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f there is a growth rebound, which direction will benefit

東吳證券分析指出,隨着 9 月的到來,中報業績的不確定性風險逐步釋放,同時美國降息窗口開啓,全球資金再平衡趨勢有助於成長股估值修復。近期,A 股市場出現趨於強勢的成長方向,特別是消費電子、儲能和傳媒遊戲等行業表現活躍。市場低點或已過去,A 股成長板塊迎來積極佈局機會,建議從高景氣度方向出發篩選投資機會。
成長股投資機會或已到來
5 月下旬以來,大盤階段性震盪整固,在宏觀經濟波折復甦、ETF 被動資金放量流入主導市場風格的背景下,以銀行、公用事業為代表的部分核心紅利資產穩健走強、領漲大盤,而 TMT、新能源等典型科創成長方向表現較為一般。但近期市場風格開始發生變化:一方面是交易略顯 “擁擠” 的紅利權重股在 8 月末開始大幅補跌、釋放出部分流動性,而成長方向中部 分景氣度較高,或股價超跌而基本面有改善/改善預期的分支受到資金關注、不斷有標的活躍表現,典型如消費電子、儲能、傳媒遊戲等已經企穩修復。
就指數而言,我們認為 A 股最低點可能已經過去了。引用東吳首席經濟學家團隊 9 月 4 日報告《A 股指數近期最低點可能已經過去了》觀點:一方 面,證券交易往往呈現 “地量見底價” 特徵,而一些論據指向 A 股的最低成交換手率已經過去了,換言之股票價格低點可能已經過去了;另一方面,證券市場基於預期定價股票,即股價底部往往領先盈利底部,我們大膽推測現在正在經歷企業盈利最低點,這意味着股票價格最低點可能已經過去了。
結構上,進入 9 月,一方面是中報業績落地,業績不確定性風險階段性釋放,另一方面是美國降息窗口即將打開,全球資金再平衡有助於成長方向估值修復,同時 AI 終端、低空經濟等強產業趨勢分支在 9 月將迎來密集的事件催化,A 股成長板塊進入到積極佈局的時點。
我們建議基於四個視角篩選投資機會
視角一:高景氣方向。在指數與流動性環境相對承壓的背景下,部分績優公司股價可能並未對產業景氣/產業景氣預期充分反應。從中報表現看,以 消費電子、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硬件領域績優公司較多,且根據半導體復甦週期推算,未來至少 1 年的時間裏,半導體需求有望繼續擴張(2023 年 11 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轉正,而半導體景氣週期往往可持續 2~3 年),同時 AI 對於算力及端側硬件的需求拉動成為本輪週期復甦的一個增量因 素;此外,9 月為消費電子旺季,海內外將有諸多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產品亮相,建議關注以電子等科技硬件為首的高景氣方向。
視角二:股價超跌而基本面/基本面預期邊際改善的領域。部分行業基本面磨底,但股價位置卻充分甚至過度反饋了悲觀預期,這類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雖然基本面拐點難以預知,但若出現些一些邊際改善的信號並被資金關注,股價向上修復的可能性較大。例如中期調整尾聲、積壓訂單預期釋放的軍工,政策態度邊際向好、產業端出現國產新突破的遊戲,亞非拉分佈式光儲需求高增、美國大儲裝機景氣拉動下業績出現拐點 的逆變器,8-9 月排產環比改善、行業競爭格局清晰的鋰電池板塊,以及政策面改善、新產品週期即將開啓的遊戲板塊等。
視角三:產業趨勢/產業政策預期強化的板塊。我們曾在 7 月 23 日發佈的報告《科創視角看三中全會〈決定〉——科技創新政策優先級明顯提升》中提出,大國博弈與科技革命交織演繹,我國 “深化改革” 的政策框架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及科技工作的優先級明顯提升。在內需復甦偏緩、順週期板塊缺乏向上彈性,而以美國為代表的海外經濟體是否 “軟着陸” 尚不明朗導致資金對出口鏈觀點存在分歧的情況下,具備政策支持且有獨立產業邏輯、對內外需波動性相對 “不敏感” 的品種可能更加契合當前市場交易的偏好。具體而言,具備獨立產業政策支持的低空經濟、自動駕駛、車 路協同,國產化趨勢明確的半導體設備、精密儀器、數控機牀,以及 AI 賦能革新的智能終端等值得關注。
視角四:美元利率敏感型資產。綜合美國大幅下修(2023 年 4 月-2024 年 3 月的)非農就業數據、美國 8 月 PMI 等經濟數據超預期走弱,以及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明顯轉鴿等現象,9 月美聯儲降息的置信度較高,美元資產利率的趨勢性回落或將開啓,利率敏感型的資產將迎來分子分母雙重改善:分子端高利率對於創新藥等科創產業投融資的壓制將邊際緩解,同時降息後海外新能源需求有望釋放,部分出海佈局較好的光儲企業也有可能受益;而分母端美元資產與非美元資產的利差收窄將促使全球資金再平衡,上述利率敏感性資產的估值或迎修復機遇。
本文作者:陳李 S0600518120001、陳剛 S0600523040001 等,來源:東吳證券,原文標題:《若成長反彈,選什麼方向和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