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er-tier cities become the new battleground for the catering sector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在低線城市,餐飲股面臨着激烈的價格戰和新的消費趨勢,投資難度加大。一線城市高端消費出現逆轉。紛紛降價的餐飲企業如海底撈和百勝中國已表現不佳,年內股價下跌顯著。企業需在價格戰中保持餐品質量,並控制成本,確保現金流充足。整體餐飲均價較前兩年顯著下降,擴張餐飲店的風險增大。
在今年的消費環境下,股價能有好表現的餐飲股寥寥無幾,即使像上半年翻枱率維持最好的海底撈,年內都已跌去 10%,百勝中國年內一度跌去 30%,更不用説九毛九、呷哺呷哺等,年內已跌近 60%,加上 A 股來看,跌去 30-40% 的餐飲股也是一大片。大規模的價格戰下,想投資餐飲股簡直就是地獄難度,各家都在降價,往下沉走,而這輪價格戰也伴隨着消費人羣的新現象。之前在九毛九的文章裏提到過,由於部分品類的餐飲店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當主打同一品類的餐飲店越來越多時,價格戰會更加激烈,例如像火鍋、酸菜魚、漢堡之類的。具體來説,當大環境惡化和競爭激烈同時出現,導致翻枱率下滑、餐飲店下調客單價吸引客户,若收入繼續不好,單店模型逼近盈虧平衡點,餐飲企業只能被動的收縮防守,最後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閉店。鑑於九毛九的例子,如何在價格戰之下保持好餐品的質量,這是最考驗各家餐飲在下行週期裏的一點。所以在這輪價格戰裏,活下來的首要條件是賬面現金流充足,且有供應鏈成熟能夠控制好成本,再到有能力向下沉擴張門店,通過成本和運營上的優勢,捲過其他小的餐飲店,最終搶到市場份額。從餐飲店的定價趨勢來看,無論是海底撈、九毛九、麥當勞、肯德基,還是高端餐廳的新榮記等,整體餐飲均價是較前兩年有明顯下滑的,各家下滑幅度在 10-20% 不等,而高端餐廳下滑的幅度更加大。 因此,在逆週期裏擴店是風險很高的決策,不僅要考慮到競爭激烈,還有降價的因素,一家餐飲股要擴店可能會讓市場更加擔憂。例如,九毛九繼續擴張高客單價的慫火鍋,投資人並不買張,反而更加看空,在發業績後再跌 30%,因為現有門店彎不下腰來降價,競爭力也減弱,擴店可能是加快虧損的舉措。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餐飲消費也在結構化,一線城市餐飲消費降級,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在迎接着擴張下沉市場的連鎖巨頭們,下沉市場的確是有一定的擴張機會,例如麥當勞、肯德基等定價不高的連鎖餐飲店。先從整體數據來看,根據 6 月份的社零數據,傳統消費最強的一線城市開始下滑,跌幅在 2-10% 之間。尤其是像消費最強的上海,6 月份出現了 9.4% 的跌幅,這是過去 20 年裏都沒出現過的單月跌幅(除了 2022 年)。根據天風統計,6 月份,北京、廣州、深圳的社零分別同比下滑-6.3%、-9.3%、-2.2%。更細分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北京餐飲收入同比下滑 3.5%,上海的住宿和餐飲零售額同比下滑 3.6%。要知道,上半年全社會餐飲收入增速為 7.9%,而北京、上海卻是負增長,這就能反映出一線城市的餐飲消費情況。數據顯示,截止 7 月 21 日,上海人均消費 500 元以上的餐飲店的數量佔比為 0.59%,對比去年 5 月份時減少了超過 1400 家。根據財新表示,一家北京高端西餐廳已經有兩年沒有盈利,2024 年接待的總桌數減少了三成。上半年,北京商場新開的餐飲店鋪中,數量佔比超過 80% 集中在咖啡茶飲、預製菜餐廳等低客單價品類。而 2023 年,上海平價休閒餐飲在零售地產的新租佔比增長超過 15%,高端精緻餐飲佔比則同比下降。 1、最直接的是收入減少,主要是地產行業的下行,金融行業的限薪潮,以及高端餐廳被限制不可報銷後,高端餐廳的營業額開始下滑。例如北京的新榮記,人均客單價在 800 元,但現在也有 400-500 元的午間工作餐。2、另一方面是高端餐廳雖然定價貴,但降價反而不容易。因為食材佔整體營收的至少三成,高端餐廳一般不採用中央廚房的模式,所以成本相對更貴些,這點對於日料餐廳來説更為明顯,因為去年禁止進口日本海鮮之後,日料餐廳去採購歐美的食材,成本上升不少。而整個後廚團隊的用人成本也佔到三成,最後房租至少佔兩三成,這樣算下來其實餐廳越高端就越不容易賺錢,那當高價都難賺錢時,如果降價那就更難賺錢了。但即使路難走,也不得不走,能看到高端餐廳都在陸續開更低價的子品牌迎合市場,主要是通過減少店面面積,減少人員來壓低成本,讓利給菜品降價的空間。根據財新採訪甬府餐廳的創始人表示:“甬府主要有 3 個價位的品牌,而高、中、低端不同價格帶的品牌整體收入下滑了 18%,甬府創始人還提到,兩到三年內不再開新店,直到需求回暖後再考慮擴張,高端餐飲不死掉 50%,整個餐飲行業是不會健康的。”可以説,高端餐飲的現狀要比正常的連鎖餐飲要更加殘酷,而傳統連鎖餐飲店都在加速降價捲進下沉市場。按理説消費降級,一線城市的消費開始下滑,那其他城市面臨的壓力可能更大,但現在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數據卻在逆勢增長,普遍做到了 5-10% 之間的增速,這是個新的現象。新一輪擴張三四線城市的餐飲店,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從業績來看,二季度星巴克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跌逾 14%。麥當勞二季度的淨利潤也跌去 10%,不僅是中國的麥當勞在降價,全球麥當勞的定價都在下滑。截止年初,麥當勞共有 5900 家中國門店,預計今年要開 1000 家,主要開在低線城市,預計 28 年要開到 1 萬家。若從全行業的視角來看,根據財新的統計,截止今年前 8 個月,新餐廳增速是有所放緩的。2023 全年共新開了 320 萬家餐廳,而今年前 8 個月只開了 150 萬家出頭。這樣看全年可能新開餐廳只有 250 萬家,逼近 2020 年時的數據,預計將較去年減少幾十萬家,甚至接近百萬家。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表現很差的百勝中國,反而在二季度跑出了好的表現。百勝中國二季度營收為 26.8 億美元,同比增長 4%,主要得益於 8% 的淨增長門店。核心經營利潤為 2.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利潤創季度第二高,二季度門店數量淨增長 401 家至 15,423 家。其中,經營利潤率為 9.9%,同比增長 0.2%,餐廳利潤率為 15.5%,與去年同期持平,沒有受到價格下滑的影響,這就是在價格戰裏,供應鏈的優勢之處。上半年淨新增 779 家,百勝中國的目標是今年淨新增 1500-1700 家門店,開店目標比麥當勞和星巴克都要更多,主要開在 3-6 線城市。從拓店的模式來看,目前百勝中國的模式跑的比麥當勞和星巴克更加成功。肯德基的主要做法是瞄準低線城市,開設肯德基、必勝客、K 咖啡等門店,這些門店的面積都很小,以前肯德基可能開 200-300 平米的店,現在已經縮小至 100-200 平米,在低線城市也會越來越小。這裏有個誤區,其實並不是一線城市的肯德基、麥當勞單店更賺錢,若考慮到一線成本的房租、人工成本,算下來的話,現在的大環境下,一線城市的肯德基只能是微賺錢,但低線城市的成本要低很多,利潤率也很高,因為這些城市的經濟水平還不錯,在麥當勞跟肯德基降價下沉後,消費者看到價格差不多,還是會優先選擇麥當勞跟肯德基這些大品牌。新建的肯德基回報週期在 2 年,必勝客回報週期縮短至 2-3 年,80% 的新增門店 3 個月都能實現盈利。例如,肯德基小鎮 mini 門店,投資門檻最低去到 50 萬,這投資門檻跟主做低線城市的塔斯汀來説差不多,那自然肯德基在低線城市的擴張就更加迅速了。回到股價層面上來看,在發二季度業績後,百勝中國漲近 15%,而讓近期百勝中國股價反彈的另一個因素是股東回報。從現金流上看,賬面淨現金 31 億美元,管理層計劃 25-26 年再回報 15 億美元左右,今年回購 15 億美元,目前已回購 10 億美元,股東回報率為 7.7%,今年回報率約 11.5%。相比起其他餐飲股,顯然在下行週期裏,想止住利潤率都成問題,股東回報更是沒有的,這是市場重新關注的原因。但這就能判斷百勝中國逆轉了嗎?顯然這些理由還不足夠,畢竟餐飲價格戰要維持多久是未知數,而百勝中國至少與同行比起來還沒那麼差。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高端餐飲在掙扎,而連鎖餐飲在低線城市埋頭擴張,最後的結局有可能會是連鎖餐飲店熬死了其他小店,搶到了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