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fter rejecting Apple, did Intel make another foolish move? Missed the opportunity to acquire 15% stake in OpenAI seven years ago

媒體稱,英特爾和 OpenAI 的高管曾討論,是否可能英特爾 10 億美元買入 OpenAI 15% 的股份,以及英特爾通過以成本價出售硬件獲得另外 15% 的股份。但英特爾 CEO 認為,生成式 AI 模型短期內不會進入市場,投資無法得到回報。
本文作者:李丹
來源:硬 AI
現在人們提到 OpenAI 背後的 “金主”,第一個浮現在腦海的名字就是微軟。誰能想到,早在七年前,英特爾就曾有機會投資 OpenAI,只不過,這家老牌芯片巨頭錯失了提前佈局新興人工智能(AI)領域的良機。
美東時間 8 月 7 日週三,媒體援引知情者消息稱,大概七年前,英特爾曾有機會收購 OpenAI 的股份。那時 OpenAI 還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致力於生成式 AI 這個當年還鮮為人知的領域。
知情者稱,2017 年和 2018 年的數月,英特爾和 OpenAI 的高管討論了各種可能的選擇,包括英特爾以 10 億美元買入 OpenAI 15% 的股份,或英特爾通過以成本價向 OpenAI 出售硬件,得到另外 15% 的 OpenAI 股份,但英特爾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這筆交易。OpenAI 對英特爾的投資很感興趣,因為那能減少 OpenAI 對英偉達芯片的依賴,並且讓 OpenAI 得以打造自己的基礎設施。
知情者透露,英特爾之所以最終拒絕投資 OpenAI,部分源於時任英特爾 CEO Bob Swan 認為,生成式 AI 模型不會在不久的將來進入市場,因此英特爾的投資無法短期內得到回報。還有一個原因是,英特爾的數據中心部門不想以成本價為 OpenAI 生產產品。
對於以上消息,英特爾的發言人、Swan 本人和 OpenAI 都未置評。報道科技業二十餘載的資深記者、《財富》科技行業編輯 Alexei Oreskovic 評論稱,英特爾曾拒絕投資 OpenAI 的報道讓他想起,英特爾還曾拒絕蘋果提出的為 iPhone 供應處理器請求,這個失誤導致英特爾錯過了向移動領域轉變的機遇。令人驚訝的是,英特爾在 AI 領域也犯了同樣的錯。
前英特爾 CEO Paul Otellini 曾在 2020 年的媒體採訪中透露,他上任時,英特爾拒絕供應 iPhone 手機芯片是因為,在 iPhone 推出前,沒人能預見 iPhone 未來的走向,蘋果對 iPhone 芯片的採購價明顯低於英特爾的成本預期。
雖説現在回顧決策是否正確已經屬於馬後炮,但如果本週三的報道屬實,英特爾本來有可能比微軟提前兩年就入股 OpenAI 達成合作、拿到 AI 芯片的訂單,而不是現在還在苦於如何從英偉達手中搶一杯羹。在把握投資 OpenAI 這個重大機遇時,英特爾和微軟的確形成了鮮明對比。微軟領導層的先見之明可見一斑。
公開信息顯示,微軟 2019 年 7 月向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2021 年追加投資 20 億美元。2022 年 12 月 OpenAI 憑藉聊天機器人 ChatGPT 一炮而紅後,去年 1 月微軟又加碼 100 億美元投資。
今年 4 月末曝光的 2019 年微軟內部郵件顯示,微軟首席技術官、AI 執行副總裁 Kevin Scott 當年發電郵致信比爾·蓋茨和微軟 CEO 納德拉警告,谷歌在 AI 方面已經領先太多,如果不投資 OpenAI,微軟可能永遠也趕不上。在發出那封電郵幾周後,微軟就公佈向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作為傳統科技巨頭,微軟通過僅 130 億美元的投資,就與最具潛力、實力最強的 AI 初創公司技術和所有權的雙重深度綁定,五年時間將最先進的 AI 技術融入幾乎所有產品中,不費吹灰之力走在了時代的最前端並取得了統治地位,這番操作足以被載入企業轉型的教科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