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VIDIA invests heavily in AI emerging forces! The "NVIDIA AI Empire"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英偉達在 AI 芯片領域的領導地位愈發鞏固,CEO 黃仁勳在高盛科技會議上表示,新一代 AI GPU Blackwell 的需求極高,導致部分大型客户無法及時獲得產品。自 2023 年以來,英偉達通過對全球 AI 初創公司的投資,進一步鞏固其在生成式 AI 基礎設施的主導地位。該公司股票自 2023 年初以來上漲超過 700%,並在 2024 年初期對 AI 初創公司的投資總額超過 15 億美元。
智通財經 APP 獲悉,英偉達 (NVDA.US) 首席執行官黃仁勳週三在高盛組織的一次科技會議上表示,英偉達新一代 AI GPU——Blackwell 架構 AI GPU 太搶手以至於讓一些無法及時獲得產品的大型客户們感到不滿,老黃這一 “凡爾賽式” 的發言可謂顯示出英偉達在 AI 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接近壟斷的地位,以及市場對於英偉達 AI GPU 的狂熱需求仍未退潮。此外還有統計數據顯示,英偉達自 2023 年以來通過向全球範圍的 AI 初創公司們瘋狂砸錢,來鞏固其在生成式 AI 基建領域的絕對主宰者地位。
毫無疑問,英偉達是迄今為止全球人工智能投資狂熱浪潮的最大贏家之一。由於全球企業以及政府機構對其高性能 AI GPU 的火爆需求,英偉達股票價格自 2023 年初以來飆升超 700%,自 2022 年 10 月的歷史低位以來更是狂飆超過 900%。隨着英偉達的市值和營收規模飆升,該公司管理層可謂不斷鞏固 “英偉達軟硬件生態” 對於人工智能行業的滲透程度,對於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投資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自 2005 年開始投資以來,該公司超過一半的初創公司投資發生在過去兩年間。
有統計數據顯示,這家一度榮膺 “全球最高市值上市公司” 頭銜的 AI 芯片霸主對於 AI 初創公司的投資規模在 2024 年初期總計超過 15 億美元,與一年前的 3 億美元相比可謂出現大幅增長。根據 Crunchbase 的統計數據,僅在 2024 年,這家 AI 芯片巨頭就參與了十多次針對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 1 億美元以上的融資,自 2023 年以來,英偉達已經投資超過 50 家 AI 初創公司,其中不乏 Perplexity A 以及 Hugging Face 等 AI 領域重要公司。
此外,英偉達還考慮在即將到來的 ChatGPT 開發者 OpenAI 的最新融資輪中進行投資。以上這些最新的英偉達動態消息都表明,AI 芯片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英偉達憑藉超強性能 AI GPU+CUDA 生態壁壘所建立起來的 “NVIDIA AI 帝國” 越來越強大。
AI 初創公司對於全球 AI 行業發展,尤其是企業端 AI 應用市場蓬勃發展而言可謂至關重要。不同於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 以及谷歌雲平台等全球雲計算巨頭聚焦於 AI 應用開發生態系統構建或者 AI 底層基礎設施,這些 AI 初創公司聚焦於各種不同的細分 AI 應用場景,對於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或者提高全球 C 端用户工作或學習效率而言至關重要。
比如,來自美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Perplexity AI,聚焦於 “AI 搜索” 這一前沿領域;法國 AI 初創公司 Bioptimus 聚焦於將最前沿 AI 技術與醫療科學以及生物技術全面結合;AI 初創公司 Cognition 則推出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 “完全自主的虛擬化 AI 軟件工程師”,這位虛擬工程師具備強大的編程和軟件開發能力,能夠在多個前沿技術方面協助程序員或完全獨立地完成大型軟件開發項目。
以下為英偉達參與投資的那些在 AI 領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初創公司
Perplexity AI
黃仁勳毫不掩飾他對 Perplexity AI 的熱愛,堪稱 “谷歌殺手” 的 Perplexity AI 出人意料地成為英偉達 CEO 黃仁勳最愛的 AI 工具。黃仁勳今年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你自己使用 ChatGPT 或者谷歌 AI 聊天機器人的頻率高嗎?還是會用其它產品?” 黃仁勳回答道:“我一般用 Perplexity,且幾乎每天都在用,比如當我近期想了解 AI 如何輔助藥物研發的時候,就會用 Perplexity 進行相關的搜索。”
他甚至用實際行動表達對於 Perplexity 的支持,英偉達在 4 月份參與了 Perplexity AI 的一輪大約 6270 萬美元的融資,該 AI 初創公司估值 大約 10 億美元。頂級投資者丹尼爾·格羅斯 (Daniel Gross) 領銜,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 (Jeff Bezos) 等人蔘與其中。這並不是英偉達第一次支持該公司——這家芯片巨頭還在 1 月份的一輪融資中投資 Perplexity AI,當時該 AI 初創公司獲得高達 7360 萬美元融資。
Hugging Face
Hugging Face 是一家提供開源人工智能大模型或應用開發平台的 AI 初創公司,長期以來與英偉達關係密切。這家芯片巨頭於 2023 年 8 月參加了 Hugging Face 的一輪高達 2.35 億美元的融資,經歷該輪融資後的 Hugging Face 估值大約為 45 億美元。參與當時 Hugging Face 融資的其他企業投資者包括谷歌、亞馬遜、英特爾、AMD 和 Salesforce。
Hugging Face 長期以來將英偉達的硬件體系以及 CUDA 軟件工具和庫資源納入其共享資源。5 月份,該初創公司啓動了一個新項目,捐贈價值高達 1000 萬美元的免費共享英偉達 GPU,供人工智能開發人員使用。
Adept AI
與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 AI 初創公司為人們熟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不同,Adept AI 的主要產品並不以文本或圖像生成為中心。相反,這家 AI 初創公司專注於打造一個可以在電腦上完成任務的軟件工程助手,比如生成報告或瀏覽網頁,並且能夠使用軟件工具。英偉達也參與其中,於 2023 年 3 月參與了一輪高達 3.5 億美元的融資。
Databricks
去年秋天,Databricks 獲得 430 億美元的鉅額估值,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之一。不出所料,這家數據分析軟件提供商大規模採用英偉達 AI GPU,並得到了這家芯片巨頭以及安德森·霍洛維茨,乃至 Capital One Ventures 等其他風險投資機構的支持,所有這些投資者都參與了 2023 年 9 月的一輪 5 億美元融資。“Databricks 正在利用英偉達軟硬件技術進行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以加速數據處理和大型生成人工智能模型.” 黃仁勳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Cohere
加拿大知名 AI 初創公司 Cohere 是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強大對手,專門為企業提供專屬人工智能模型。該公司過去五年的增長吸引了英偉達、Salesforce 和思科等大型科技支持者,這些公司在 7 月份的一輪融資中為 Cohere 提供了資金支持。英偉達還參與了 2023 年 5 月的一輪融資,這輪融資為這家 AI 初創公司帶來了大約 2.7 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NVIDIA AI 帝國” 愈發強盛
當英偉達投資於聚焦不同應用領域的 AI 初創公司時,這些公司基本上將大部分投資資金用於購買英偉達 AI GPU,以建立或擴展其 AI 訓練和推理基礎設施。AI 初創公司需要大量的算力資源來訓練其深度學習模型,而英偉達的 GPU(如 H100、H200 以及即將量產 Blackwell GPU) 在性能上是業界標準,這使得他們選擇英偉達的產品成為自然而然的決定。
英偉達 CUDA 則是一個高度優化的並行計算平台和編程模型,它與英偉達的 GPU 硬件深度綁定。接受英偉達投資的 AI 初創公司基本上都斥巨資購買 CUDA 加速工具包的高級版本,這進一步加深了對英偉達生態系統的依賴。這種 “鎖定效應” 確保了這些初創公司在開發 AI 應用或大模型迭代時,幾乎不可避免地繼續使用英偉達的硬件和軟件工具。
未來,當企業們使用這些 AI 初創公司開發的 AI 大模型或應用時,由於它們在英偉達的生態系統上構建和迭代優化,這些企業不得不在推理和部署階段繼續依賴英偉達全棧生態的軟硬件協同平台,這使得英偉達能夠通過初創公司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佔有率。
此外,如果實際用到這些 AI 初創企業的 AI 大模型或者 AI 應用的企業選擇的是雲計算平台部署訓練/推理算力,反過來要求 AWS 以及微軟和甲骨文等雲巨頭繼續加大力度購買英偉達不斷迭代的 AI GPU 來構建 AI 基礎設施。許多企業在部署 AI 應用時更傾向於使用雲計算平台,如 AWS、微軟 Azure 和甲骨文 OCI 等。如果這些雲服務提供商的客户正在使用基於英偉達軟硬件生態系統開發的 AI 模型和應用,這些雲服務提供商也將需要不斷地大量採購英偉達最新的 AI GPU 以及配置 CUDA 高級加速工具和庫來滿足龐大的算力需求。以上這些因素共同構成的軟硬件全棧生態,推動英偉達建立起的 “NVIDIA AI 帝國” 愈發壯大。
其中,CUDA 生態壁壘,可謂是英偉達的 “最強大護城河”。英偉達在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已深耕多年,尤其是其一手打造的 CUDA 運算平台風靡全球,可謂 AI 訓練/推理等高性能計算領域首選的軟硬件協同系統。CUDA 加速運算生態是英偉達獨家開發的一種並行化計算加速平台和編程輔助軟件,允許軟件開發者和軟件工程師使用英偉達 GPU 加速並行通用計算 (僅支持英偉達 GPU,無法兼容 AMD 以及英特爾等主流 GPU)。
CUDA 可謂是開發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應用極度依賴的平台,其重要性與硬件體系不分上下,對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開發和部署至關重要。CUDA 憑藉極高的技術成熟度、絕對的性能優化優勢和廣泛的生態系統支持,成為了 AI 研究和商業部署中最常用且全面普及的協同平台。
根據英偉達官網資料,使用英偉達 GPU 進行 CUDA 常規加速計算編程以及一些基礎工具是免費途徑,但如果涉及到 CUDA 企業級大規模應用和支持 (比如 NVIDIA AI Enterprise ),或在雲平台上 (如亞馬遜 AWS、Google Cloud、微軟 Azure) 租賃英偉達算力時需要訂閲式的高級 CUDA 微服務開發 AI 系統,則可能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
基於無比強大且滲透率極高的 CUDA 平台和性能強大的 AI GPU,英偉達近期在軟硬件全棧生態方面的佈局可謂不斷加碼。英偉達在 3 月 GTC 正式推出名為 “NVIDIA NIM” 的微服務,按每 GPU 使用時間收費,它是專注於優化的雲原生微服務,旨在縮短基於 AI 大模型的生成式 AI 應用上市時間並簡化它們在雲端、數據中心和 GPU 加速工作站上的部署工作負載,使得企業能夠在英偉達 AI GPU 雲推理算力以及基於 CUDA 平台提供的加速基礎上部署 AI 應用,尋求建立專屬英偉達 GPU 體系的 AI 應用全棧開發生態。
華爾街高呼英偉達股票遭 “過度” 拋售,最好趁現在 “逢低買入”
這也是為什麼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 Rosenblatt 相比於英偉達 AI GPU 創收,更加看好以 CUDA 為核心的軟件創收增速的核心邏輯。Rosenblatt 芯片行業分析師 Hans Mosesmann 在一份研報中將該機構對英偉達的 12 個月內目標股價從 140 美元大幅上調至每股 200 美元的驚人水平,位列華爾街對於英偉達的最高目標價。
Mosesmann 表示,基於英偉達以 CUDA 為核心的軟件業務潛在繁榮預期,即使 AI 芯片霸主英偉達股價在一年股價暴漲,但未來 12 個月該芯片巨頭的股價仍將繼續攀升。因此,除了 CUDA 牢牢綁定英偉達 AI GPU 所帶來的鉅額 GPU 營收,以及 CUDA 企業級的大規模應用帶來創收,以 CUDA 為核心衍生出的軟件業務同樣是英偉達實現鉅額創收的引擎。
關於近日英偉達股價暴跌,且總市值近一週蒸發約 4000 億美元,高盛等華爾街頂級投資巨頭們紛紛表示,英偉達被謹慎的投資者們 “過度拋售”。高盛分析師 Toshiya Hari 近日維持對英偉達的 “買入” 評級,他表示:“最近 (英偉達) 的股價表現不太好,但我們仍然看好這隻股票,近期的拋售明顯過度。首先,全球對加速計算的需求仍然非常強勁。我們傾向於花費較多注意力在超大規模企業上,比如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全球大型企業,但你將看到的是,需求範圍正擴大到企業,甚至是主權國家。”
隨着微軟、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在 AI 領域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國際大行瑞銀近日預計這些科技巨頭在今年和 2025 年的整體 AI 資本支出可能分別增長 47% 和 16.5%,達到 2180 億美元和 2540 億美元。儘管如此,瑞銀表示,大型科技公司的綜合資本支出強度 (資本支出除以銷售額) 仍低於歷史峯值。瑞銀預計,隨着 生成式 AI 加速變現,這些科技巨頭似乎有望在未來幾個季度實現接近 15-20% 的盈利增長。瑞銀預計,大型科技公司的自由現金流總額或從今年的 4130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5220 億美元。
在華爾街,“逢低買入” 情緒可謂異常濃厚,華爾街的美股多頭們堅信這輪迴調擠掉了絕大部分 “AI 泡沫”,後市行情中那些能夠在 AI 浪潮中持續獲利的科技公司有望步入新一輪 “主升浪” 暴漲,比如英偉達、AMD、台積電、愛德萬測試以及博通等熱門芯片股。芯片對於 ChatGPT 等熱門生成式 AI 工具來説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設施,這些熱門芯片股堪稱 AI 熱潮最大贏家,尤其是 “CUDA 生態 + 高性能 AI GPU”,共同構成英偉達無比強大的護城河。
除了高盛,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大行的分析師們也對英偉達股價走勢樂觀,並且高喊 “逢低買入” 良機已至。其中,美國銀行分析師 Vivek Arya 近日重申他對英偉達的 “買入” 評級,稱其為 “最佳行業選擇”,表示英偉達股價下跌提供了良好切入點,並將英偉達目標股價從 150 美元上調至 165 美元,相比之下英偉達週三收於 116.910 美元。美銀分析師強調,至少在 2026 年之前,市場對人工智能潛力的懷疑是不必要的。
當前 AI 芯片需求可謂無比強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也是如此。台積電管理層近期在業績説法會上表示,AI 芯片所需的 CoWoS 先進封裝預計供不應求形勢將持續至 2025 年,2026 年有可能小幅緩解。近日有業內人士曝出,由於全球對於英偉達即將量產的 Blackwell 架構 AI GPU 需求極為強勁,英偉達已將其與芯片代工巨頭台積電的 AI GPU 代工訂單量大幅增加至少 25%。
黃仁勳在週三的會議上表示:“AI GPU 需求可以説非常強勁,每個人都想要成為第一個收到貨的,每個人都想收到最多的產品。”“我們現在可能有更多的情緒化客户,這也是理所應當的。現在局勢有些緊張,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了。” 他補充稱,最新一代 AI GPU——Blackwell GPU 的需求強烈,供應商們正在迎頭趕上。
此外,當被問及大規模的人工智能支出是否為客户提供了投資回報——在這輪人工智能熱潮中這一直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黃仁勳表示,除了擁抱 “加速計算”,企業們別無選擇。他指出,英偉達的技術加快了傳統的工作負載處理,還能處理舊有技術無法應對的人工智能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