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ed countries' central banks collectively Q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arket faces a major test of tightening

華爾街見聞
2024.08.22 21:3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美聯儲有過 2019 年縮表引發回購市場危機的 “黑歷史”,在央行集體 QT“抽水” 時,美聯儲可能再次出問題,而其他央行尚未接受過考驗。本月初日本央行引爆的股市大拋售可能就在警告,QT 有引起巨大反響的潛力。

三週前日本央行引爆全球股市崩跌的慘劇只是序曲,緊縮正在成為嚴峻的市場考驗。因為不止是日本,發達地區央行都在採取量化緊縮(QT)的行動,這被媒體稱為史上首次發達世界央行的集體 QT。

今年 7 月末的貨幣政策會議後,日本央行宣佈加息 15 個基點,同時決定逐步縮減央行的債券投資組合規模,計劃每個季度減少購買國債 4000 億日元。這意味着,繼美聯儲、加拿大央行、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之後,日本央行也要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雖然 QT 在各個國家地區的操作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説都涉及到,撤回央行在新冠疫情期間通過購買債券向經濟體注入的流動性。

考慮到近些年英美央行都曾因 QT 而引發市場劇烈反應,如今央行集體 QT 就成為更需要投資者警惕的威脅。

2019 年 9 月,美國回購市場爆發了一場短暫卻劇烈的流動性衝擊,那場“回購危機” 的元兇之一就是 2017 年到 2019 年的美聯儲縮表。那也是美聯儲首次操作 QT 的一個 “黑歷史”。三年後的 2022 年 9 月,英國央行加息 50 個基點後不久,英國政府公佈 1972 年以來最激進的減税方案,國內股債匯三殺,央行緊急 “救市”,宣佈 “無限量” 臨時購債,並推遲當月的 QT 計劃,英債價格大反轉,此前創 2011 年來新高的基準十年期英債收益率狂瀉近 60 個基點,全球市場都打了雞血,股市債市高漲。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稱,聯儲已經吸取 2019 年的教訓,承諾會在出現問題以前就停手。但評論認為,鮑威爾的承諾並不能保證這次的 QT 安然度過,尤其是在投資者面臨全球發達國家央行集體 “抽水” 時。最近融資市場面臨壓力的一些跡象已經強化了美聯儲將結束 QT 的預期。

擁有四十年任外匯和固定收益策略師經驗的 Standard Bank 駐倫敦 G10 策略主管 Steven Barrow 警告:

“美聯儲可能再次出問題,而其他央行尚未接受過考驗。”

Barrow 在最近的報告中提到兩週前 8 月 5 日那個 “黑色星期一” 的全球股市大拋售,稱拋售在 8 月 5 日達到高潮,創下了 2020 年以來最嚴重的跌幅,這可能是 QT 有如此反響潛力的警告信號。

Barrow 的報告指出,早些年,主要央行購買債券為經濟體注入了現金,其中一部分被用於投資股票等風險較高的資產,現在央行正在減少他們的這些資產儲備,這對投資者來説是一個挑戰。

對於 QT,兩年多以前開始行動的加拿大央行比美聯儲表現得更激進。加拿大銀行 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分析認為,加拿大央行的縮表計劃劃今年已損害了短期融資市場的運作,迫使央行定期進行干預。不過,上月加拿大央行的副行長 Carolyn Rogers 還暗示將繼續實施 QT,因為資產負債表尚未 “正常化”。

英國央行在資產負債表正常化方面則採取了最激進的做法,積極拋售其投資組合中的債券,不僅僅是減少對到期債券的再投資。為了解決市場流動性問題,英央行鼓勵國內銀行使用一系列貸款工具,在需要時從央行獲得現金,也就是被稱為需求驅動系統的工具。

相比其他央行,日本央行的立場顯得沒那麼堅定。本月初日本央行亮出加息疊加縮表的組合拳,掀起市場巨震,日股歷史性暴跌,而後,央行官員發聲安撫市場,暫時 “投降” 了。日本央行副行長內田真一 8 月 7 日稱,央行不會在市場不穩定的時候加息,目前需要堅定地實施寬鬆政策。

內田表態後,日股美股均反彈,顯示他的言論受到投資者歡迎,可是,華爾街見聞此後提到,分析認為這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如果日本央行不再加息,日元套利交易就會捲土重來,通脹和弱勢貨幣將繼續侵蝕日本人的消費能力,央行進退兩難,現在焦點轉向美國等其他主要經濟體是否走向衰退。

還有分析認為,日本存在有比經濟衰退更值得擔憂的因素,消費和投資或將受到抑制,內田的講話間接承認了日央行的加息是政策失誤,這種失誤可能危及日本政府和央行之間的關係。

鑑於多國的公共債務水平在新冠疫情期間猛增,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這些國家的政府可能會向央行施壓,要求他們縮減 QT,維持對國債市場的支持。Eurizon SLJ Capital 首席執行官 Stephen Jen 就提出了這種疑問:政府急需公共融資和發債,就算不是所有政府,這也是大多數政府的處境,面對大規模發債,央行如何全面實施 QT?

而如果市場不穩定,將更難以全面推行 QT。瑞士再保險研究所駐蘇黎世的首席經濟學家 Haegeli 預計,如果全球 QT 持續到 2025 年,很可能會繼續引發波動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