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IC Securities Co., Ltd.: The importance of domestic AI computing power is highlighted, and th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data industry chain have not been fully recognized

中信證券發佈的研報指出,全球科技板塊下跌,引發資本市場擔憂。儘管如此,AI 技術仍在持續進展,美股科技巨頭的財報數據表明,營收、利潤、現金流和 CAPEX 相對穩定,2024 年巨頭的 CAPEX 持續增長可期。在中國科技板塊中,AI 算力產業鏈已受到充分認知,而數據產業鏈投資機會卻被低估,相關公司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具備較大潛力。中信證券認為,美股科技股調整後將帶來新的配置機會,投資者可重視中國的 AI 算力和數據產業鏈。
智通財經 APP 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全球科技板塊大幅下跌,資本市場擔憂加劇。AI 技術進展仍在繼續,從美股科技巨頭中報情況看,營收、利潤、現金流和 CAPEX 較穩定,2024 年巨頭的 CAPEX 持續性可期。判斷美股科技股大幅調整後,帶來新的配置機會;中國科技板塊中,AI 算力產業鏈機遇已被較充分認知,跟隨美股調整後帶來加倉機遇;數據產業鏈投資機遇被低估,相關公司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具備投資潛力。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美股科技股:AI 大模型仍在持續迭代,英偉達受益於 Scaling Law 和科技巨頭高額 CAPEX。
2023 年初至今,納指最高上漲約 80%,科技巨頭英偉達 (19%)、微軟 (11%)、蘋果 (11%)、亞馬遜 (9%)、谷歌 (8%)、Meta(8%)、特斯拉 (3%) 貢獻主要漲幅。當前蘋果 (3.3 萬億)、微軟 (3 萬億)、英偉達 (2.6 萬億) 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三家公司,分別對應移動、雲計算和人工智能三大科技浪潮。
英偉達是 AI 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大受益者,具備技術和產品上的顯著競爭優勢。根據各公司財報,上半年,六大科技巨頭的 CAPEX 加總達 1,078 億美元 (+40% YoY),支撐英偉達收入、盈利快速增長。從科技巨頭的中報指引看,2024 年下半年和 2025 年全年的 CAPEX 加總預期分別為 1,335 億美元 (+49% YoY) 和 2,504 億美元 (+3.8% YoY)。
技術進展方面,儘管 OpenAI GPT-5 延期,市場對 AGI 的預期從 “衝刺” 轉向 “馬拉松”,其他模型公司仍保持持續迭代,如 Meta Llama3.1(405B)、Anthropic Claude3.5 等。
中國科技股:國產 AI 算力重要性凸顯,傳統產業 “三化並舉”,數據產業鏈的投資機遇未被充分重視。
人工智能訓練芯片受限,制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和模型訓練進度。AI 算力領域存在兩類投資機遇:1) 參與全球分工,進入英偉達及海外智能算力產業鏈,2) 國產算力和中國本土 AI 計算解決方案。中長期看,國產算力的重要性凸顯,需靜待技術迭代和逐漸成熟。
AI 大模型出現兩個方向:1) 通用大模型緊跟全球技術前沿,但存在算力瓶頸,2) AI 向垂直場景和產業縱深應用演進。在垂類場景下,優勢企業希望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提升綜合競爭力,帶來投資機會:為實現智能化,傳統企業需要在數據基礎設施提供商,數據管理供應商,數據服務供應商的幫助下,回補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工作。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 “三化並舉” 的趨勢下,國產算力、模型算法、數據治理和數據產業鏈、AI 應用或將湧現豐富投資機遇。
政策影響:從 “三中全會” 看,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顯著提升,數據產業鏈和 AI 產業鏈是抓手。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 大幅前置科技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政策指導下強調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發展重要性。強調科技創新,要求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
《決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強調人工智能與數據產業重要性,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推動人工智能為各行業賦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
風險因素:
技術創新不及預期的風險;產業細分熱門方向競爭加劇的風險;科技領域政策監管持續收緊風險;私有數據相關的政策監管風險;AI 潛在倫理、道德、用户隱私風險;企業數據泄露、信息安全風險;全球雲計算市場發展不及預期風險;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導致政府與企業 IT 支出不達預期的風險;相關產業政策不達預期的風險;全球流動性不及預期的風險;日元持續升值導致全球資本避險需求進一步提升的風險;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的風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