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dillac sounds the alarm

走到命運十字路口。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曾經車企與經銷商如魚水般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當下狂卷的市場中正面臨不小挑戰。
近期,河南某凱迪拉克經銷商的退網,把這家美系豪華品牌再次推向輿論風口,不少車主在該店購買的保養套餐無法兑現,部分消費者申請購置税補貼的萬元押金也未予退還。
有接近上汽通用的人士透露,該經銷商與品牌存在糾紛,而後其銷售資格被取締。知情人士透露,凱迪拉克有近百萬元保證金未歸還該 4S 店,後者也有車款未結清,該經銷商選擇退網關店有止損的傾向。
對此,凱迪拉克官方暫未置評。不過此次其與經銷商間爆發的矛盾,卻成為它當下生存狀況的折射。
今年來,凱迪拉克各車型售價不斷創新低。其中,原本指導價 22 萬-26 萬元的 CT4,在部分門店裸車價格降至 13 萬元左右。雖然加上購置税、保險以及分期利息後落地價有所上浮,但十多萬買一輛凱迪拉克,的確觸動了不少消費者的心絃。
凱迪拉克的 “自降身價”,是因為真的賣不動了。
縱觀凱迪拉克近 10 年的發展,在歷經了數年高速增長期,2021 年達到 23.31 萬台的頂峯後便開始逐步下滑。今年上半年,其全系銷量僅為 6.2 萬台,同比縮水將近三成,成為跌幅最大的主流二線豪華品牌。
目前凱迪拉克有九款在售車型,整體月均銷量卻在 “萬輛線” 徘徊。在上半年 BBA、保時捷等一線豪華品牌都 “降價圖存” 的大環境下,生存空間被極具壓縮的凱迪拉克,只能靠擊穿底價換取規模的片刻喘息。
然而,作為中間緩衝層的經銷商,為凱迪拉克承擔着 “賠本賣車” 的壓力。
有接近渠道的人士透露,虧損銷售的 4S 店主要是為了完成目標任務,以爭取到廠商給予的季度或年度返點補貼,走 “薄利多銷” 的模式。不過部分經銷商表示,去年凱迪拉克的補貼未達預期。
因此,4S 店積極性受到挫折,雙方也逐漸貌合神離。除此次主動退網關店的經銷商外,也有部分凱迪拉克 4S 店已經在籌劃切換品牌,欲進軍鴻蒙智行等國產序列。
事實上,廠商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也是當下保時捷、寶馬等一眾豪華品牌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價格戰的浪潮下,上半年保時捷就出現了經銷商 “反水” 風波,而寶馬、奔馳等品牌隨後對自家經銷商出台了扶持政策,以減緩其財務壓力,避免重蹈保時捷的覆轍。
相比新勢力的直營,傳統車企普遍的分銷模式下,經銷商是觸達終端最關鍵的環節,它們在銷售車輛、維保服務、反饋一線市場信息等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顯然,接下來如何修復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成了凱迪拉克的必答題。否則趨勢一旦蔓延,其品牌力將面臨更大挑戰。
渠道人士指出,凱迪拉克的產品力其實並不差,背靠上汽集團、通用集團兩棵大樹,凱迪拉克有着奧特能純電平台、Super Cruise 等自研智能化能力,仍手握一定籌碼。倘若其能及時、足額給予補貼,調動其一線經銷商的能動性,或許能讓今年總銷量再次回升。
不過,營銷層面的糾偏只是表面,面對近年來高端自主品牌的高歌猛進,凱迪拉克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加快融入新市場環境,重塑高端品牌形象,這關係着它能否在華重塑輝煌。這就需要凱迪拉克打造更多爆款,減少對現有拳頭產品的依賴。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凱迪拉克 6.2 萬台的銷量中,20 萬元級別的 CT5 貢獻了 56%,這卻為品牌埋下不確定性。
有銷售人員表示,目前除了 CT5 能走量外,其他產品很難分擔銷售壓力。以 6 月份為例,除了月銷 4817 台的 CT5 和月銷 1617 台的 XT5,凱迪拉克再沒有月銷過千台的單品。
多出幾款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成了一線銷售對凱迪拉克最大的期待。
好在凱迪拉克已經開始行動,根據計劃,新 XT5 有望在 8 月底成都車展上市,後續還將推出全新 XT6 和一款大六座新能源車型。加上已上市的純電 SUV 傲歌,其今年一共規劃有四款新車。
只是隨着問界、享界、蔚來、理想等在高端圈層的不斷髮力,留給凱迪拉克迂迴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多了。想清自身優勢、調動集團資源發起攻勢,可能是這家美系豪華品牌最後破局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