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Xi Biologics: New projects exceed expectations, with the core logic of stable long-term development remaining unchanged

智通財經
2024.08.22 13:4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藥明生物近期新增綜合項目 62 個,表現超出市場預期,儘管上半年收益同比微增 1%。公司通過穩健增長實例驗證其 “跟隨並贏得分子” 戰略的可靠性。當前美聯儲降息預期提升,生物醫藥行業面臨融資改善,藥明生物獲得眾多新增訂單,顯示內生增長能力。剔除新冠影響後,公司 2024 年中期營收同比增長 7.7%,達到 85.7 億元,其非新冠項目收益同比增加 11.7%。

新增綜合項目數達到 61 個,在今年上半年面對外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這一成績實屬不易,超過市場預期。儘管上半年收益同比微增 1%,但考慮到藥明生物過往較高的業績基數和當下充滿挑戰的發展環境,從高增長走向穩增長才是市場應有的預期。藥明生物通過穩健增長的業績,證明其 “跟隨並贏得分子” 戰略的可靠性。

從外部因素來看,今年以來美聯儲 “降息” 預期大增,全球資金流動性帶來的便是生物醫藥一級投融資數據的逐步改善,當下遊景氣度回升傳導至 CXO 行業,便為藥明生物 (02269) 等頭部 CXO 企業帶來可觀的新增訂單。這也印證了當下不少投資者認可的一個觀點:“只要 ‘水源’ 充沛,CXO 行業增長邏輯便會持續。”

而通過解構此次 2024 中報披露的關鍵財務數據,投資者也不難發現,藥明生物趨於成熟的後端商業化項目、充沛的未完成訂單量以及可觀的新增項目,正是其在逆勢環境中實現穩增的強支撐,顯示出公司極強的內生增長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基本面依舊穩健,內生增長可期

海內外創新藥企經歷 “融資寒冬” 後對研發成本控制存在強需求,從預算的角度更傾向於首選藥明生物這類高性價比的端到端服務商。這便是藥明生物在今年上半年外部因素干擾不斷情況下,仍能保持穩健基本面的核心邏輯。

根據最新出爐的 2024 年中期財報,剔除新冠業務影響後,公司營收依舊實現了同比 7.7% 的穩健增長,達到 85.7 億元,符合其年初 5-10% 的增速預期。其中,公司非新冠臨牀後期及商業化生產項目收益同比增加 11.7%。與此同時,公司當期經調整淨利潤 22.5 億元,體現出了其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下極強的內生增長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從關鍵財務指標可見,藥明生物目前基本面依舊穩健,而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公司 CRDMO 商業模式以及 “跟隨並贏得分子” 戰略在推動長期可持續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業務增量上,報告期內,在前端早研業務導流的推動下,公司項目數量實現了快速增長。2024 年上半年,公司新簽了 61 個綜合項目,對比 2023 年上半年同期新增 46 個綜合項目,該新增項目數是公司迄今為止表現最好的半年成績之一。這也使得公司目前進行中的綜合項目達到 742 個。這也使得公司擁有業界規模最大、涵蓋多種複雜生物藥產品的管線之一。不難理解擁有豐富生物藥管線的重要性,ADC、雙抗、單抗、融合蛋白等都是當下熱門的藥物分子形式,雖然藥物研發風險之大廣為人知,但豐富的項目管線中總有機會誕生幾款數十億美金級別的藥物。

細分來看,藥明生物當前臨牀前項目達 359 個,同比增長 25.52%;早期 (第 I 及 II 期) 臨牀開發項目達 311 個 (224 個 I 期項目及 87 個 II 期項目),同比增長 15.6%;後期 (第 III 期) 臨牀開發項目及商業化生產項目則增至 72 個 (56 個後期項目及 16 個商業化生產項目),同比增長 9%。

今年上半年藥明生物項目結構變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在於其 pre-IND 業務增長明顯高於其他板塊。這與現階段下游生物醫藥市場動向緊密相關。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在近期滙豐創新銀行發佈了一份報告中指出,2023 年全球生物醫藥僅有 161 起總計 40 億美元的融資,而僅在 2024 年,就有 71 筆總計超過 52 億美元融資。並且研報中還表示,“無論是退出還是融資數量,2024 年上半年都已經和 2023 年全年持平,並且有望追趕到 2022 年的水平。”

眾所周知,趨於健康的退出機制,是研判生物技術行業健康狀況的重要風向標,預示着全球生物醫藥正在逐漸復甦。

另據摩根大通近日出具的 “2024 年上半年美國生物製藥交易和投融資報告”,2024 年上半年,美國生物製藥行業的風險投資活動顯示出復甦跡象,第二季度尤其活躍,大額資金輪次推動了對生物製藥和平台研究的投資,不論公司所處的臨牀階段。此外,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在早期投資和許可交易價值方面繼續領先。

早期項目的快速增長也驗證了上文提到的創新藥企基於控費對 “高性價比” 服務商選擇的主要邏輯。

也正因如此,擁有充足的在手訂單便是藥明生物等頭部 CXO 企業擁有抗風險能力和內生增長力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藥明生物的未完成訂單總額達到了 201 億美元,與去年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公司未完成服務訂單和未完成潛在里程碑付款訂單分別達到了 130 億美元和 71 億美元。在未來 3 年內,未完成訂單超過 36 億美元以上。

並且 CEO 陳智勝在中報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公司的未完成訂單總額主要體現的是 M 端,如果算上 R 端和 D 端,公司的訂單收入其實非常可觀。” 這足以看到,在手訂單數據保障了公司中長期業績的穩定增長,展現出了極強的抗風險能力和內生增長確定性。

R 端持續發力,從服務和工藝看確定性

在業績交流會上,CEO 陳智勝還表示,“在當前嘈雜的環境中要看到確定性,公司在 2024 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依然強韌,這一成績,歸功於公司獨特高效的 CRDMO 商業模式,以及 ‘跟隨並贏得分子’ 戰略的成功執行。”

從業務板塊來看,與多數 CMO 扎堆門檻相對降低的 M 端 (藥物生產) 業務不同,藥明生物的基本盤主要在 R 端 (藥物發現) 和 D 端 (藥物開發)。今年上半年 R 端業務發力是藥明生物表現出極強業績彈性的重要原因。

智通財經 APP 瞭解,去年上半年,藥明生物分別與跨國藥企 GSK、BioNTech 達成許可和研究服務協議,分獲 4000 萬美元、2000 萬美元首付款。

除了直接與跨國藥企合作外,藥明生物也在通過技術賦能,助力客户藥企加速 “出海”。近日,默沙東宣佈與同潤生物達成最終協議,將以 “7 億美元首付款 +6 億美元里程金” 的對價,通過子公司收購同潤生物用於治療 B 細胞相關疾病的新型雙特異性抗體 CN201,獲得 CN201 全球權利。

值得一提的是,CN201 正是由藥明生物的 WuXiBodyTM、TCE 和 WuXiUPTM 三個獨家專利技術平台開發,其獲得跨國藥企 “高首付款和高里程金” 收購,本質上體現出國際製藥巨頭對藥明生物研發技術的高度認可。

正如上文提到的,海內外創新藥企經歷 “融資寒冬” 後對研發成本控制存在強需求,而獨家高效的技術平台和可靠的質量管理體系,正是客户選擇藥明生物的重要原因。

在技術平台方面,作為雙抗平台的 WuXiBodyTM,該平台相比於現有的一些雙抗技術平台,能夠為每個項目節約 6 到 18 個月的研發時間,顯著降低生產成本;而公司在去年推出的生物工藝技術專利平台 WuXiUITM 則能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將單抗、雙抗和重組蛋白等不同分子類型的產量在同等培養時間內提高 3 到 6 倍,且與傳統流加細胞培養工藝相比,該平台還可將一次性生物反應器中的原液生產成本降低 60-80%。

未來的生物醫藥發展不光比拼創新,還要比拼創新的效率,而藥明生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絕不容小覷。

在質量管理方面,目前藥明生物共接受 EMA 和 FDA 21 次檢查,100% 成功通過 PAI。自 2023 年起,有 14 個客户項目成功通過 EMA 檢查,4 個通過 FDA 檢查,以上直接表明藥明生物的全球質量體系持續獲得權威監管機構認可。質量是藥物研發和生產的生命線,前不久一些大型藥企因為生產質量問題影響藥品正常上市審批的新聞頻發,更加凸顯出質量體系過關的生產合作夥伴的重要性。

在產能方面,藥明生物產能的持續擴容正是自身先進技術和可靠質量管理體系映射在生產端的結果。

智通財經 APP 瞭解到,藥明生物正在提升自身在全球的佈局和能力建設。目前,藥明生物愛爾蘭基地 2025 年已接近滿產。其中,MFG6.1 已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完成了首次工藝驗證 (PPQ),而 MFG6.2 的擴產計劃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與此同時,MFG7 也已啓動了商業化生產。公司預計愛爾蘭基地預計將在 2026 年進入穩定運營階段。而公司在新加坡的一體化 CRDMO 中心也正式進入建設階段,規劃產能達到 12 萬升。

綜上所述,在領先的平台技術以及廣泛認可的國際質量體系支撐下,藥明生物獨特的一體化模式以及 “跟隨並贏得分子” 戰略正持續發力,而雙驅動戰略的成功實施也將持續擴大公司與全球龍頭之間的差異化優勢。

結合不斷增長的全球 CRDMO 行業發展空間、企業自身強大的競爭壁壘和未完成訂單,藥明生物的內在價值有望持續釋放,市場估值則有望穩健回升和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