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Hyper | Is there a missing piece in Intel's IDM 2.0 strategy?

華爾街見聞
2024.09.01 03:3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一個成本高達 175 億美元的失誤。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英特爾 CEO 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在 2021 年上任伊始,提出的 IDM2.0 戰略,對重建英特爾復興之路的實際意義。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基辛格重振英特爾這項最重要的戰略之前景,蒙上陰影。若果真落地,那麼基辛格能否繼續留任英特爾也會成為未知之數。

8 月 30 日,市場傳出消息,英特爾正在考慮剝離代工業務(IFS:Intel Foundry Services),同時取消工廠項目。9 月 1 日,華爾街見聞從供應鏈證實了這則消息所稱之事確實存在,但華爾街見聞從英特爾中國官方沒有獲得對此項消息的確認。

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IFS)主要負責為美國、歐洲等客户提供芯片代工與封裝服務,用以滿足全球化的半導體需求。同時,IFS 還將為客户提供除了晶圓製造和封裝服務外的 x86、Arm、RISC-V 等多種 IP 技術服務,致力於打造全球化的設計和製造代工廠。

IFS 是基辛格在 2021 年 2 月出任英特爾 CEO 之後,推出的 IDM2.0 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兩部分包括大多數產品將由內部製造生產,以及擴大英特爾第三方代工廠的產能。

“英特爾部門臃腫,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基辛格在推出這項計劃(指 IDM2.0)時低估了代工業務的困難度。” 一位英特爾前工程技術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説。

事實上,基辛格確實也承認對代工業務的困難性,估計不足。

基辛格於 8 月 29 日在德意志銀行會議上表示,“進軍合同製造(即代工)比預想的更具挑戰性。我低估了生產優質(硅)晶圓之外的繁重工作量。建立代工業務需要增加設計協助和其他潛在客户期望的服務。”

似乎英特爾這位最高領導人缺乏對行業的需求洞察,因為基辛格説,“其他芯片公司似乎願意繼續與亞洲製造商合作,而不是將他們的產品送到我們在美國的工廠。我想説,這令人驚訝,也令人失望。”

很難想象基辛格對市場和需求的判斷,怎麼會如此失策。實際上,基辛格出任英特爾 CEO,符合英特爾在史上保持絕對市場統治力的傳統——由技術專家出任公司最高領導人。

帕特·基辛格,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碩士(導師是有 “硅谷教父” 尊稱的原斯坦福大學校長 John Hennessy 博士)。基辛格一畢業就加入英特爾公司,他是英特爾公司的第一任首席技術官(CTO)。

基辛格對代工業務的難度判斷失誤的代價,就是英特爾付出了約 175 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基辛格於 2021 年 2 月出任英特爾 CEO 之後一個月,即提出 IDM2.0 戰略。

這項戰略全面改造了原先的 IDM 戰略,主要包括英特爾優化內部工廠網絡、擴大第三方代工產能,以及構建英特爾代工服務(IFS)等關鍵主題。

之後,英特爾開始大規模建廠,輔以規模驚人的資本支出。但 IFS 因投入巨大,營收不足,導致自 2022 年以來 IFS 業務連續虧損,甚至拖累了主業表現。

2022 年,IFS 業務虧損 52 億美元,2023 年虧 70 億美元,2024 年上半年,ISF 業務繼續虧損,金額高達 53.3 億美元。也就是説,IDM2.0 戰略落地以來(2022.1-2024.6)合計 2.5 年時間,IFS 合計虧損總額約達 175 億美元。

對於 IFS 持續虧損的原因,英特爾 CFO 戴維·津斯納(David Zinsner)認為:一是英特爾超過 85% 的晶圓仍採用引入 EUV 光刻機之前的節點,導致成本結構缺乏競爭力;二是英特爾正在加速推動 Intel 4 和 Intel 3 製程的晶圓從俄勒岡州工廠轉向愛爾蘭工廠生產,這導致了短期內晶圓的製造成本更高。

現在的問題是,英特爾作為昔日豪門,其實現金儲備已不足以覆蓋債務,更難以承擔 IFS 這個超級吞金獸對資金的消耗速度。

目前,也就是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英特爾賬上現金儲備還有多少錢呢?答案是 112.9 億美元(流動負債 320 億美元)。這點錢,已不夠英特爾的 IFS 部門繼續燒兩年。另外,基辛格曾對外表示,英特爾 IFS 到 2030 年才能實現盈利。

英特爾 IFS 的鉅額成本,已經開始影響英特爾主業的毛利率水平。據英特爾 2024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英特爾毛利率為 35.4%,環比下滑 5.6 個百分點,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42.1%。

對於該公司毛利率的大幅下滑,英特爾財報解釋:受 AI PC 產品的增加、晶圓工廠的過渡以及其他非核心業務費用的影響。

基辛格在推出 IDM2.0 戰略時,有個隱秘的核心想法:英特爾想構建一個以美國和歐洲為基礎核心的製造網絡,用來減弱整個產業鏈對於亞洲的依賴。

目前看來,基辛格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的骨感程度,遠超他當初的想象。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沒有 IFS,那麼 IDM2.0 戰略對英特爾的復興大業,助推力的作用,會不會打折扣?

實際上,英特爾的問題,遠不止是 IFS 業務的折戟,而是技術代際的落後,以及對主業受損的應對策略,以基辛格為首的管理層,缺乏前瞻性、判斷力、行動力和實際的市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