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ll Street's top hedge fund Elliot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being overhyped, NVIDIA is in a bubble

Elliott 認為,許多應用尚未準備好迎接黃金時段,AI 的許多所謂用途永遠不會有效節約成本,永遠不會真正地正常工作,會消耗太多能源,或者將被證明是不可信的。到目前為止,AI 未能實現承諾的生產力大幅提升,還沒有帶來與炒作相稱的價值,懷疑大型科技公司是否會繼續大量購買英偉達的 GPU。
據媒體週五報道,華爾街頂級對沖基金 Elliott Management 告訴其投資者客户,大型科技巨頭、特別是英偉達,正處於泡沫之中,推動其股價暴力上漲的人工智能技術被過度炒作。
Elliott 對於人工智能的負面觀點如下,認為:
許多應用尚未準備好迎接黃金時段。人工智能的許多所謂用途永遠不會有效節約成本,永遠不會真正地正常工作,會消耗太多能源,或者將被證明是不可信的。
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未能實現承諾的生產力大幅提升。除了總結會議記錄、生成報告和幫助計算機編碼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實際用途。
人工智能實際上是一種軟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帶來與炒作相稱的價值。
近幾個月來,包括微軟、Meta 和亞馬遜在內的公司一直在花費百億美元級別的資金,來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其中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英偉達。與此同時,英偉達的許多最大客户也在開發自己的芯片。對此,Elliott 質疑説,它懷疑大型科技公司是否會繼續大量購買英偉達的 GPU。
Elliott 在信中告訴客户們,它基本上避開了泡沫股,例如七姐妹。監管文件顯示,截至 3 月底,Elliott 在英偉達僅持有少量頭寸,價值約 450 萬美元。至於市場泡沫何時會破裂,Elliott 表示,如果英偉達公佈的業績不佳並打破魔咒,泡沫就有可能破裂。
雖然指出大型科技股深處泡沫,但 Elliott 也一直對做空高漲的大型科技股持謹慎態度,稱做空這些股票可能是 “自殺行為”。
Elliott 拒絕就上述觀點置評。Elliott Management 管理着約 700 億美元的資產,公司由億萬富翁 Paul Singer 於 1977 年創立。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為盈利約 4.5%,自推出以來僅有兩年虧損。
此前,美股芯片股因投資者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潛力的狂熱而大幅飆漲,英偉達在構建和部署大型人工智能系統所需的強大處理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漲勢更為驚人。但當前這類股票漲勢熄火,市場擔心大型公司是否會繼續在人工智能上投入巨資。
對人工智能投資可持續性的擔憂正在席捲華爾街,英偉達股價自 6 月下旬創下的歷史高點已下跌逾 20%,當時該公司曾短暫地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市值高達 3.3 萬億美元。
儘管大幅回調,截至週五收盤,英偉達今年以來仍上漲了近 120%,自去年年初以來更是上漲了超過 600%。
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指出,從本財報季來看,谷歌、微軟、亞馬遜財報接連 “失利”,公佈財報以來,谷歌和微軟股價累跌超 8%,亞馬遜一日跌近 9%,表明華爾街不信猛砸錢搞 AI 帶來回報。作為最明顯受益於生成式 AI 的業務,三家巨頭的雲計算部門二季度增長穩健,但這不足以安撫投資者,他們越來越急切地希望看到在數據中心和其他 AI 基礎設施上投入巨資所帶來的回報。
巴克萊近日也指出,“FOMO”(害怕踏空)情緒在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在今天的 AI 領域,歷史可能正在重演。“AI 砸錢” 是大廠 “FOMO”,然而預計明年就會有人退縮,但長期來看仍處於早期。
