2025 財年開設 7000 間門店的目標。
行業的繁榮也體現在同行的業績當中。另一家金店週六福雖然規模更小,但在該財年收入亦是增長了 28%。
遺憾的是,這樣的繁華並沒有持續很久。
到了今年,金價上漲到了歷史峯值水平,以 9 月 12 日為例,周大福的金價為 746 元/克,其他品牌的也都在 740 元/克上下,該價格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並且在此前追漲的過程中,不少消費需求也已經被提前釋放,金飾的消費迴歸平靜。
市場整體萎縮,站在頭部的周大福成為最先受傷的角色。
除了業績下滑之外,周大福還在關閉更多門店。在二季度,其淨關閉了 91 家門店,今年上半年關閉的門店也已經有 180 家。
周大福們此前屢試不爽的 “店海戰術” 正在失效,開更多門店,只會降低每一門店的銷售額。在二季度,周大福中國內地直營店及加盟店的同店銷售分別同比下降 26.4% 及 19.1%,中國香港及澳門的同店銷售則同比減少 30.8%。
如此看來,儘管金價創下新高,但金店們的日子,似乎並不好過。
周生生上半年的營業額與淨利潤同樣是以兩位數的速度下滑,其中,綜合營業額為 113.13 億港元,同比下降 13%;歸母淨利潤為 5.26 億港元,同比下降 36%。
周大福面臨的情況更為複雜,除了金飾消費疲軟帶來的影響之外,周大福今年還經歷了 “代言人翻車” 等問題,這都成為影響業績的因素。
另外,6 月,周大福還以 “深圳工廠停產停工” 的詞條登上熱搜,此後雖然説明是搬遷而並非停產,但在這一過程中也裁員不少,整體有所縮減。
周大福等公司面臨的情形,主要還是消費趨勢變化導致的結果。
今年以來,不少品牌在發佈財報時都表示,能明顯感受到當下各個層次的消費者都變得更加理性了。
處於不確定的環境,面對黃金這種並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品類,消費者自然會更加謹慎。
在金價上漲的初期,不少人會因為有投資機會而入手。如今價格已經攀升至奢侈品的水平,投資價值又極其有限;單純是為了消費的話,去年流行的 “不是 XX 買不起,而是 XX 更有性價比” 則很好地解釋瞭如今消費者的心態。
並且,理性消費者們不願意再為金店高昂的設計費、加工費等溢價買單,有一些消費者選擇直接去銀行購買金條來打金飾。
市場總是這樣,能孕育熱浪,也會快速熄火,瞬息萬變。
而企業想要穿越週期,需要提前洞悉消費情緒,也需要有足夠的適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