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s flow from high places, Hong Kong stocks only lack catalysis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港股在經歷騰訊等大股東進入回購靜默期後,近期表現較弱,但隨着互聯網股即將恢復回購,投資者可視為良好的介入時機。尤其在日股與美股波動的背景下,資金流動性危機明顯,港股面臨低估值回報潛力。相比之下,恒生指數的 PE 僅為 8 倍,顯著低於日經 225 的 20 倍,表明港股存在吸引資金流入的機會。
在日股和美股的巨幅波動下,終結了套息交易產生的流動性危機,即使過去 8 年裏,借日元的規模有多少難以統計,但恐慌至少是告一段落了。由於中國資產在外資配置裏屬於低配,所以上週 A/H 股受到的影響有限。不過,正因為這次套息交易的暴力清槓桿,加上美國經濟數據走弱,讓不少資金意識到接下來的持倉不能過於擁擠,否則就像這次英偉達連帶日股爆槓桿一樣,套息交易今年前 7 個月都是賺錢的,但當流動性危機發生時,短短一天內也能回吐掉所有漲幅。換句話説,在這輪流動性危機發生後,市場的舊有交易模式出現了動搖,不再敢過於集中擁擠交易,這也給低估值的資產重新被關注的機會,例如已經回調近 3 個月的恒生科技指數 ETF(513180.SH)。在亞洲市場,日股跟港股存在一定蹺蹺板,爭奪流入資金的關係,現在部分資金不再像之前一樣高配日股,從日本市場流出的資金自然會關注到蹺蹺板另一端的港股,而港股當中,互聯網股中的低估值 + 積極股東回報方案,無疑成為了流入資金的第一選擇。 在 5 月份港股大漲 20% 後,恒生指數的市盈率為 9 倍 PE,而日經 225 指數的市盈率為 16 倍 PE。直到現在,日經 225 指數的市盈率為 20 倍 PE,恒生指數僅為 8 倍 PE,港股和日股的估值差要比 5 月份時更加大。若以市場上最熱門交易的品種估值來對比,即使最近日股芯片股暴跌 30%,平均 PE 仍然有 30 倍,而港股的定海神針騰訊對應明年估值才 13 倍 PE 另加千億回購 + 每年穩定的增長。因此,全球資金拆倉後,資金重新重視投資風險,從估值上看,無論是整體市場還是個股估值,顯然港股的恒生科技要比日經 225 更具吸引力。在估值差越來越大的同時,日股的擁擠程度也是個關鍵點。投資界有一句名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尤其是當過去的交易邏輯在未來有機會被逆轉。而現在就剛好處於這臨界點,美國大選不確定性 + 美國減息 + 日本加息,也是促發這次全球拆倉潮的主要原因。而根據中金統計,EPFR 各類主動基金對於中資股的配置比例從 2020 年 10 月的 14.6% 高點降低至 6 月底的 5.5%,已是歷史新低。因此,即使未來拆倉潮再出現,被極度低配的中資股也是安全之地。相反,在這種環境下,如果邊際因素有稍微積極的變化,上漲空間可能極大,並且很快,4-5 月份時的大漲行情就是如此。那麼,港股的估值和賠率都合適了,現在就是欠一個催化劑,基本面的逆轉。若美聯儲在 9 月份順利降息,那就有利於人民幣升值,從而為國內利率打開更多的空間。如果政策可以藉此機會持續發力的話,將給後續資金流入和市場反彈帶來更多的支撐。參考 4-5 月份港股的大漲,考慮到過程中的持股體驗,用指數 ETF 的方式介入,可以説完全不遜色於指數內的大部分權重股。比方説,恒生科技指數 ETF(513180.SH)漲超 23%,與指數內彈性最大的美團,漲幅相差不多。雖然過去 2 年裏,整體看恒生科技的回報並不好,但每年都有 2-3 次大漲的行情,而投資恒生科技最重要的是抓住市場發生轉變的時機。從恒生科技成分股拆分來看,現階段用 ETF 的方式介入會更加合適,因為近期拖累恒生科技指數 ETF(513180.SH)下跌的兩個因素都在扭轉,現在恰好是個好的交易機會。1、前十大重倉股佔指數的 69%,其中前 6 大持倉股,騰訊、美團、小米、阿里、京東、快手都有明確的回購計劃,但 7-8 月份是港股披露業績前的回購靜默期,在這階段裏公司不得進行回購,這就讓股價下行壓力加大。 所以能看到,以騰訊為首的指數重倉股進入回購靜默期後,近一個月恒生科技的走勢是比可回購階段要弱的。不過,近兩週內互聯網股披露業績後將恢復回購,這對投資者來説是個不錯的介入時間點。從個股來看,最大重倉股的騰訊,作為恒生科技的龍頭,近 3 個月是沒怎麼跌的。 過往 2 年裏,騰訊每當進入回購靜默期後,期間表現是比較差的。但目前騰訊即使是在回購靜默期內,南非大股東的減持數量對股價也沒影響,單靠南向資金的流入就已經碾壓了南非大股東的減持量。據統計,7 月 15 日至 8 月 2 日,南非大股東三週內共減持 29.3 億港元左右。而近 20 天內,南向資金淨流入騰訊 154 億港元。南向資金持有騰訊的比例也從 3 月份的 8.8% 上升至 10%,在近幾個月調整的過程中,南向資金是在趁機加倉騰訊的,資金看好的態度毋庸置疑。那接下來騰訊發業績恢復回購後,兩個大買家,騰訊回購 + 南向資金,能為恒生科技提供有力的支撐,股價上行的概率要更加大。再看到重倉股的理想汽車,這是近 3 個月裏跌的最多的一隻重倉股,期間跌逾 30%。但在這輪大跌後,估值較 5 月份的 25 倍 PE 有很大消化,目前 PE 為 13 倍 PE。而 7 月份,理想的交付量也重回 5 萬輛,基本面有所好轉,現階段再往下跌的空間也十分有限,往上看的賠率空間也十分可觀。 所以,在最大拖累個股殺完估值後,接下來恒生科技向上的壓力也越來越小,互聯網股業績後的回購也將帶來更大的向上動力,這就與 4 月份行情啓動前的條件一樣,只差些許邊際上的變化就能開啓新一輪的行情。整體而言,無論是從估值,還是從股東回報上看,現階段的恒生科技指數 ETF(513180.SH)比今年 4 月份大漲前更加值得配置。潛在的催化劑因素也不少,例如 9 月份阿里有進港股通的可能性、近 3 個月南向資金共流入港股 1500 億、投日股的資金從高處流下估值低處,在這些因素的合併下,正是港股抓住恢復合理定價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