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ng Chuanfu-backed smart driving unicorn gears up for IPO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力挺的智駕獨角獸公司地平線進入衝刺 IPO 階段,估值高達 600 億。地平線將計劃發行不超過 1,153,546,800 股普通股,並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截至 2023 年末,地平線的投後估值已高達 87.1 億美元,是中國自動駕駛公司中估值最高的一家。地平線得到了風投和產業資本的支持,獲得了一汽、上汽、廣汽、比亞迪等主機廠以及 intel、SK Hynix、寧德時代等公司的青睞。地平線創業 9 年,成為智駕供應商第一梯隊之一。
今年北京車展前夕,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罕見地現身一家供應商的發佈會,為其站台。
如今,地平線這家得到王傳福力挺的智駕獨角獸,也進入衝刺 IPO 階段。
近日,地平線獲得了在港上市的通行證——中國證監會網站發佈了關於 Horizon Robotics(地平線機器人)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按照正常流程,地平線很快就能進入聆訊階段,在港交所敲鐘。
上市備案通知書顯示,地平線將計劃發行不超過 1,153,546,800 股普通股,並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在當前計劃上市或已上市的中國自動駕駛公司中,地平線是估值最高的一家,這從側面反映出市場、投資者對其比較看好。
招股書顯示,地平線共進行了融資 11 次,累積融資金額達 23.6 億美元。截至 2023 年末的 D 輪融資,地平線的投後估值已高達 87.1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28 億元。
地平線能夠達到這個估值,是因其得到風投和產業資本的青睞。
在早期投資中,資金主要來自知名的投資機構,例如五源資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金沙江創投、線性資本等。
產品有一定影響力之後,地平線獲得了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資本的青睞。
這其中,既有使用地平線芯片、智能駕駛方案的主機廠,比如一汽、上汽、廣汽、比亞迪、奇瑞等;也有產業鏈上非主機廠的公司,如 intel、SK Hynix、寧德時代、立訊精密、星宇股份、韋爾股份等。
得益於以上公司的託舉,地平線創業 9 年,將自己幹到估值超 600 億,並且成功躋身智駕供應商第一梯隊。
在智駕供應商中,頭部的四家被業內冠以 “地大華魔” 的稱號,華為和大疆背後均有強大的母公司,而地平線和 Momenta 均在謀劃 IPO。
在眾多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中,地平線算是最早的公司之一。其創始人餘凱同樣來自自動駕駛行業的黃埔軍校——百度,曾擔任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副院長。該研究院由李彥宏親自掛帥,任院長一職。
2015 年,已經在人工智能領域積累近 20 年的餘凱決定出來創業,並一頭扎進車規級芯片賽道。兩年後,地平線的征程系列第一款產品征程 1 問世。
不過,當時汽車行業電動化的進程才剛剛起步,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非常有限,芯片出貨量則更是無從談起。地平線和智駕賽道其他公司一起,還在依靠投資人的錢過日子。
轉折點發生在 2020 年之後,地平線發佈了第三款產品征程 3,並於 2021 年搭載在理想的首款車理想 ONE 上。當時,全世界處於芯片荒當中,來自地平線的芯片讓理想 ONE 順利進入交付。
從理想開始,地平線的征程系列芯片也開始搭載在更多車型上。
王傳福也曾透露,地平線和比亞迪之間的合作從 2021 年 3 月便已開始。2022 年,地平線官宣合作,表示 2023 年征程 5 問世之後,將首先搭載在比亞迪的部分車型上。目前,已有超過百萬輛比亞迪汽車搭載了地平線的方案。
一眾車企的力挺直接堆高了地平線的出貨量。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3 年,地平線的征程系列產品總出貨量高達 500 萬片。
到 2023 年末,地平線的解決方案合作車企達到了 24 家,涵蓋 31 個品牌的 230 款車,中國前十大車企,均與地平線有合作。
雖然始於硬件,芯片出貨量也在向上攀升。但真正讓地平線形成商業閉環的,還是軟硬件一體化的策略。在招股書中,地平線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紹自己在軟件為主的解決方案方面的能力。
如今,地平線對自己的定位是 “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供應商”,即軟硬件一體化的自動駕駛供應商和算法授權服務商。
軟硬件一體化之後,地平線的營收迅速增長。2021 年-2023 年,地平線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4.66 億元、9.05 億元和 15.51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80%。
尤其是在去年,地平線與大眾的合作為其加分不少。2023 年 11 月,大眾和地平線合資的新公司酷睿程正式成立,大眾持股 60%,地平線持股 40%。
雖然成立不久,但僅在去年,該公司就為地平線帶來了 6.3 億的營收,這成為地平線實現增長的關鍵變量。
當然,與智駕行業大部分公司類似,地平線還在高研發投入階段,仍未盈利,但是地平線已經表現出來了優秀的毛利率。
2021 年到 2023 年,地平線的毛利率分別為 70.9%、69.3% 和 70.5%。在行業,這一利潤率甚至僅次於英偉達。
地平線的授權及服務業務,是其毛利率保持較高水平的來源,該業務允許客户單獨為算法付費。
2023 年,該業務的營收佔到總營收的 62%,也因為軟件邊際成本極低,該業務 2023 年的利潤率達到 89%,成為其各項業務中,利潤率最高的業務。
由此來看,地平線從硬件入局,卻靠着軟件賺錢。軟硬件一體化的策略,正在持續為其帶來更多增長。
截至去年底,地平線擁有 113.6 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相比其他近期衝刺 IPO 的公司要好上不少,能夠支撐其繼續保持高強度的研發。
不過,身處一個捲成本、卷技術的行業中,地平線面臨的挑戰不小。
當前,競爭對手們接連 IPO,以及不少車企在軟件和硬件方面都開始強調自研。地平線接下來還能否繼續深度綁定合作伙伴,讓其坐穩低階、高階智駕芯片市場第二,甚至衝刺到第一,會是影響市場對其預期的關鍵。
近期,接連有智駕公司上市,但卻頻現上市破發,也引發市場擔憂:等到潮水退去,還能有幾個玩家能夠繼續保持競爭力,傲立潮頭?
對於地平線來説,上市僅是個開始,它仍需在接下來的漫長的戰役中,證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