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rth of a giant, Guotai Junan acquires Haitong Securities late at night, ending the era of the "Three Central and One Hua" in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華爾街見聞
2024.09.05 16:1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合併後規模在業內 “坐二望一”

9 月 5 日深夜,上海兩家大型券商披露重磅公告。

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正式醖釀合併!

此次證券業的重大資產重組細節為:國泰君安通過向海通證券全體 A 股換股股東發行 A 股股票、向海通證券全體 H 股換股股東發行 H 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是,國君和海通合併後,兩者在總收入、總資產規模、總員工人數,以及諸多單項業務上都有望佔據或挑戰業內第一的位置。

曾經壟斷行業多年的 “三中一華” 領跑券業的格局,被強勢打破了。

深夜公告

此次兩家券商的重組,國泰君安為吸並方,海通證券則為被吸收方,前者成立於 1999 年,而後者的成立時間為 1993 年。

二者是中國證券行業舉足輕重的機構。

相關公告將此次資產重組的交易模式披露如下:

國泰君安證券與海通證券、正在籌劃由公司通過向海通證券全體 A 股換股股東發行 A 股股票、向海通證券全體 H 股換股股東發行 H 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併發行 A 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公告還指出:本次重組涉及到 A 股和 H 股,涉及事項較多、涉及流程較為複雜,同時,本次重組有利於打造一流投資銀行、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規定,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 25 個交易日。

公告還提及一個細節:“2024 年 9 月 5 日,公司與海通證券簽署《合作協議》,就本次重組作出若干原則性約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重組及正式交易文件需提交兩家券商各自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並經有權監管機構批准後方可正式實施。

營收規模 “坐二望一”

國泰君安 + 海通證券的組合出現之後,這個大型券業集團將有多大體量的業務?

大概是業內 “坐二望一”。

我們先來看最重要的營業收入。

依據最新半年報:2024 年上半年國泰君營業收入 170.7 億元,歸母淨利潤 50.16 億元;同期海通證券實現營業收入 88.65 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9.53 億元。

計算一下發現:兩家券商在上半年營收總和超 250 億元人民幣,僅次於行業第一中信證券 301 億的營收水平,穩坐行業第二。

但 2024 年上半年,海通業績有超過 40% 的大幅同比縮減。如果把時間倒轉回 2023 財年,中信證券營收為 600 億元,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分別為 361 億元和 229 億元,非常接近於中信證券。

再來看營業部的數量。兩家即將合併的券商各有超過 300 家的營業部網點,而中信證券同期擁 222 家批准設立並已開業的證券營業部及 45 家分公司。

國君海通與中信證券,關於行業頭名,完全有 “一戰之力”。

多個細分業務或業內領先

此外,據 2024 年半年報信息,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主營業務中頗多在業內強勢領跑。

兩者合併後,如能呈現 “1+1=2” 或者 “1+1>2” 的局面,則有望真正締造在證券業的 “航母式” 機構。

從國泰君安的收入分類看,對營收貢獻度最大的是機構與交易業務,佔比高達 42%,其次是財富管理,佔比達 28%。兩者的業務體量都超過 45 億元,在業內舉足輕重。

另外,上半年唯一實現同比增長的業務是國際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更高於投資銀行的純收入。

再來看海通證券。海通證券毛利率最高的業務是資產管理,其次是融資租賃,再次是財富管理。

如果把兩者相加後可以發現,兩者在財富、投行、資管等領域有望實現強強聯合,而在機構交易、融資租賃等業務上,有望實現強弱互補。

員工人數 “行業第一”

另據 Wind 統計,截至 2024 年終,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的員工人數分別為 14762 人和 13346,二者總人數將超 2.8 萬人。

數據顯示:中信證券目前員工總數為 2.6 萬人。

換言之,上述兩家券商合併後,團隊體量將會明顯超過 “券業一哥”。

或許,如何平穩過度、並最終提高人員效率,真正打造有競爭力、有行業地位的一流國內投行機構,是此次合併的一個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