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 Stock IPO Preview | Yusheng Electronics' Liquidity Crisis: Sharp Decline in Net Profit, High Debt-to-Asset Ratio

育昇電子深陷流動性困境,計劃籌資 1000 萬美元。公司將用募資所得擴大研發、提升行業地位、加強項目和工程團隊,並改善售前和售後支持。營收增勢不顯,淨利潤下降。育昇電子是從全球供應商那裏採購、銷售和分銷優質電子元器件的公司,產品線涵蓋多個行業。
隨着近年來全球經濟回暖,新能源汽車、物聯網、5G 通信等新興產業的強勁拉動,以及手機、智能家電等消費電子市場的復甦,全球電子元器件行業市場持續擴張。據資料顯示,2022 年全球電子元器件行業市場規模約為 6898.81 億美元,同比增長 2.6%。
在我國電子元器件的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來自香港的電子元件提供商育昇電子衝刺納斯達克,股票代碼定為 EIL。
據悉,該公司計劃籌資達到 1000 萬美元。其中,募資所得約 20% 用於擴大育昇電子的研發;約 20% 用於提升育昇電子行業地位和加強業務發展,約 25% 用於加強育昇電子的項目和工程團隊以擴大工程和項目開發的規模和範圍, 約 25% 用於通過擴大育昇電子的工程支持中心 (辦公室) 和加強育昇電子的技術專長來改善育昇電子的售前和售後支持,而剩餘資金則主要用於一般行政及營運資金。
營收增勢不顯淨利潤處於下行通道
從發展歷程來看,自 1992 年以來,育昇電子一直專注於從日本、韓國、歐洲、美國和亞洲的供應商那裏識別、採購、銷售和分銷優質電子元器件。2000 年初,鑑於傳感器市場快速增長和巨大的潛力,以及近十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技術能力,公司擴大了其產品供應,並進入了傳感器市場,從 2000 年初開始獲得了四條關鍵的傳感器產品線。傳感器產品線的收入從 2003 年的 10% 增加到 2023 年的 66%。
至此,公司以形成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質的電子元件、傳感器及一站式工程解決方案的業務格局。從無源到有源,從電容器到電源 IC,再到各類精密傳感器,育昇電子的產品線如同精密的齒輪,驅動着眾多行業——從汽車製造到工業自動化,從計算通信到家用電器,乃至保健醫療與電源管理系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育昇電子成立歷史比較悠久,產品線較為豐富,但從其基本面來看,該公司亦不乏營收增勢不顯、資產負債率較高等發展風險。
2022 年與 2023 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約為 6.62 億元(單位:港元,下同)及 6.64 億元,同比增長 0.3%;將時間線拉長,2021 年公司營收為 6.60 億元,2022 年亦同比增長 0.3%,兩年增長動力並不顯著。
相較於營收增勢不顯,育昇電子的淨利潤則處於下行通道。2022 年與 2023 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約為 1987.80 萬元及 235.31 萬元,同比下降 88.16%
分業務來看,近兩年內電子元件的營收分別約為 2.38 億元及 2.28 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約為 35.97% 及 34.32%;傳感器收入分別約為 4.24 億元及 4.35 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約為 64.03% 及 65.53%。兩大業務規模均呈現增長態勢。
而公司銷售產品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專門從事汽車和工業/自動化業務的相關行業。同期公司在汽車使用的應用分別約佔 53.48% 及 50.91%;工業/自動化應用分別佔總收入的 29.11% 及 28.33%。

分地區來看,同期來自香港的收入分別約為 3.54 億元、3.77 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約為 53.56% 及 56.81%;大陸分別約為 3.07 億元及 2.87 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約為 46.44% 及 43.19%。來自香港的營收增長,而來自大陸的收入難掩下降趨勢。
淨利潤鋭減的同時,公司的流動性亦顯露嚴峻。
2022 年至 2023 年,該公司經營活動提供的現金淨額均為負值,分別約為-3164.2 萬元及-625.5 萬元;而同期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5408.1 萬元及 5572.7 萬元。經營性現金為負值的原因,主要為公司應收款持續增加,2023 年公司應收款總額約為 1767 萬元,同比增長 11.92%。
經營性現金流持續堪憂的同時,育昇電子的負債水平也處於較高位置,期內該公司資產負債率高居高不下,分別約為 80.2% 及 76.0%,恐具有一定償債壓力。
行業不斷擴容 競爭壓力不減
透過電子元件及傳感器市場空間來看,育昇電子的 “生存環境” 也並非那麼輕鬆。
傳感器市場方面,近年來國家政策東風頻吹,助力市場擴容。據 PrecedenceResearch 的數據,2022 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約為 2048 億美元,預計到 2032 年將達到約 5086.4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 8.4%。
在這其中,亞太地區約佔全球傳感器市場 40% 的市場份額。亞太地區增速最快,到 2032 年將佔全球傳感器市場份額約 42%。與發達國家相比,由於智能設備、工業的發展趨勢,亞太地區傳感器的應用仍在發展和擴大,而亞太地區的主要傳感器市場是中國大陸和日本等國家。

就拿汽車傳感器市場來説,受政府對有害氣體排放的更嚴格法規,以及壓力傳感器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以及定製設計的電子設備在車輛中的使用不斷增加, 汽車行業對傳感器的需求正在顯着增加——據悉,2022 年全球汽車傳感器市場規模為 403.9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達到 672 億美元左右,複合年增長率高達 6.57%。
而電子元件方面,據 MordorIntelligence 預測,2023 年至 2028 年,有源和無源電子元件市場預計複合年增長率約為 8.79%,而亞太地區預計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市場。
由此,可以看到,育昇電子所處的傳感器及電子元件賽道均是呈現不斷擴容狀態。但事實上,育昇電子競爭壓力不減。
一方面,該公司競爭激烈的的市場中運營,可能會犧牲利潤以求市場規模。育昇電子在招股書中表示,儘管公司與主要客户建立了長期持久的關係,但並不能保證公司一些競爭對手不會比育昇電子擁有更多的財務和人力資源、更具競爭力的定價策略或與電子元件製造商更密切的關係。如果公司的競爭對手提供更便宜的替代品,採取激進的定價以增加其市場份額,或者有能力提供具有卓越性能、功能或效率的產品,公司可能會失去客户,從而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公司超九成收入來自現有客户,對新客户開拓略顯乏力。對此,育昇電子直言表示,電子元件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公司獲得採購訂單的能力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公司的成功要求公司與現有客户保持良好的關係,並與潛在客户發展新的關係。然而,如果公司無法成功獲得現有客户並獲得足夠數量的經常性和/或新採購訂單,育昇電子的經營業績亦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綜上,儘管育昇電子業務所處賽道增長前景樂觀,但就其基本面而言,營收增長乏力、淨利潤難掩下滑及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均制約着公司穩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