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fer than investing in NVIDIA: IBM rides the AI wave quietly reviving, hitting a new all-time high in intraday stock price after 11 years

IBM 在 AI 領域的轉型正在顯現成效,股價在 9 月 11 日創下 207.90 美元的盤中歷史新高,標誌着其 11 年來的復興。儘管 AI 業務尚未成熟,投資顧問認為 IBM 是一隻適合長期投資的穩健股票,尤其適合追求股息收入的投資者。與英偉達等波動較大的科技股相比,IBM 的穩定性吸引了市場關注,預計將從 AI 熱潮中受益。
“藍色巨人” IBM 正在悄然復興,不同於股價大起大落的 AI“寵兒” 英偉達,IBM 走的是一條穩步上升的道路。
美東時間 9 月 11 日週三盤初,IBM 一度漲至 207.90 美元,刷新 2013 年 3 月 14 日所創的盤中最高紀錄,日內漲約 1.3%,後很快轉跌,早盤刷新日低時跌約 0.7%,早盤尾聲轉漲後保持漲勢,午盤又漲超 1%,有望時隔 11 年、自 2013 年 3 月以來首次創收盤歷史新高。

在週三時隔 11 年再創盤中新高之前,IBM 今年已大幅漲超 20%。截至本週二收盤,今年初以來,股價累漲 25.5%,雖然年內漲幅遠不及漲逾 118% 的英偉達,但已經將蘋果、微軟、亞馬遜和 Alphabet 這些科技巨頭甩在身後。蘋果和亞馬遜今年漲不足 20%,微軟漲超 10%,Alphabet 漲不到 10%。
評論認為,IBM 已經多年不受股市投資者青睞,此番超羣表現正值 IBM 作為一家傳統硬件公司努力將焦點轉向軟件領域,2019 年收購 Red Hat 和去年收購 Apptio 都是這種轉型的體現,IBM 勢將從人工智能(AI)熱潮中受益。換句話説,在投資者眼中,IBM 正在成為一隻押注 AI 熱潮的穩健科技股。
投資顧問公司 Capwealth Advisors 的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 Tim Pagliara 評論稱,IBM“是一隻 ‘緩慢而穩定贏得比賽’ 的股票”,在科技領域個股中,雖然 IBM 仍然有點被忽視,但 “最近的價格走勢證明,人們已經開始醒悟,開始認識到它將會取得長線的成功。”
7 月下旬 IBM 公佈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 AI 業務的訂單猛增正在推動收入增長。當季總營收同比增長 2% 至 158 億美元,略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156 億美元,其中軟件業務的營收超預期增長 7% 至 67 億美元。IBM 稱,自 2023 年中期以來,AI 諮詢和軟件的訂單價值已超過 20 億美元,較 IBM 4 月一季度財報披露的 10 億美元業務量翻了一倍。
公佈二季報時,IBM CEO Arvind Krishna 表示,公司約四分之三的 AI 訂單來自諮詢,其餘來自軟件。隨着時間推移,軟件的收入份額可能會增加。
媒體指出,IBM 的雲業務包括可能有助於訓練大語言模型(LLM)的數據,這也意味着 IBM 開始被視為 AI 領域的贏家,而且波動性比英偉達等更受歡迎的 AI 概念股公司要小。美股投資者的偏好正在轉變,從那些高估值的熱門的科技股轉向更便宜的個股,在這種大環境下,IBM 處於有利地位:其市盈率不到 20 倍,低於納斯達克 100 指數的約 24 倍。
目前投資者和分析師預計,IBM 的增長速度無法與英偉達這類公司相媲美。今年以來華爾街對 IBM 的看法日漸積極,但彭博追蹤的 23 位 IBM 分析師中,只有不到一半建議買入。
給予 IBM 持有評級的 Edward Jones 分析師 Logan Purk 評論稱:“接下來的問題是,(IBM)是否還有額外的動力?這可能不容易找到,改變增長模式對 IBM 來説並不容易。AI 的(業務)部分目前規模很小,而且不確定。從長遠來看,可能會成為一個更大的推動因素,但現在還為時過早。”
Capwealth 的 Pagliara 則表示,IBM 穩定的可預測性非常適合有 15 年到 20 年投資期限、或希望獲得股息收入的長線投資者。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的客户投資組合經理 Brian Mulberry 也表示贊同。他説:
“如果要保持科技板塊的敞口均衡,轉向質量更高、更穩定的資產負債表,那我絕對今天就會賣出英偉達,買入 IB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