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nent financial commentator: Three key indicators show that the rebound of US stocks is "foolish"

華爾街見聞
2024.08.16 15:1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所有指標都表明,目前大型美國股票的估值高得令人不安。它們不僅相對於歷史水平昂貴,而且與小型股票、外國股票、企業債券和國債相比也顯得過高,是時候遠離大型股了。”

最近幾周,美股市場迎來了一波反彈,8 月初的大跌陰影似乎已經消散。但知名金融評論員 James Mackintosh 則認為,這波反彈十分 “愚蠢”。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James Mackintosh 利用了週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前瞻性市盈率(Forward PE)和美聯儲模型(Fed Model)三個關鍵的股市估值工具衡量市場估值,得出結論:

所有這些指標都表明,目前大型美國股票的估值高得令人不安。它們不僅相對於歷史水平昂貴,而且與小型股票、外國股票、企業債券和國債相比也顯得過高。

如果這些衡量標準是正確的,那麼過去幾周的反彈可能是愚蠢的,現在是時候遠離大型股了。

三個指標同時反映:美股太貴了!

先來具體看一下這三個指標:

週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

CAPE 是將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除以過去 10 年的每股收益(EPS)的平均值,提供一個對股市估值的更長期的視角,是由耶魯大學教授 Robert Shiller 提出。

目前,標普 500 指數的 CAPE 值為 35 倍,是 19 世紀以來第三高,甚至高於 1929 年的高點。James 表示,這表明標普 500 指數的極其昂貴,而最大的股票更是如此。

前瞻性市盈率(Forward PE)

Forward PE 是一種評估公司股價相對於未來預期盈利的估值指標,是基於對公司未來一年或更長時間的預計每股收益(EPS)來計算的。他始於 1985 年以來由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的 IBES 編制。

與 CAPE 類似,前瞻性市盈率也表明股票極其昂貴,儘管與 2000 年或 2020 年末相比略便宜,但差距不大。

美聯儲模型(Fed Model)

Fed Model 是一種用於評估股票市場相對於債券市場的估值水平的工具,將股票市場的收益率(通常是股息收益率)與長期國債收益率進行比較,由策略師 Ed Yardeni 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提出。

目前,該模型同樣顯示股票非常昂貴。一個月前,在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降前,債券的價格甚至更高,而當時標普 500 指數相對於債券的價格達到了 2002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Mackintosh 肯定了這些指標的意義,表示當時這些指標表明美股估值過高時,其在未來十年的回報往往較為疲軟,反之亦然。

從 1985 年以來這種模式通常成立,CAPE 和前瞻性市盈率與標普 500 未來十年的回報關係緊密,解釋了大約 85% 的回報變化,相比之下美聯儲模型的關聯稍弱。

可惜沒有完美的指標 長期投資不容易

在上述分析下,有投資者提出:“那就賣出!”

但 Mackintosh 表示,長期投資並不那麼容易。每一項指標都有其優缺點,而這些缺點在過去導致了一些糟糕的投資決策。

其中,CAPE 在 1997 年 7 月達到了自 1929 年以來的最高點。不久後,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警告市場存在 “非理性繁榮”。然而,自其發表講話以來,投資者經通脹因素調整後的年化回報率為 7%,比 1900 年以來美國股市的表現還要好。

更糟糕的是,自那以後,CAPE 只有一次比其長期平均水平便宜。儘管 2009 年 3 月的買入信號非常有效,但使用該指標的投資者不太可能在標普指數飆升至所謂高估水平時繼續持有。

分析認為,要使 CAPE 回到其長期平均水平,需要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崩盤。CAPE 水平的更可能解釋是:隨着共同基金和 ETFs 使購買股票變得更容易和更便宜,財富增加,以及自 1980 年以來,扣除通脹後的利率大幅下降,股票估值有所上升。

而前瞻性市盈率的缺點是依賴分析師,主要是大銀行的分析師。James 指出:

“長期投資者應該對任何基於華爾街共識的東西持懷疑態度。”

對於美聯儲模型,該模型使用那些相同的分析師預測的收益,曾發出了一些真正錯誤的信號,如在 2007 年 11 月建議股票相對於債券自 1985 年數據開始以來最便宜。然而全球金融危機即將來臨,這成為歷史上最糟糕的買入股票和賣出美國國債的時刻之一。

James 表示:

儘管估值工具在過去幾十年中表現良好,但它們可能只是特定市場環境的產物,如果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它們可能會失效。

此外,這些工具在其他時間段內的效果並不那麼顯著,因為它們的有效性在互聯網泡沫到金融危機的糟糕期間中被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