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baba Cloud returns to growth

華爾街見聞
2024.08.15 13:2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阿里雲聚焦 “AI 驅動,公共雲優先” 的戰略,在這一財季展現出了積極的增長勢頭。

8 月 15 日晚,阿里巴巴集團發佈了 2025 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在 AI 催化下,營收與利潤雙雙增長超預期的阿里雲,成了整個阿里集團最亮眼的板塊。

財報顯示,第一財季阿里雲業務重回增長,外部收入(不包含阿里巴巴關聯公司用雲收入)同比增長達到 6%,同時公共雲業務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阿里雲的利潤隨之水漲船高。經調整 EBITA 利潤同比增長 155%,單季度 EBITA 利潤達到 23.37 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 9.16 億元。

財報指出,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專注於公共雲戰略,並提升了運營效率。這得益於阿里雲不斷加碼的開源大模型能力,以及 AI 模型 API 與雲服務 “價格戰” 催化下,進一步推動企業上雲。

憑藉雲 +AI 技術及產品能力,阿里雲支撐了月之暗面、智聯招聘等大批科技公司的大模型應用。可以説,在 “百模大戰” 後期的落地階段,阿里雲已經從中吃到了首批紅利。

而這背後,正是阿里雲不斷降低 AI 與雲使用門檻的 “陽謀”。

季度內,阿里雲發佈開源模型 Qwen2-72B,目前,通義千問開源模型下載量已突破 2000 萬。同時,阿里雲對通義千問 9 款主力大模型進行了大幅降價。其中,GPT-4 級主力模型 Qwen-Long 的 API 輸入價格低至 1 元錢可以買 200 萬 tokens。

這波兇猛的降價進攻,直接激發了阿里雲 AI 產品的使用量。

財報披露,阿里雲 AI 平台百鍊的付費用户數,比上一個季度增長超過 200%。百鍊平台集成了上百款大模型 API,支持企業上架通用或行業模型。

財報會上,阿里雲 CEO 吳泳銘指出,雲端給了開發者調試大模型的便利性,越來越多用户會優先選擇阿里雲平台,策略上推動了商業閉環的形成。“我們是唯一一家提供開源模型且同時提供 AI 雲服務的廠商,我覺得兩個商業策略是完全匹配的”。

在 AI“引流” 同時,阿里雲的聲量也被隨之抬高,“雲基礎設施” 的角色被放大。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上,阿里雲就以奧委會獨家雲服務商的身份,支撐了 2/3 的轉播信號分發;阿里雲的 AI 技術也首次在巴黎奧運中廣泛應用。

不過,阿里雲也坦言,這些對客户和技術的持續投資,消耗了部分利潤的增幅。但財報依舊強調,阿里雲將繼續投入,特別是投入建設 AI 技術和基礎設施,以推動 AI 應用的雲計算採用率,保持阿里雲的市場領先優勢。

財報會上,吳泳銘也表示,將繼續優化雲產品結構,專注於有競爭力、可持續毛利、營收可複製的公共雲產品,這是阿里雲健康高質量增長的基礎。

同時在 AI 時代加強雲產品的協同效應,既要幫助老客户在阿里雲上實踐 AI 的新需求,也要讓 AI 原生企業能夠在阿里雲上成長、成功,這兩方面的機遇都要抓住。

“我們有信心,阿里雲來自阿里集團之外的客户收入在下半財年恢復雙位數增長,並逐步加速,在高強度研發投入下,保持持續盈利性增長,成為具備健康盈利能力、市場份額領先的 AI 雲服務商。” 吳泳銘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