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chip leader will replicate the "Tesla curve"? Bears have already shouted that it's not too late to sell NVIDIA now

有市場觀點認為英偉達未來股價將類似特斯拉,可能經歷高峰後很長時間低迷。華爾街策略師 Bahnsen 表示,現在拋售該股也不算晚,歸咎於過高估值。他預計下季度營收將約為 325 億美元,雖同比增長 80%,但未能達到市場最高預期,導致股價下跌超 6%。
智通財經 APP 瞭解到,近日有市場觀點顯示,英偉達(NVDA.US)未來股價可能類似於特斯拉股價曲線,即英偉達股價可能將重演已經上映的特斯拉股價劇情——股價達到頂峯之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再觸及高位附近,且高波動性越來越常見。與此同時,一位長期看空英偉達的華爾街知名策略師警告稱,投資者拋售英偉達股票的時機已經到來,並且還強調投資者一個月前就應該賣出該股,現在拋售也不算晚。這位投資界大拿強調,他本人對於英偉達股票獲利了結的觀點,與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芯片業務關係不大,而是歸咎於該股過高的估值。
近日在採訪中被問及何時可能是賣出英偉達股票的最佳時機時,來自華爾街頂級投資機構 Bahnsen Group 的首席投資官 David Bahnsen 表示:“大約一個月前也許是最好的時機,兩個月前也不錯。如果説今天或者明天選擇賣出,也不算晚。”
“總有人願意為完美買單。” Bahnsen 補充道。“你買下高估值的英偉達股票的同時,意味着你總有一天將寄望於有另一個投資者比你更傻。”
這家 AI 芯片霸主對於下個季度業績的預測並不意味着將出現過去多個季度以來的那種巨大井噴式增長。據瞭解,英偉達週三美股盤後公佈的第三財季營收展望未能達到市場最高的預期水平,以及英偉達 CEO 黃仁勳在業績會議上並且正面回答 Blackwell 架構 AI GPU 的詳細出貨規劃與客户需求,進而導致英偉達股價在週四大跌超 6%。
整體業績預期方面,英偉達預計,截至 10 月份的第三季度營收約為 325 億美元,意味着有望比去年同期增長約 80%,高於分析師平均預計的 317 億美元。然而,市場對英偉達 Q3 營收最高預期達到驚人的 379 億美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人們對其爆炸式增速趨緩的擔憂。
好的一面則在於,英偉達公佈的 Q2 營收和每股收益均大超預期,其中 Q2 營收同比大幅增長 122%,調整後 (NON-GAAP 準則下) 每股收益為 0.68 美元,同比增長 152%,分析師預期 0.64 美元。但是在第二財季,英偉達業績指標超預期的幅度,為過去 6 個季度以來幅度最小的財報季度。
公佈財季業績以及業績展望後,英偉達股價在週三美股盤後下跌超 6%,並截至週四美股收盤大跌超 6%。但是年初至今,該股仍上漲了接近 140%,領跑整個美股市場。

華爾街策略師 Bahnsen 發出警告之際,AI 芯片霸主英偉達股價已從 2022 年 10 月的階段性低點實現 “史詩級大反彈” 高達 1000%。
Bahnsen 的預測基於一個重要的估值數據點,那就是英偉達的市盈率。英偉達在公佈業績後的市盈率指標略高於 56x,此前在 7 月份一度接近 80x。
毫無疑問,目前英偉達股票估值高於絕大多數美股市場的成長型股票,相比於納斯達克 100 指數以及標普 500 指數而言溢價比例接近去年曾創下的歷史頂峯估值,但去年英偉達業績增速比目前實際業績增速以及下一財季預期要強勁得多,去年極高的估值很大程度上能夠匹配上英偉達無與倫比的業績增速。
Bahnsen 重點提醒:公司本身和股票價值不是一回事
這位華爾街策略師在採訪中不忘反覆提醒投資者們,英偉達這家偉大的公司本身無比強勁的基本面與公司股票絕對不能相提並論。
“這不是我在抨擊英偉達本身。” Bahnsen 解釋稱。“這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故事。我是在評論它的估值——當你開始支付這些高企的價格時,風險/回報的傾斜就變得非常沒有投資吸引力。”
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給予該股 “買入” 評級的華爾街大行分析師還是願意承擔高估值風險,並且沒有任何一位分析師予以英偉達 “賣出” 這一最負面的股票評級。
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大行分析師們對於英偉達股價走勢仍然樂觀,並且高喊 “逢低買入” 良機已至。其中,美國銀行分析師 Vivek Arya 重申了他對英偉達的 “買入” 評級,稱其為 “最佳行業選擇”,表示英偉達股價下跌提供了良好切入點,並將英偉達目標股價從 150 美元上調至 165 美元,相比之下英偉達週四收於 117.59 美元。
考慮到英偉達第二季度的營收高達 300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122%,並且結合 AI 行業動態顯示出美國科技巨頭們,以及全球範圍企業和政府機構對於英偉達 AI GPU 需求未出現絲毫降温,一些機構對於英偉達股價的狂熱看漲情緒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英偉達的未來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支出規模,以及這些公司的 “AI 貨幣化” 前景。據機構測算,超大規模的科技巨頭微軟、Meta、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以及亞馬遜合力為英偉達貢獻超過 40% 的營收規模。

Alphabet 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在最近一次的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不會放緩。皮查伊表示:“我認為,當經歷這樣的曲線時,對我們來説,投資不足的風險遠遠大於投資過度的風險。”
Alphabet 對人工智能的投資計劃是英偉達整體營收規模的關鍵,這可能是一個看漲的重要信號,但是在 Bahnsen 看來,這些商業基本面並不是唯一的關注點,不能夠忽視英偉達已經極端化的估值水平。
英偉達未來股價軌跡,或將是特斯拉股價已走過的路?
投資者面臨的下一個大問題是,華爾街大行們對英偉達最新季度業績以及未來 GPU 需求的看漲情緒是否足以抑制第三財季或者短中期內任何層面的利空,畢竟當前市場對於英偉達業績可謂 “零容忍”,哪怕一點點瑕疵也有可能重創股價。但是對於 Bahnsen Group 首席投資官 Bahnsen 等長期看空英偉達的策略師們來説,今天或明天拋售英偉達不算晚,如果真的等到第三財季業績出爐可能已經晚了。
近日有一種熱門的市場觀點,那就是英偉達未來股價軌跡,特斯拉早已走過。英偉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與電動汽車領導者特斯拉 (TSLA.US) 非常相似。兩者都聲稱在一個正在發生巨大變革的行業中遙遙領先,而且,兩家公司都在應對生產問題以及市場能發展到多大規模的不確定性。英偉達的規模越大,股票市場賭注就越高。
並且,英偉達的定價並不像曾經的特斯拉那樣激進。馬斯克領導的這家公司因其突破性的技術和壓倒同行的盈利能力而一度飆升至萬億美元市值,因此市場予以特斯拉的估值一度非常離譜。根據 LSEG 的統計數據,當特斯拉的市值達到峯值時,股票的預期市盈率高達驚人的 156x。而英偉達預期市盈率大致相當於 ChatGPT 首次亮相前一天的市盈率,正是 ChatGPT 橫空出世引發人們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狂熱情緒,而這些大模型往往極度依賴於英偉達 AI GPU。
特斯拉已經從某種程度上來説跌落神壇。起初的生產困境滾雪球般地演變為產品發佈不斷延遲、電動汽車競爭加劇,並導致馬斯克取消了他頗具雄心壯志的激進業績增長目標。特斯拉的核心毛利率 (不包括政府的電動汽車補貼) 自 2022 年以來已經減半。
相比之下,英偉達的製造波動並不算嚴重:其基於 Blackwell 架構的下一代 AI GPU 正在進行產能和設計調整,黃仁勳仍然堅持向分析師預投資者們承諾 Blackwell 將於第四季度迅速推向全球,但對於增量和需求問題未正面回應。在近年來以更糟糕的混亂而聞名的芯片行業中,這算是很温和的產能調整。
英偉達在不斷突破市場界限的過程中,很容易理解投資者與分析師的不安情緒,畢竟投資者們在特斯拉股價走勢上見過類似的軌跡。馬斯克似乎有一個明顯的優勢:投資者給了這位特斯拉唯一掌舵者很大的迴旋餘地,他承諾自己將全面主導從巨型電池到人形機器人,再到全球徹底轉向綠色能源的所有雄心壯志,且無論遇到什麼挫折,投資者們往往都會提前給他榮譽和信任,他本人與特斯拉市值在某種程度上掛鈎,他天馬行空的雄心壯志也是特斯拉估值提升的邏輯之一。
與此同時,英偉達因其芯片和相關軟件等主要業務的非凡成就而受到更多重視。黃仁勳並沒有給出殖民火星以及全球綠色能源革命這樣的恢弘承諾,他領導下的英偉達偏向於攜手科技巨頭們共同發展,特斯拉則不斷地獨自開闢出新天地,因此英偉達估值可能更容易迴歸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