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ed's major dovish shift! Powell hints at rate cut: "It's time to adjust policy"

華爾街見聞
2024.08.23 15:5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他明確指出,降息是未來的政策方向,理由是越來越有信心通脹持續降至 2% 目標,同時美聯儲不尋求也不歡迎就業市場繼續降温。他稱,通脹的上行風險已經減弱,就業的下行風險有所增加,“政策方向已經明確,降息時機和節奏將取決於後續數據、前景變化和風險平衡。”

8 月 23 日週五美東上午 10 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重磅發聲。

值得注意的是,鮑威爾頗為明確地直言:“政策調整的時機已經到來。政策方向已經明確,降息時機和節奏將取決於後續數據、前景變化和風險平衡。”

有分析稱,雖然鮑威爾坐實了市場對 9 月開啓降息的廣泛預期,這篇講話也 “偏鴿派”,在短期內為金融市場提供了一定清晰度,但並沒有提供多少美聯儲9月會議之後將如何行動的線索。

比如若再有一份負面就業報告,是否會大幅降息 50 個基點,以及未來幾個月是否持續降息。不過,鮑威爾的發言至少證實了美聯儲過去兩年與通脹的鬥爭即將迎來關鍵轉折點。

鮑威爾唸完了事先準備好的講稿,可能的問答環節沒有再現場直播,掉期交易員對 2024 年底前降息總量的預測保持不變在約為 98 個基點。9 月降息 25 個基點的概率也保持穩定。

在市場反應中,美股指數漲幅不斷擴大,開盤一小時,標普 500 大盤已漲超 1%,道指一度漲 400 點,科技股居多的納指和對經濟週期更敏感的羅素小盤股領跑,分別漲 1.5% 和 2%。美股地區銀行指數漲 5% 創八個月最大漲幅,,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則短線跳水,均與和交易 “美聯儲降息在即” 的邏輯有關。

鮑威爾稱越來越有信心通脹持續降至目標,明確指出降息是未來的政策方向

鮑威爾參加的經濟研討會題為 “重新評估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傳導”,他的講稿不僅回顧了疫情後美聯儲 “就業和物價” 兩大使命之間平衡的轉變,點明未來政策方向應如何調整,還試圖釐清為何在通脹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失業率還可以保持低位。

他首先指出美聯儲 “保持價格穩定” 和 “實現充分就業” 這兩大任務面臨的風險平衡已經改變,並更強調在通脹持續回落至2%目標的現階段,令勞動力市場持穩的重要性

“新冠疫情爆發四年半後,疫情導致的最嚴重經濟扭曲正在消退。通貨膨脹大幅下降,勞動力市場不再過熱,現在的條件比疫情前寬鬆。供應限制已經正常化。

我們的目標是恢復價格穩定,同時保持強勁的勞動力市場,避免在通脹預期不太穩定的情況下,出現早期通緊時期失業率急劇上升的情況。”

在談及通脹時,鮑威爾讚揚通脹降温的進展,稱 “在今年早些時候暫停之後,我們又開始朝着 2% 的目標邁進。我越來越有信心,通脹率將可持續地回到2%的水平。

他認為,這主要是緊縮性貨幣政策幫助恢復了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平衡,緩解了通脹壓力,確保通脹預期保持穩定,令 “通脹現在更接近我們的目標,過去 12 個月價格上漲了 2.5%。”

評價就業市場時,他斷言 “如今,勞動力市場已從之前的過熱狀態大幅降温,勞動力市場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成為通脹壓力上升的根源。我們不尋求也不歡迎勞動力市場狀況進一步降温。

具體來説,美國非農失業率從一年多前開始上升,目前為 4.3%,雖然按歷史標準來看仍然很低,但幾乎比 2023 年初高出整整一個百分點,大部分失業率抬頭髮生在過去六個月。

但鮑威爾試圖捍衞當前美國經濟狀況的穩健(solid)屬性,稱:

“到目前為止,失業率上升並不是裁員人數增加的結果,後者在經濟低迷時期很常見。相反,失業率上升主要反映了工人供應的大幅增加和之前瘋狂招聘速度的放緩。

即便如此,勞動力市場狀況的降温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業增長保持穩健(solid),但今年有所放緩。職位空缺有所下降,職位空缺與失業人數的比例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名義工資增長放緩。總體而言,勞動力市場狀況目前沒有像 2019 年疫情爆發前那麼緊張,當時的通脹率不足 2%。

總體而言,經濟繼續穩步增長(solid)。但通脹和勞動力市場數據顯示形勢正在發生變化。通脹的上行風險已經減弱,就業的下行風險則有所增加。美聯儲關注雙重使命各自所面臨的風險。”

鮑威爾繼而表態稱,美聯儲 “將竭盡全力支持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同時進一步實現價格穩定”,並明確指出降息是未來的政策方向:

“通過適當減少政策限制,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經濟將恢復到 2% 的通脹率,同時保持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我們目前的政策利率水平提供了充足空間來應對可能面臨的任何風險,包括勞動力市場狀況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鮑威爾:過熱且暫時扭曲的需求與受限供應之間的碰撞消失緩解了通脹,不需要經濟走弱

在講稿的第二部分,鮑威爾用了更長的篇幅來討論新冠疫情前後通脹的漲跌情況,並探討為何在失業率保持低位的情況下通脹卻能大幅下降,似乎在繼續描繪美國經濟將罕見實現 “軟着陸”。

不過有分析稱,在新冠疫情期間,美聯儲未能及時加息以應對通脹飆升,鮑威爾的言論凸顯出,在物價增長放緩的當下,美聯儲官員希望避免再次犯下政策錯誤。他們的成功與否將決定美聯儲能否實現所謂的 “軟着陸”,即在不讓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抑制通脹飆升。

鮑威爾稱,新冠疫情的爆發迅速導致全球經濟停擺,在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但短暫的衰退之後,美國經濟從 2020 年中期起再次增長,國會也提供大量額外的財政支持。這導致 2021 年上半年的支出強勁復甦,但模式有所改變,即消費者對商品的支出歷史性激增,服務支出受抑。

同時,疫情還嚴重破壞了供應狀況,疫情爆發之初,美國就有 800 萬人退出勞動力市場,2021 年初的勞動力規模仍比疫情前低了 400 萬人,直到 2023 年中期才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2021 年 3 月和 4 月,通貨膨脹也在汽車等短缺商品中顯現並大幅飆升。

但美聯儲、大多數主流分析師和發達經濟體央行大多認為通脹突然上升是暫時的,只要通脹預期保持良好錨定,不需要動用貨幣政策來應對很快就會過去的通脹上行,“當時人們普遍預期,供應狀況將相當快地改善,需求的快速復甦將順其自然,需求將從商品轉向服務,從而降低通脹。”

不過從 2021 年 10 月開始,通脹數據與上述假設背道而馳,通脹上升並從商品擴展到服務。為保持通脹預期的良好穩定,必須強有力的政策應對,美聯儲 2022 年 3 月開始激進加息,而在 2022 年初,總體通脹率超過 6%,核心通脹率超過 5%,俄烏衝突和疫情復燃又帶來新的供給衝擊。

鮑威爾稱,當時的高通脹率是一種全球現象,反映了人們的共同經歷:商品需求快速增長、供應鏈緊張、勞動力市場緊張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美國通脹率在 2022 年 6 月達到了 7.1% 的峯值,同期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也極其嚴重,不過就業人數比 2021 年中期增加了 650 多萬。

因此,美聯儲當時把抗擊通脹作為重中之重,快速加息,在 2022 年加息 425 個基點、2023 年加息 100 個基點,2023 年 7 月以來基準利率一直保持在二十多年來的高位水平,令通脹較兩年前的峯值下降了 4.5 個百分點,且期內的失業率依舊較低,這在歷史上頗為罕見。

鮑威爾認為,疫情導致的供需扭曲,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場的嚴重衝擊,是高通脹的重要驅動因素,這些因素的逆轉是通脹下降的關鍵組成,儘管上述因素的消退用時比預期要長得多:

“我們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也)促使總需求趨於緩和,再加上總供給的改善,降低了通脹壓力,同時使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健康的速度。

隨着勞動力需求趨於緩和,高企的職位空缺與失業人數之比已恢復正常,主要是通過職位空缺率的下降來實現,沒有出現大規模和破壞性的裁員,使勞動力市場不再成為通脹壓力的來源。”

因此,他認為新冠疫情時期通脹上升的大部分原因,都可歸因於 “過熱且暫時扭曲的需求與受限” 供應之間非同尋常的碰撞”。當這個碰撞消失,且在央行有力行動的推動下令通脹預期錨定,就可以在 “不需要經濟出現閒置(slack)的情況下促進通脹降温”。

最後,鮑威爾在結語中稱,美聯儲致力於每五年通過一次全面的公開審查來對其原則做出適當調整。當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這一進程時,將對批評和新想法持開放態度,同時保持其框架的優勢:

“我們知識的侷限性——在疫情期間顯而易見——要求我們保持謙遜和質疑精神,專注於從過去吸取教訓並靈活地將其應用於當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